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大平

作品数:72 被引量:665H指数:16
供职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0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3篇骨质
  • 23篇骨质疏松
  • 22篇中医
  • 17篇手法
  • 14篇骨质疏松症
  • 13篇腰椎
  • 12篇骨折
  • 10篇有限元
  • 8篇压缩骨折
  • 8篇有限元分析
  • 8篇手法治疗
  • 8篇中药
  • 7篇生物力学
  • 7篇疏松性
  • 7篇关节
  • 6篇中医药
  • 6篇椎体
  • 6篇椎体压缩
  • 6篇挛缩
  • 6篇挛缩畸形

机构

  • 72篇甘肃中医药大...
  • 6篇兰州大学
  • 3篇云南中医学院
  • 3篇上海应用技术...
  • 2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甘肃省中医药...
  • 1篇安县人民医院
  • 1篇云南中医药大...
  • 1篇甘肃卫生职业...

作者

  • 72篇秦大平
  • 43篇宋敏
  • 34篇曹林忠
  • 32篇张晓刚
  • 22篇蒋宜伟
  • 12篇王志鹏
  • 8篇张宏伟
  • 8篇赵文韬
  • 7篇张华
  • 6篇王振
  • 5篇徐斌
  • 4篇武生智
  • 3篇姜劲挺
  • 2篇张虎林
  • 2篇于海洋
  • 2篇宋贵杰
  • 2篇高国栋
  • 2篇郭小荣
  • 2篇郭成龙
  • 2篇汪小敏

