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兴发
- 作品数:37 被引量:148H指数:6
- 供职机构: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少数民族传统习惯法规范与生态保护被引量:16
- 2005年
-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本文根据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料 ,重点阐述了少数民族传统习惯法规范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并依据传统经济生产、宗教信仰和民风民俗所反映的生态保护事例加以说明。
- 白兴发
- 关键词:少数民族习惯法规范生态保护
- 古滇国主体民族及与周边民族关系考述被引量:4
- 2019年
- 古滇国及滇文化的研究历来争议颇多。文章在梳理汉文史料、考古材料及彝文资料的基础上,对"滇"、滇国史事、古滇国族属及文化习俗等作了考证研究,认为古滇国民族来源复杂具有多种民族成分,其主体民族"滇人""劳浸""靡莫""昆明""叟"等与彝族先民的文化渊源关系更为明显。
- 白兴发
- 关键词:文化习俗
- 傣族生态文化略述被引量:9
- 2003年
- 傣族非常重视自然人文生态环境对自身民族的重要性 ,为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互相调适 。
- 白兴发
- 关键词:傣族生态文化人文生态环境稻作文化水崇拜文化适应
- 《彝族毕摩经典译注》史学价值论析
- 2022年
- 《彝族毕摩经典译注》是对彝文古籍一次很好的收集、翻译、整理和研究,其所取得的成果反映了彝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厚重历史。该书体例严谨,内容宏富,包罗万象,全面记述了历史上彝族的政治经济、历史哲学、天文地理、医药科技、军事法律、文化教育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
- 白兴发陶迪
- 关键词:学术特点史学价值
- 论少数民族禁忌文化与自然生态保护的关系被引量:34
- 2002年
- 禁忌作为一种精神民俗 ,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少数民族的禁忌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阐述了传统禁忌习俗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 ,认为我国少数民族保护生态环境的许多优良传统值得借鉴和继承发扬。
- 白兴发
- 关键词:少数民族禁忌自然环境生态保护
- 彝文古籍中吴三桂形象探析——以《吴三桂野史》《布默战史》为例被引量:1
- 2021年
- 雍正朝始,清政府对云、贵彝族聚居地区进行了改土归流,吴三桂作为清初清廷在西南疆域的代理人,在彝族文献《布默战史》《吴三桂野史》中有着不同的形象塑造:《布默战史》将之视作仇人,而《吴三桂野史》中则对其带有一丝同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吴三桂在不同时期对待彝族群众的政策态度不同,另一方面也归因于记忆群体所接受的记忆不一。同时,虽然两本书反映的事件有所差异,但也反映了云、贵彝族地区对于国家的认同。
- 李家鑫白兴发
- 关键词:国家认同
- 彝族禁忌文化研究
- 白兴发
- 关键词:彝族文化整合
- 文献传递
- 民国时期云南彝族教育略述
- 2010年
- 清末民初,云南彝区结束旧制教育。民国时期云南彝族教育在教育经费、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得到发展。新式教育在彝区的推进,提高了彝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彝族子弟外出求学意识得到提升,培养了大批有学识有见地的彝族青年。
- 白兴发
- 关键词:民国时期云南彝族教育
- 自杞国史事考述
- 2008年
- 自杞国是公元十二三世纪在我国西南地区崛起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文章结合文献及相关材料,对自杞国的兴亡、地域、族属、国王、都城、经济、军事及在宋蒙战争中的历史作用进行了阐释梳理、考证研究。
- 白兴发
- 20世纪彝族史研究述略被引量:4
- 2004年
- 本文对20世纪的彝族史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及评述。20世纪上半叶,彝族史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时代的局限性。新中国建立后,彝族史研究发展迅速,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领域硕果累累,成绩斐然,获得突破性进展。为了使彝族史研究继续向纵深发展,今后仍需进行多方面的不懈努力。
- 白兴发
- 关键词:新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