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 作品数:10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6月-2005年6月共收治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5-38岁,平均23.96岁。诊断时间距外伤时间最短的为2d,最长的8个月,平均4.1个月。早期明确诊断后行经关节突入路胸椎间盘摘除术。[结果]11例患者获得1、1-3.8年术后随访,平均随访2.6年。根据Otani’s等分级方法进行疗效评价:优7例,良3例,可1例,差0例,失败0例。手术优良率为90.91%。[结论]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较少见,无典型临床表现,本症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治疗是远期优良疗效的保证。
- 丁文元李华申勇董玉昌张为王磊
- 关键词:外伤胸椎椎间盘移位手术治疗
- 术后围领佩戴时间对颈椎轴性症状的影响被引量:20
- 2007年
- 目的:评估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不同的围领佩戴时间对颈椎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28例行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佩戴围领4周的颈椎病患者作为试验组(A组),另30例术后佩戴围领12周的颈椎病患者作为对照组(B组)。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轴性症状、颈椎曲度指数、颈后肌群横截面积加以比较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无显著差别,A组患者颈后肌群萎缩率显著小于术后佩戴围领12周的患者(P<0.01),颈椎曲度得到有效维持,同时术后发生AS患者的比例显著小于B组患者(P<0.05)。结论:颈椎板成形术后早期去围领进行功能训练可以有效防止颈后肌群萎缩,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
- 张为陈百成丁文元董玉昌李宝俊王磊关晓明
- 关键词:颈椎病椎板成形术轴性症状康复
- SIRT3/FoxO3a通路参与三叶苷预处理保护下肢缺血再灌注继发的肺损伤
- 2022年
- 目的基于SIRT3/FoxO3a通路探讨三叶苷(TLB)预处理能否减轻下肢缺血再灌注(IR)继发的肺损伤及其具体机制。方法制备下肢IR模型,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模型组(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三叶苷组(TLB+IR组)、三叶苷+SIRT3抑制剂组(3-TYP+TLB+IR组)、SIRT3抑制剂组(3-TYP+IR组)。模型建立后,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凋亡情况,测定氧化应激指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肺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叉头框蛋白O3a(FoxO3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IR组血气指标明显下降,光镜下可见肺泡形态结构破坏并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组织中SOD、GSH-Px活力显著下降、MDA含量和凋亡水平明显增高(P<0.05)。TLB+IR组因三叶苷干预后,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光镜下可见肺泡形态结构相对完整,肺损伤评分相对降低,肺组织氧化应激损伤和凋亡水平相对减轻,SIRT3/FoxO3a信号通路激活(P<0.05)。3-TYP+TLB+IR组应用SIRT3特异性抑制剂(3-TYP)抑制SIRT3信号通路后,三叶苷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弱(P<0.05)。而3-TYP+TLB+IR组与3-TYP+IR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叶苷预处理可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下肢缺血再灌注继发的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节SIRT3/FoxO3a通路有关。
- 王磊白艳辉白艳辉刘伟明李佳李佳王秀丽
- 关键词:FOXO3A下肢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氧化应激
- 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
- [目的]探讨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6月至 2005年6月共收治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5~38岁,平均23.96岁。诊断时间距外伤时间...
