王佳雯
- 作品数:25 被引量:7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中药复方制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大血藤2‑6份、败酱草2‑6份、白头翁2‑6份、生黄芪2‑6份、太子参2‑6份、山茱萸1‑5份。上述中药复方制剂可制成片剂、合剂、口服液、颗粒剂和胶...
- 陆金根潘一滨王佳雯曹永清王琛周唯
- 基于Nrf2/HO-1信号通路的红萸饮抑制氧化应激保护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炎症性肠病小鼠的调控作用探讨
- 2024年
- 目的 评价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信号通路在红萸饮抑制氧化应激保护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炎症性肠病小鼠中的作用。方法 将5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红萸饮低(8.95g/kg)、中(17.89g/kg)、高(35.76g/kg)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组以2.5%葡聚糖硫酸钠自由饮用建立炎症性肠病模型。红萸饮组分别予低、中、高剂量红萸灌胃治疗,正常组、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7d。每日记录小鼠体质量、粪便、精神状态等基本情况,统计疾病活动指数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第14天处死所有小鼠,观察小鼠结直肠长度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生化试剂盒检测小鼠肠道组织中CAT、GSH-Px的活性水平;Western Blot法、RT-qPCR法检测小鼠肠道组织中NRF2、HO-1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DAI评分升高,肠壁组织破坏,CAT、GSH-Px活性和NRF-2、HO-1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红萸饮各给药组小鼠结肠组织破坏得到改善,CAT、GSH-Px活性上升,其中红萸饮中剂量组小鼠结肠组织中Nrf-2、HO-1蛋白和基因表达上升最为明显(P均<0.01)。结论 红萸饮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调控NRF2/HO-1信号通路治疗DSS导致的小鼠IBD。
- 董若曦陆金根王佳雯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氧化应激
- 不同浓度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炎症性肠病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索饮用不同浓度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炎症性肠病(IBD)模型构建。方法选取SPF级雌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通过饮用不同浓度DSS,诱导IBD小鼠模型,实验组自由饮用不同浓度DSS(2.0%、2.5%、3.0%、3.5%)7 d;对照组自由饮用灭菌蒸馏水7 d。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和结直肠病理学改变,记录结直肠长度及体质量变化,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和肠道组织病理学评分,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以评估模型诱导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DSS组小鼠一般情况较差。2.0%DSS组小鼠体质量下降(P<0.05),结直肠长度显著缩短,DAI评分和肠道组织病理学评分以及血清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2.5%、3.0%、3.5%DSS组各项观察指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L-6水平升高且与DSS浓度呈正相关。2.5%、3.0%DSS组之间小鼠体质量、结直肠长度、DAI评分、肠道组织病理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2.5%DSS组比较,3.5%DSS组小鼠体质量显著下降、肠道组织病理学评分和DAI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组内小鼠死亡2只。结论对于雌性C57小鼠,2.5%浓度的DSS是诱导IBD模型的较佳选择。
- 董若曦蒋笑影陆金根潘一滨潘一滨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葡聚糖硫酸钠小鼠动物模型
- 红萸饮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炎症性肠病小鼠的作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红萸饮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炎症性肠病小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红萸饮低、中、高剂量组(8.95、17.89、35.76 g/kg),每组10只。以2.5%DSS自由饮用建立炎症性肠病(IBD)模型,红萸饮组分别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红萸饮,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7 d。每天记录小鼠体质量、粪便、精神状态等一般情况,并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第14天处死所有小鼠,记录结直肠长度,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DAI评分、结肠组织病理评分、血清IL-6、TNF-α水平、结肠组织Bax、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P<0.01),Bax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肠长度缩短(P<0.01),肠壁组织受损;与模型组比较,红萸饮各剂量组小鼠DAI评分、结肠组织病理评分、血清IL-6、TNF-α水平、结肠组织Bax、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P<0.01),Bax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肠长度增加(P<0.01),肠壁组织受损得到改善。结论红萸饮可通过缓解炎症、抑制结肠组织凋亡改善DSS导致的小鼠炎症性肠病症状。
- 董若曦蒋笑影陆金根王佳雯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炎症凋亡
- 基于“肺与大肠互为表里”探析肺肠传变
- 2024年
- 肺与大肠是互为表里的2个脏腑,中医学将二者的关系概括为经脉相互络属、生理病理相互关联。经梳理文献发现肺与大肠在胚胎起源、神经体液调节、免疫学、信号通路转导、肠道菌群系统等方面均具有密切的联系,这种生理病理的关系是肺与大肠互为表里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根据肺肠之间肺病及肠、肠病及肺的传变关系,采用肺病治肠、肠病治肺以及肺肠合治的治疗方案,结合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可将肺与大肠互为表里的理论进一步深化和应用。
- 周鹏飞陆金根姚一博孙琰婷张胜威唐勇郭思清王佳雯
- 关键词:大肠生理病理经脉免疫学
- 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在中医外科学研究生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探讨多媒体结合PBL的教学模式在中医外科学研究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临床医学院2012级、2013级中医外科学专业参加临床实习的研究生随机分为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组(16人)...
