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
- 作品数:116 被引量:528H指数:11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AI时代的文学胜任力
- 2025年
- 文学不仅对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人的塑形和核心竞争力而言,文学胜任力(Literary Competence)更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文学胜任力的价值更不容忽视。人们通常把文学视为一种素养,这也是英文中常用把“文学”和“素养”放在同一语境下使用的原因。然而,从文学与文明、文学与世界、文学与人生的互动关系来看,文学更是一种胜任力,是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的多维能力。文学胜任力是在读者对文本加工的过程中,以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为基本技能,通过共情能力、审美能力、文化和话语能力、阐释能力、想象力和文学数字能力在内文本中参与文本意义生成,在外文本中参与社会文化建构的能力。文学胜任力是读者在文学设定的特定语境下,勾连自我、他人和世界的能力,从而建立个人的内在世界与他人的公共世界之间的有机联系,完成阅读文学即“阅读世界”的闭环过程的能力。
- 王卓
- 地理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奥尔森《马克西姆斯诗篇》中的“海洋和城邦”
- 2025年
- 《马克西姆斯诗篇》堪称奥尔森的诗学独立宣言,不仅关涉“他的-故事”,还包含诗人构筑的共同体:宏大的美国故事、宇宙“故事”和个人生活的巧妙融合,是其自我和宏大宇宙之间的相互投射。这种投射主要在海洋和城邦这两个既对立又交融的地理意象中呈现出来,奥尔森通过这两个空间意象表达了投射诗“对现实态度的宣言”,并由此阐释了人们栖身于世界的方式。
- 王卓
- 关键词:空间诗学共同体建构
- “黑色维纳斯”的伦理选择——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帕克斯戏剧《维纳斯》被引量:3
- 2021年
- 美国非裔戏剧家苏珊·帕克斯获得戏剧奥比奖的剧作《维纳斯》是一部饱受争议的作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研究者认为帕克斯把历史上的黑人传奇女性,被称为"霍屯督维纳斯"的萨拉·巴特曼塑造成了白人殖民者的"同谋"而不是"牺牲品",并由此引发了谁有权利讲述黑人女性的历史以及如何讲述等更为深层次的问题。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域审视《维纳斯》和这场激烈的论辩,学界一直关注的帕克斯的戏剧考古、维多利亚时代黑人女性面临的独特的伦理困境、巴特曼的生存伦理等问题均呈现出全新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帕克斯塑造"同谋者"巴特曼的过程恰恰是一次赋予这位"黑色维纳斯"人的尊严和权利的伦理书写过程,并在这样的书写中使得"黑色维纳斯"获得救赎和重生。
- 王卓
-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选择
- 一种视网膜图像病变区域自动分割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视网膜图像病变区域自动分割方法及系统,实现同时分割中心浆液脉络膜病变区域和椭圆体带‑布鲁赫膜区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视网膜图像,配置训练集与测试集;配置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修改损失函数,利用训练集中...
- 李登旺王卓牛四杰孔问问吴敬红薛洁陈美荣刘婷婷黄浦赵睿
- 文献传递
- 神话·民族志·自传——论《黄女人》的多维叙事空间被引量:4
- 2009年
- 一直致力于建构新型民族故事的美国印第安女作家莱斯利·马蒙·西尔克不但擅长创作鸿篇巨制,她的短篇小说也因其独特的叙事策略而具有极高的艺术性,《黄女人》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叙事张力的精致的短篇小说文本。在神话叙事、民族志叙事以及自传叙事策略的共同作用下,西尔克实现了作为少数族裔女作家书写新型民族故事的文学理想并在叙事的建构和解构的动态模式中确立起印第安女性共同的精神成长。
- 王卓
- 关键词:神话叙事
- 在扬弃中创新具有中国思维的叙事学理论和实践——评申丹教授新作《双重叙事进程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申丹教授新作《双重叙事进程研究》(以下简称《双重叙事》,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是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优秀结项成果,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这部著作是“世界上首部”对“隐性进程”与“情节发展”所构成的“双重叙事进程”进行系统理论探讨和文本分析的专著(1)。这部厚重、充满理论创新的作品是申丹长期专注于叙事学理论和实践的系列成果之一,更是她在近10年不断思考和自我扬弃中,挑战传统单一叙事学模式的收获。她创新性地提出“双重叙事进程”、“隐性叙事”等术语和观点,并孜孜不倦地完善、丰富这一理论基础和文本分析实践。这部专著历时地呈现了这一中国学者文学批评创新理论的建构过程以及对经典文本阅读所产生的颠覆性“重构”和“拓展”。毫无疑问,这部新作成为申丹为中国和世界叙事学理论和实践发展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 王卓
- 关键词:双重叙事叙事学理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我扬弃
- 非洲成长小说国外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
- 2024年
- 对非洲成长小说的关注是近年来成长小说研究的一个重要转向。随着这一亚文类在非洲的不断发展,非洲成长小说研究也出现了一批富有建设性的研究成果。本文从非洲成长小说传统和本土化策略研究,非洲殖民、后殖民和流散成长小说研究,非洲女性成长小说研究,非洲国别成长小说和作家作品研究等方面入手,全面梳理了国外非洲成长小说研究的特点,同时也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 王卓冯海青
- 关键词:成长小说本土化策略
- 非裔美国左翼文学发展历史的启示与思考
- 2024年
- 在21世纪的今天回溯非裔美国左翼文学,重新思考非裔美国左翼文学遗产、考察其成就与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非裔美国文学和社会化创作倾向显著的左翼文学之间具有天然的内在契合性。非裔美国左翼文学努力实现与马克思主义的接轨,把种族意识提升到阶级意识的高度,更为集中地体现了左翼文学的精神实质。在一定程度上,非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黑人政治权力的斗争史。非裔美国左翼文学一个重要成就是形成了非裔美国文学中抗争的、革命的文学传统。而这一文学传统不但成为非裔美国文学的重要美学特征,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美国文学的整体样貌和诸多文学流派的精神源头。
- 王卓
- 关键词:艺术成就政治影响
- 论丽塔·达夫诗歌的文化空间建构被引量:5
- 2010年
- 作为美国国内独享桂冠诗人头衔的非裔女诗人,丽塔.达夫以一个"世界主义者"的胸怀实现了跨界的诗性书写。与此相适应,达夫的诗歌中充满了强烈的空间意识,而空间意象也成为达夫诗歌中独特的文化符号以及女诗人构建其诗学理念、身份意识和家园情愫的"路径"之一。文章从达夫诗歌中的"几何"空间、"舞步"空间和"漫游"空间这三种具象的空间意象出发,考察此三种空间意象与现代空间理论的完美契合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达夫的诗歌世界所构建的动态的文化空间。
- 王卓
- 关键词:丽塔·达夫空间意象文化空间
- 新时代外语期刊与外语学科协同发展创新模式探索
- 文章阐述了对外语学刊办刊"初心"的思考,外语学刊发展的"大环境"——"新时代"外语学科属性、定位和使命的变化,外语学刊与外语学科的协同发展与创新等方面内容。
- 王卓
- 关键词:外语学科协同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