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良
-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哈尔滨市青年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循经远取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重度眼睑痉挛验案被引量:1
- 2011年
- 患者,女,62岁,2010年11月2日来诊。因"右眼跳动5年余,右眼无法睁开半年"就诊。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轻微跳动并局限下眼睑,未与处理。病情逐渐加重致面部、嘴角抽动,就诊于西医,口服维生素、安定等药物无改善。近半年症状加重,眼裂逐渐变小,抬举无力,致无法睁开,需用手指分开方能视物,遂来就诊。查见左眼眼裂约14 mm,右眼睑下垂,抬举无力,分泌物增多,右眼眼周、面部及口角抽动,约每分钟50次,口角向右侧倾斜,余颅神经未见异常。MRI未见异常。
- 王东岩邢继杰王玉良王斌
- 关键词:眼睑痉挛循经远取经皮穴位电刺激医案
- 针刺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新方法。方法将4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0 d后、治疗3个月后HBN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0 d后和治疗3个月后HBN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0 d后和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95.0%,对照组分别为60.0%和8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一种有效方法。
- 王东岩王玉良邢继杰王斌
- 关键词:电针经皮穴位电刺激面神经麻痹
-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脑卒中躯干肌评定与重建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信号相关特征值的提取和分析,建立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脑卒中患者躯干肌运动功能评定的新方法,客观评价分析中枢神经损伤后躯干肌的运动功能以及针灸电刺激对其运动功能重建的疗效。方法选取坐位平衡在Ⅱ级以上(无支持能坐,体质量能很好地前移且分配均匀)的脑卒中患者2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常规康复组),治疗组B(常规康复加针灸治疗组)。从患者家属中选取11例正常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三组躯干前倾时主动肌(骶棘肌)肌电信号的最大值(MAX)、均方根值(RMS)。结果治疗前骶棘肌在偏瘫侧与非偏瘫侧的MAX、RMS比较,均P<0.05,治疗组A、B治疗后均有疗效,且治疗组A、B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脑卒中患者一侧偏瘫,躯干肌双侧力量均下降。常规训练加上针灸电刺激腰部夹脊穴法,可提高偏瘫患者康复效果。
- 王东岩郇靖周围王伟王玉良
- 关键词:中风经皮神经电刺激
- 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氟桂利嗪和尼莫地平治疗。结果与结论:治疗组有效率84.21%,对照组有效率64.8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 王东岩张然王玉良李梦堂
- 关键词:血管神经性头痛针刺药物
- 基于sEMG的电针改善中风后腕背伸功能即刻效应的研究
- 目的:通过分析表面肌电信号(sEMG)的动态变化,比较不同机体状态下,电针的即刻效应,以确定单次治疗的最佳时间。为提高针刺改善中风后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病患者及健康受试者各30例...
- 王玉良
- 关键词:中风表面肌电信号电针
- 文献传递
- 基于表面肌电评价的合谷刺电针动法对脑卒中后腕背伸功能恢复的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应用合谷刺电针动法帮助脑卒中后患者腕背伸功能恢复,观察此治疗方案对腕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手腕部Lovett肌力分级法肌力在0~4级的脑梗死、脑出血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刺法组)、治疗组(合谷刺电针动法组),于治疗前后用表面肌电、Fugl-Meyer运动功能和、Barthel ADL指数评价表评价各组治疗前后腕手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腕背伸功能均有恢复,但治疗组腕背伸主动肌MAX、IEMG值、Fugl-Meyer运动功能分值和ADL值提高较明显(P〈0.05)。结论:合谷刺电针动法对脑卒中患者腕关节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 王东岩冯丽媛董旭王玉良朱莹
- 关键词:表面肌电合谷刺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