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俊
- 作品数:11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房颤动患者脑微出血与CHA 2DS 2-VASc评分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脑微出血(CMBs)与CHA 2DS 2-VASc评分的相关性,分析房颤CMBs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浙江医院住院且行头颅磁共振加权成像检查的164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其中CMBs组43例(26.2%),无CMBs组121例(73.8%)。采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CHA2DS2-VASc评分,并对CMBs的数量进行计数;分析房颤患者CMBs与CHA 2DS 2-VASc评分年龄、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CHA 2DS 2-VASc评分越高CMBs的出现比例越高(P<0.05);其中CMBs数量≥5个的比例也与CHA 2DS 2-VASc评分呈正相关(P<0.05)。CMBs组年龄(81.0±8.1)岁,高于无CMBs组患者(75.4±11.2)岁(P<0.01)。CMBs组与无CMBs组患者高血压36例(83.7%)比79例(63.2%)、中重度脑白质疏松19例(44.2%)比31例(33.9%)、抗凝治疗15例(34.9%)比23例(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MBs组患者CHA 2DS 2-VASc评分的中位数为4分,高于无CMBs患者组3分(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和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房颤患者CMBs与CHA 2DS 2-VASc评分呈正相关,年龄和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发生CMBs的危险因素。对CHA 2DS 2-VASc评分高的高龄房颤患者,抗凝前及抗凝期间应监测CMBs。
- 王俊俊陈林辉胡晓锋刘小利
- 关键词:心房颤动脑微出血抗凝药
- 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与早期神经功能相关分析
- 2012年
- 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笔者对本院收治的20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与早期预后进行分析,旨在为改善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提供指导。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5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01例,男112例,女89例,
- 王俊俊
- 关键词:脑卒中营养状况神经功能
- 脑卒中后胃肠功能紊乱应用推拿治疗价值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推拿对脑卒中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胃肠动力及营养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病程超过3个月的脑卒中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标准的胃肠营养方案治疗,研究组加推拿治疗42 d。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第21天、第42天血清血红白蛋白(Hb)、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及症状改善情况,以简易营养量表(MNA)调查患者营养状况。结果治疗第21天、第42天时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内比较第42天时与治疗第21天时比较明显升高(P<0.05),治疗第21天、第42天时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MNA量表调查显示,2组治疗第42天时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好(P<0.05)。结论推拿按摩治疗对脑卒中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胃肠动力,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 吴炯王俊俊李雅国
- 关键词:推拿脑卒中胃肠功能紊乱胃肠动力营养
- 平湖地区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 吴艳平刘小北高慧慧黄龚春李玉林翁秀平严钧芳吴炯王俊俊
- 该项目所提供的资料完整、客观和真实,符合验收条件。该项目通过检测平湖地区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了解平湖地区人群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不同性别、年龄组的分布特点,同时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以及不良生活习惯...
- 关键词:
- 关键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长时血压变异性与脑白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长时血压变异性(BPV)与脑白质疏松(L A)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3年6月于浙江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患者209例,每月随诊测血压1次,随访12个月,MRI采集患者脑白质病变图像并依据Fazekas量表分为LA 0–3级,比较LA组与非LA组以及LA组内各级之间的一般资料、长时血压及变异性指标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LA组138例,非LA组71例,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卒中史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组收缩压最大值、长时平均血压、血压标准差(SD)、血压变异系数(CV)及独立于均值的血压变异系数(VIM)均高于非L A组。L A组内各级比较,收缩压最大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 A 3级患者的长时平均收缩压以及长时血压SD、CV和VIM高于LA 1级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长时平均舒张压(OR=1.048,95%CI 1.028~1.067)、收缩压SD(OR=1.064,95%CI 1.001~1.131)、CV(OR=1.086,95%CI 1.002~1.177)、VIM(OR=1.060,95%CI 1.001~1.122)和舒张压SD(OR=1.111,95%CI 1.000~1.233)、CV(OR=1.091,95%CI 1.001~1.190)与LA独立相关(P〈0.05)。结论长时平均舒张压与长时BPV与LA密切相关。
- 王晏雯刘小利王俊俊郑超波李雅国
- 关键词:血压变异性脑白质疏松血压