- 王佳雯潘一滨
-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中医外科学PBL教学法多媒体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红萸饮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分子机制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红萸饮(HYY)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通过TCMSP平台和Uniprot数据库对HYY进行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筛选和标准化;在Genecards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中获取疾病靶点。采用Draw Venny Diagram程序生成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数据集及韦恩图;String网站生成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图;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利用R3.6.0软件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实验通过DSS建立C57 UC小鼠模型,利用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qPCR检测来进一步验证。结果:共筛选出HYY 4味药所含50种类药成分;预测出110个潜在靶点;其中UC相关靶点共计3870个;HYY-疾病共同靶点70个,主要富集于88个生物过程和113条信号通路上。实验也表明HYY可改善UC模型结直肠上皮完整性,降低血清IL-6和结直肠VEGF基因表达。结论:结合实验分析HYY可能通过调节CASP3、IL-6、VEGFA等靶点,调控PI3K-Akt等信号通路,从而调控细胞凋亡、血管生成,抑制炎性反应来达到对UC的治疗作用。
- 张馨心周唯陆金根王佳雯潘一滨许言午
-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溃疡性结肠炎炎性反应血管生成
- 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在中医外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初探被引量:22
- 2013年
- 目的:研究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在中医外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上海中医药大学80名参加中医外科临床见习的本科生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不同模式的见习带教,并对2组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实验组采用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组均采取闭卷考核及学习效果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在对比研究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后发现,接受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的学生的闭卷考核成绩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组的学生(P<0.01);接受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的学生的学习效果问卷调查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组的学生(P<0.01)。结论:明确了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外科临床见习带教中的优势,并为中医外科临床见习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 王佳雯潘一滨陈红风
- 关键词:PBL教学法多媒体中医外科学
- 红萸饮联合切开拖线疗法治疗克罗恩病肛瘘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
-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评价顾氏外科特色疗法中药红萸饮口服联合切开拖线疗法治疗克罗恩病肛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通过实验研究,检测普通肛瘘及克罗恩病肛瘘瘘管壁组织中IL-6、STAT3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初步探讨克罗恩病肛...
- 王佳雯
- 关键词:拖线疗法白细胞介素-6MRNA表达水平发病机制
- 肛门内括约肌侧方半切结扎塑型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观察肛门内括约肌侧方半切结扎塑型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方法将6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肛门内括约肌后切开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肛门内括约肌侧方半切结扎塑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术后出血、创面面积、创面愈合时间等情况。结果 (1)组间比较,治疗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疼痛、出血积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2)组间比较,治疗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创面面积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3)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门内括约肌侧方半切结扎塑型术治疗陈旧性肛裂,能减少术后出血、减轻术后疼痛、缩小创面面积并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 蒋伟冬殷立新申早立陆金根王佳雯
- 关键词:肛裂内括约肌结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