- 丁文元李华申勇董玉昌张为王磊
- 关键词:外伤胸椎椎间盘移位手术治疗
- 文献传递
- 颈后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远期疗效比较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对比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远期疗效。方法我院自1995-1999年采用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并成功随访的14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开门组(1组)和双开门组(2组)。分析复查颈椎CT测量椎管矢状径,并按照JOA评分系统计算恢复率。结果术后随访8~11年,平均9.5年,患者术后椎管矢状径双开门组大于单开门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永久性并发症发病率单开门组显著高于双开门组(P<0.01),而暂时性并发症发病率和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两组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和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均取得令人满意的优良率。双开门手术在扩大椎管方面优于单开门手术,且术后永久性并发症发病率略低于后者。
- 丁文元王磊张为赵冰关晓明
- 关键词: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脊髓型颈椎病
- 儿童桡骨颈骨折治疗技术及研究现状被引量:11
- 2017年
- 桡骨颈骨折是儿童肘关节常见骨折,多发生于4~14岁,儿童桡骨颈骨折占所有儿童肘关节骨折的5%~10%[1],在所有儿童骨折中占1%[2]。由于儿童桡骨头软骨成分多,相对于成人,骨折容易发生于桡骨颈而不是桡骨头。
- 刘玉昌王磊
- 关键词:桡骨颈骨折儿童桡骨头肘关节
- 后路和前路联合治疗重型脊髓型颈椎病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观察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前路椎间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技术治疗重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和影像学结果。方法采用该技术治疗重型脊髓型颈椎病94例,JOA评分及Nurick分级评定手术效果,X线判断椎间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随访84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6.7±2.3)个月。术后JOA评分从术前(7.3±1.7)分提高到了(16.2±0.8)分(P<0.05),改善率为91.8%;Nurick分级从术前的(2.8±1.2)级改善到术后的(0.7±0.8)级(P<0.05)。X线检查证实前路植骨块及其内固定材料无松动、移位、脱落、下沉。术后5个月,前路植骨开始融合,最终随访融合率为93.25%。结论采用该技术治疗重型脊髓型颈椎病,随访观察证实临床效果良好,减少了因单纯前路手术而导致的截瘫并发症的发生。
- 丁文元李宝俊申勇董玉昌阎锁洲赵冰王磊关小明
- 关键词:脊髓压迫症椎板成形术脊柱融合术
- 三叶苷对下肢缺血再灌注小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三叶苷(trilobatin,TLB)减轻下肢缺血再灌注(lower-limb ischemia reperfusion,LIR)所致的肾损伤及其机制。方法制备LIR模型,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进行LIR模型制备)、损伤组(建立LIR模型)、预处理组(预先给予TLB,再建立LIR模型)、抑制剂组(预先给予SIRT3选择性抑制剂,再给予TLB,之后建立LIR模型)。LIR后,抽取外周血并分离肾组织,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及损伤评分,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DHE染色检测肾组织中活性氧(ROS)水平,相应试剂盒检测外周血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损伤组肾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增高,外周血中Scr、BUN和肾组织中ROS、MDA升高,肾组织中SOD降低,SIRT3、SOD2表达水平下调(P均<0.05);与损伤组比较,预处理组肾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Scr、BUN、ROS、MDA降低,SOD升高,SIRT3、SOD2表达水平上调(P均<0.05);与预处理组比较,抑制剂组肾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Scr、BUN、ROS、MDA升高,SOD下降,SIRT3、SOD2表达水平下调(P均<0.05)。结论三叶苷预处理可减轻下肢缺血再灌注的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3/SOD2通路有关。
- 王磊白艳辉白艳辉王鹏李爱军张冬芹王秀丽
- 关键词:下肢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氧化应激
- 无脊髓损伤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无脊髓损伤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指征及前路手术的疗效。方法对16例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或骨折脱位,其中新鲜损伤7例,陈旧性损伤9例,全部采用经前路伤椎椎体环钻减压或者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或者钛网植入,前路钢板固定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所有患者2周后即可下地活动,一个月生活能自理,全部经随访观察,症状均获得改善,13例患者工作学习及一般性体力劳动不受影响,4例患者残留肢体麻木及感觉异常症状,但较术前明显减轻。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钛板、螺钉折断、滑脱等并发症。结论对于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宜首选经前路手术治疗,前路手术除可达到减压、复位、恢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外,更重要的是可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对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陈旧性伴关节突绞锁患者后路手术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 关晓明丁文元董玉昌申勇张为霍纪宝王磊吴涛
- 关键词:颈椎骨折脱位无脊髓损伤手术治疗
- 腰大肌内皮样囊肿1例报告
- 2007年
- 赵冰董玉昌丁文元王磊关晓明
- 关键词:腰大肌T2信号臀部疼痛阳性体征囊性占位术中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