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冰

作品数:12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乳腺
  • 4篇病理
  • 3篇蛋白
  • 3篇乳腺浸润
  • 3篇乳腺浸润性
  • 3篇乳腺浸润性癌
  • 3篇肿瘤
  • 3篇腺癌
  • 3篇浸润性
  • 3篇浸润性癌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生成
  • 2篇血管生成相关...
  • 2篇乳腺癌
  • 2篇子宫
  • 2篇子宫内膜
  • 2篇细胞
  • 2篇临床病理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化

机构

  • 12篇惠州市中心人...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惠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2篇王晓冰
  • 6篇黄卓雅
  • 4篇裴小娟
  • 4篇易智君
  • 4篇杨清绪
  • 2篇冯得财
  • 2篇赵文丽
  • 2篇甘启焕
  • 2篇朱影玲
  • 2篇朱淑玲
  • 2篇王秀平
  • 1篇刘少杰
  • 1篇赵文丽
  • 1篇钟鸣
  • 1篇邓永健
  • 1篇吴惠如
  • 1篇武彤彤
  • 1篇荆国杰
  • 1篇邓予
  • 1篇薛秀芬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会病...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07
  • 4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阴型乳腺浸润性癌中膜突蛋白高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膜突蛋白(Moesin)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浸润性癌临床病理及不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0例乳腺浸润性癌及53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oesin蛋白的表达。结果 :(1)Moesin在乳腺浸润性癌的阳性表达率51.67%(62/12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5.66%(3/53),Moesin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及有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均P<0.01);(2)Moesin表达与Ki-67高增殖指数(≥14%)、CK5/6及EGFR表达呈正相关,与ER及PR表达呈负相关(均P<0.01);(3)Moesin在三阴型乳腺浸润性癌的阳性表达率(89.58%,43/48)明显高于其他分子亚型(P<0.01),以基底细胞样型阳性率最高(22/23,95.65%);(4)Moesin表达与Luminal A型呈负相关,与三阴型呈正相关(均P<0.01);但与Luminal B、HER-2过表达型不相关(P>0.05)。结论:高表达Moesin与乳腺浸润性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三阴型乳腺浸润性癌有更高的表达,Moesin可为三阴型乳腺浸润性癌临床基因治疗提供新靶点。
裴小娟王晓冰薛秀芬朱影玲刘少杰
关键词:膜突蛋白分子分型
原发性不孕症子宫内膜组织学诊断分级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不孕症子宫内膜组织学诊断分级及其与临床治疗的关系。方法对112例原发性不孕症患者月经来潮6h内的子宫内膜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进行分级诊断,即分为增生和分泌反应两类,再各以其反应强度由弱到强分为Ⅰ~Ⅲ级。同时筛选16例有生育史的子宫内膜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原发性不孕症组及对照组分泌反应类显著高于增生反应类(P均<0.01)。不孕症组分泌反应Ⅲ级显著低于分泌反应Ⅰ级与Ⅱ级之和(P<0.01),而对照组分泌反应Ⅲ级则高于分泌反应Ⅰ级与Ⅱ级之和(P<0.05)。原发性不孕症组分泌反应Ⅲ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1),治疗以激素为主。结论原发性不孕症子宫内膜组织学分级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王晓冰杨清绪裴小娟
关键词:不育女性子宫内膜组织学
宫颈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进一步揭示其生物学本质,为正确的病理诊断提供科学证据。方法:收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及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9年12月诊断原发性宫颈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共10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确定其神经内分泌标记物表达特征并进行随访。病理切片由3位病理医生独立评估。结果:10例患者年龄33~78岁,中位年龄47岁,平均年龄(50.1±15.1)岁。9例小细胞型,1例大细胞型;8例单纯性,2例混合性。1例液基细胞学提示阳性结果。1例二代测序检测出携带体细胞突变。免疫组化染色癌细胞CK阳性率100%(9/9),Ki67增殖指数60%~90%。神经内分泌标记物Syn、CgA、NSE、CD56阳性率分别为90.0%(9/10)、55.6%(5/9)、83.3%(5/6)、85.7%(6/7),癌细胞CK阳性率最高。获得随访资料3例患者均发生远处转移,最常见转移部位胰腺、肝脏。结论: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病理类型以单纯性小细胞型最常见,正确诊断基于HE及免疫组化染色,液基细胞学检查可有阳性发现但诊断价值有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组罕见而高度恶性肿瘤,远处转移常见,预后差,除放化疗外还需更加个体化的靶向精准治疗。
黄卓雅刘英霞王秀平廖鹏娟钟鸣苏桂晓王晓冰赵文丽
关键词:宫颈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化临床病理
miR-138靶向调控SIRT1表达及其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138(miRNA-138)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靶基因。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法检测膀胱癌细胞T24和正常膀胱上皮细胞SV-HUC-1中miR-138的表达水平。将T24细胞分为3组:未转染组、miR-138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片段)和miR-138转染组(转染miR-138mimics)。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蛋白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38与SIRT1间的靶向关系。结果膀胱癌T24细胞中miR-138的表达量为0.57±0.19,低于SV-HUC-1细胞的1.00±0.26(P<0.05)。miR-138转染组的miR-138表达量为2.59±0.67,高于未转染组的1.00±0.36和miR-138对照组的1.08±0.49(P<0.05)。miR-138转染组T24细胞的增殖率显著低于未转染组和miR-138对照组(P<0.05)。转染48 h后,miR-138转染组的细胞凋亡率为(29.8±1.9)%,高于未转染组的(5.8±1.2)%和miR-138对照组的(7.7±0.9)%(P<0.05)。miR-138转染组SIRT1的相对表达量为0.59±0.22,低于未转染组的1.00±0.35和miR-138对照组的1.20±0.42(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SIRT1是miR-138的直接作用靶点。结论 miR-138在膀胱癌细胞中低表达,可能通过靶向SIRT1调控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黄卓雅缪伟贤王晓冰朱淑玲武彤彤
关键词:膀胱癌