- ABCD^3-I评分系统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卒中的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验证由ABCD2评分系统改进而来的ABCD3-I评分系统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 d及90d内发生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2年6月在浙江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的TIA患者131例,对其临床、影像学表现及预后等进行分析,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ABCD3-I评分对TIA后发生卒中的预测价值,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31例TIA患者中9例(6.9%)于7 d内发生卒中,17例(13.0%)于90 d内发生卒中。ABCD2评分系统预测7 d内发生卒中的AUC为0.719〔95%CI(0.573,0.864),P=0.029〕;ABCD2评分系统预测90 d内发生卒中的AUC为0.635〔95%CI(0.512,0.758),P=0.073〕。ABCD3-I评分系统预测7 d内发生卒中的AUC为0.768〔95%CI(0.609,0.927),P=0.007〕,与ABCD2评分系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47,P=0.655)。ABCD3-I评分系统预测90 d内发生卒中的AUC为0.807〔95%CI(0.702,0.911),P=0.000〕,与ABCD2评分系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9,P=0.037)。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高信号〔OR=4.086,95%CI(1.271,13.136),P=0.018〕及颈内动脉狭窄〔OR=3.825,95%CI(1.024,14.293),P=0.046〕是TIA后90 d内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 ABCD3-I评分系统是一个能预测TIA后7 d和90 d内发生卒中风险的良好工具。与ABCD2评分系统相比该评分能更好地预测TIA后远期发生卒中的风险,对TIA患者进行MR-DWI及血管影像学的检查有助于评估远期内发生卒中的风险。
- 王俊俊李雅国舒勤奋刘小利吴炯
- 关键词:卒中
- 非痴呆老年人脑白质高信号进展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非痴呆老年人脑白质高信号(WMHs)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倡议(ADNI)-1队列中筛选完成基线及3年随访T2 FLAIR扫描的非痴呆老年人263例,根据WMHs是否进展分为进展组(n=66)与非进展组(n=197)。比较两组基线人口学资料、心血管疾病史、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认知功能、基线WMHs体积及3年随访时的WMHs体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非痴呆老年人WMHs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WMHs进展组年龄、冠心病史比例、基线WMHs体积及3年随访时的WMHs体积高于非进展组,听觉词语学习测验即刻记忆评分、连线测验-B评分明显低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基线WMHs体积及3年随访时的WMHs体积均呈正相关(rs=0.273,P<0.001;rs=0.30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和冠心病史是WMHs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57,95%CI 1.219~4.178,P=0.010;OR=2.556,95%CI 1.048~6.234,P=0.039)。结论非痴呆老年人WMHs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80岁和冠心病史。
- 庄丽英乔松王俊俊赖其伦刘璐楼跃程琳莫晔嘉金煜
- 关键词:年龄
- 非痴呆老人脑白质高信号体积进展的纵向研究
- 目的探讨非痴呆老人脑白质高信号(WMH)体积进展的预测因素。方法从前瞻性队列研究的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数据库(Alzheimer’ 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ADNI)筛选先后...
- 庄丽英王俊俊楼跃赵泽仙赖其伦刘小利李雅国
- 关键词:白质高信号
- 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与临床营养学指标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与临床营养学指标的相关性,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医院确诊为脑卒中HAP患者80例,所有患者清晨空腹抽肘静脉血进行营养指标检测,比色法测定血红蛋白,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结果 35例患者发生HAP,发生率为43.8%;脑卒中患者HAP组与非HAP组临床营养学指标血红蛋白含量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9,P<0.05);脑卒中患者HAP组与非HAP组临床营养学指标血清白蛋白含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43,P<0.01);脑卒中患者HAP组与非HAP组临床营养学指标前白蛋白含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77,P<0.05);脑卒中患者HAP组与非HAP组临床营养学指标胃泌素含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5,P<0.05)。结论营养学指标与脑卒中合并HAP之间存在相互关系,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必须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适时检测,并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指标参数,避免导致营养状况恶化,并对脑卒中合并HAP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吴炯王俊俊李雅国
- 关键词:脑卒中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营养学
- 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特征及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脑卒中危险因素,为预防脑卒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浙江医院收治的确诊的后循环TIA患者88例,对其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吸烟)进行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主要临床特征:年龄多≥60岁(69.3%),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头晕(44.3%),症状持续时间多在10 min以内(43.2%), TIA后脑卒中发生相关危险因素中以高血压的发生率最高(48.9%),椎基底动脉狭窄≥50%者占20.5%。随访7d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8%(7/88)。对6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为TIA后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OR=5.867,95%CI=1.186~29.014,P〈0.05)。结论后循环TIA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可能对TIA后发生脑卒中的影响更大。
- 王俊俊李雅国刘小利
- 关键词:脑血管循环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