EGFR、GPE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表达及其相关性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就诊并手术治疗的EMT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因子宫平滑肌瘤而行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内膜组织中EGFR、GPER蛋白表达情况,采用qRT-PCR法检测EMT组织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GFR和GPER mRNA表达水平,分析EMT组织中EGFR与GPER mRNA表达相关性。结果:EMT异位与在位内膜组织中EGFR、GPE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无差异但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EMT在位内膜组织中EGFR、GPER蛋白在增生期阳性表达率表达高于分泌期,EMT异位内膜组织中EGFR、GPER蛋白在Ⅲ-Ⅳ期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均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EMT组织中EGFR与GPER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31,P=0.000)。结论:EMT组织中EGFR、GPER高表达,与EMT的发生及临床分期可能相关,二者在EMT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相互协同作用。
黄卓雅廖鹏娟黄楚楚蔡敏仪苏桂晓王秀平张旻王晓冰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小肠骨外尤因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2014年
目的探讨小肠骨外尤因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extraskeletal Ewing sarcoma/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E-EWS/pPNE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小肠E-EWS/pPNET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患者,61岁。临床表现为十二指肠腔内占位,累及胆总管下端及部分胰腺。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由形态一致的小圆或卵圆形细胞所组成,胞质较少,细胞核呈圆形或类圆形、染色质浓染,病理性核分裂像易见,肿瘤细胞呈弥漫性实性片状密集分布,局部可见Homer-Wright菊形团样结构,伴有大片坏死。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波形蛋白、CD99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突触素及CD56表达阳性,角蛋白CK、CK20、CK8/18、癌胚抗原、白细胞共同抗原、结蛋白、嗜铬素A、CD117、CD34、S-100蛋白、HMB45、α-inbin、胰岛素、胃泌素、降钙素、胰高血糖素均阴性,Ki67细胞增殖指数90%,高碘酸-雪夫(PAS)染色阴性。结论小肠E-EWS/pPNET是一种非常少见的小圆细胞高度恶性肿瘤,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标记,CD99、CD56及NSE等神经内分泌标记物阳性并结合细胞遗传学特点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王晓冰易智君黄卓雅朱影玲吴惠如邓予
关键词:肿瘤小肠尤因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免疫组化
乳腺浸润性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TGF β 1)的表达与微血管计数(MVC)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手术治疗的乳腺浸润性癌62例及12例正常乳腺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和CD34、VEGF及TGFβ1...
王晓冰杨清绪朱淑玲
文献传递
126例脑肿瘤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对脑肿瘤的诊断价值并分析误诊病例的病理特点。方法分析经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证实的 126例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结果。结果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准确率为96.03%(121/126),误诊2 例(1例...
王晓冰荆国杰杨清绪甘启焕
文献传递
乳腺浸润性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TGFβ1)的表达与微血管计数(MVC)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手术治疗的乳腺浸润性癌62例及12例正常乳腺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和CD34、VEGF及TGFβ1的免疫组化染色。根据CD34阳性结果计数测定MVC。记录乳腺浸润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如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及有无腋淋巴结转移等资料,并将MVC、VEGF和TGFβ1表达结果分别与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腺浸润性癌组织MVC值(55.62±11.07)、VEGF和TGFβ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61%和56.45%)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分别为12.65±5.73,16.67%,16.67%)(P<0.05);MVC值在有腋淋巴结转组(65.53±20.36)高于无腋淋巴结转移组(46.15±16.52),差异有显著性(P<0.01);VEGF和TGFβ1表达的阳性率在有腋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68.75%和78.13%)高于无腋淋巴结转移组(均为3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当VEGF或TGFβ1表达阳性时,MVC值增高(分别为62.82±16.31和59.35±12.76),与VEGF或TGFβ1表达阴性组(分别为51.16±12.53和50.80±15.6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和TGFβ1之间也存在较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VEGF和TGFβ1相互作用介导了肿瘤血管生成,MVC、VEGF和TGFβ1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乳腺浸润性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王晓冰杨清绪裴小娟
关键词:乳腺癌微血管计数VEGFTGFΒ1
胃癌术前胃镜病理与术后切除组织病理检查异同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比较胃癌术前胃镜病理与术后切除组织病理检查异同,探讨胃镜病理检查在胃癌患者术前对临床医生掌握疾病情况提供参考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经治的100例胃癌患者术前胃镜病理及术后切除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临床确诊率、分化程度高低及疾病病理类型。结果术前胃镜活检确诊率低于术后组织病检(P<0.05)。术前胃镜活检组织高分化率显著高于术后组织病检,而低分化率显著低于术后组织病检(P<0.05)。术前胃镜活检组织中分化率与术后组织病检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胃镜活检各病理类型分别与术后组织病检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前胃镜活检管状腺癌比例最高,而术后组织病检低分化腺癌比例最高。结论术后组织病理检查对胃癌诊断优于术前胃镜病理检查,但术前胃镜活检可作为胃癌术前诊断的有力证据;临床中,可采用多种措施使术前活检诊断准确性提高,为临床医师术前判定疾病提供依据。
易智君黄卓雅冯得财彭剑丰苏桂晓赵文丽王晓冰
关键词:胃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