传媒

  • 11篇中国骨质疏松...
  • 6篇中华中医药杂...
  • 5篇西部中医药
  • 3篇中国中医药信...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 3篇中国中医骨伤...
  • 2篇医用生物力学
  • 2篇中医正骨
  • 2篇中医研究
  • 2篇新中医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甘肃中医学院...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10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10篇2012
  • 4篇2011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究补肾活血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2年
骨质疏松症是骨骼系统以骨量下降、骨强度降低,骨微观结构发生破坏为主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骨内科学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老年人群骨骼健康。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主要机制是骨骼微循环代谢紊乱后,导致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动态性生理平衡被打破。研究已证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蛋白激酶B(Akt)信号转导系统是维持骨骼内环境正常代谢的重要关键靶向通路,在维持骨骼血液循环稳态方面具有关键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与骨骼血液循环方面的相关机制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有关中医药分子靶向药物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治疗相关性的分子生物学免疫研究不断深入,且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取得良好疗效。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机制以肾虚血瘀为主,基于此病机,补肾活血法在治疗骨质疏松症中应用广泛且临床疗效显著。文章将从PI3K/Akt信号通路作用机制、补肾活血法的干预效应及骨质疏松症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对接靶点等方面展开论述。
李锦锋秦大平宋敏宋敏赵希云谢飞洋刘硕卢增鹏张晓刚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补肾活血法PI3K/AKT信号通路
从筋骨并重理论探讨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防治策略被引量:47
2019年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发病率逐年增高的中老年性疾病,以骨量下降,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脆性增加,易骨折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全身肌肉力量、质量及强度下降为主的肌少症的发生。而肌少症常是隐匿发生,容易被临床医生所忽视。目前越来越多研究探索两者的相互关系,这对肌少症、骨质疏松症发病、防治具有深远影响。在中医学中此类病证属于"痿证"之"肉痿""骨痿""骨痹"的范畴,其主要病机是脾肾亏虚,肾虚骨枯、脾虚肉痿、筋骨失养引起肌肉骨骼系统力学生物学特性失衡。笔者从"筋骨并重"理论方面探讨提出"以筋养骨""筋柔骨正"的治疗思路,通过"筋骨并重"理论依据达到"以筋养筋、以筋养骨、柔筋骨正"的作用,而"筋骨并重"理论是遵循"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治疗原则和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在辨病基础上的辨证论治和辨证论治过程中的随证加减,为科学、准确地判断把握中医药对肌少症、骨质疏松症靶向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秦大平张晓刚宋敏宋敏张华曹林忠赵文韬王志鹏徐斌徐斌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筋骨并重
从脾肾论治骨质疏松症的OPG/RANK/RANKL信号调控机制被引量:17
2016年
中医处方遣药传承"辨证论治"之道,强调机体的整体性和时空性,但往往缺乏客观的分子生物学依据解释其作用机理;OPG/RANK/RANKL系统是骨代谢史上里程碑式的发现,对骨质疏松的中医药防治及研究开创新的纪元,从脾肾论治的效应最终可通过该系统对骨代谢调控的微观信息来表达,可以说OPG/RANKL/RANK系统是广大学者热衷于探究中药机理的切入点和共通点。基于此,本文就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方药结合OPG/RANK/RANKL系统对骨代谢的调控机制做一综述,旨在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防治提供客观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赵希云张晓刚曹林忠宋敏张宏伟秦大平王振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脾肾同治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面瘫的临床护理体会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面神经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6例面神经炎患者根据不同辨证分型,在针灸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施行护理,包括饮食及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以及指导患者进行面肌锻炼。结果 66例面神经炎患者治疗后在1个月内总有效率达89.3%。结论针灸治疗面神经炎效果较好,通过加强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促进患者面部功能早日康复。
潘晓玲秦大平程光万
关键词: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炎临床护理体会
骨生物力学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充分了解和认识骨的生物力学在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为解决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中肌肉骨骼系统出现的难题提供科学、有力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对治疗骨伤各种损伤和骨疾病与生物力学研究...
张晓刚秦大平宋敏杨小峰
关键词:骨生物力学
文献传递
基于“肝主筋、肾主骨”理论探讨OPG/RANKL/RANK信号轴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筋骨相关性被引量:22
2021年
中医基础理论素有“肝主筋,肾主骨”之说,肝藏血主筋,筋束骨利关节,肾为先天之本,主骨而生髓,肝肾精血同源、筋骨相关,互资互生,二者共同介导机体器官、脏腑的发育、生长与衰退过程,尤其与骨细胞生长代谢机制关系密切。随着中医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发现骨保护蛋白(OPG)/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RANK)/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信号轴在骨代谢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基于“肝主筋,肾主骨”理论,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出发,从“肝肾论治,筋骨并重”角度将OPG/RANKL/RANK信号转导系统与骨代谢内环境稳态相结合,为中医药柔肝补肾、调筋养骨机制提供分子生物学、筋骨力学依据支撑,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论治。
权祯秦大平张晓刚宋敏宋敏曹林忠徐斌曹林忠马涛陈钵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肝肾论治
手法复位联合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限元分析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20年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卧床治疗、药物、功能锻炼、过伸位复位(含垫枕、练功、手法复位等)等,在减轻患者症状、恢复伤椎高度、缓解疼痛和椎体畸形等方面疗效肯定。微创手术治疗适用于一般治疗后无效、疼痛不缓解和不宜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常用手术方法有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能明显缓解疼痛,恢复伤椎高度。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无法达到椎体高度的解剖复位,均有利有弊。手法复位联合微创手术治疗OVCF会更加安全有效,但其中生物力学的研究还不完善。脊柱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中,有限元分析方法因其模拟治疗方法可重复性和操作性强,已逐渐成为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热门方法。基于过伸复位手法运用有限元研究,联合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王柄訸张晓刚秦大平赵希云张宏伟王志鹏彭小东
关键词:手法复位微创手术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有限元研究
宋贵杰教授'三步三位九法'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操作规范及作用机理探讨
对宋贵杰教授"三步三位九法"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规范操作及作用机理进行探讨,为制定三步三位九法规范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依据。
曹林忠秦大平宋敏党雨生张晓刚宋鹏程
关键词:手法腰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姿态调衡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不同临床分型的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有效的治疗方法,分析和评价中医药对不同临床分型的颈性眩晕的治疗优势。方法将200例颈性眩晕患者按照就诊时门诊号或住院号的最后一位数字的奇偶数分组,奇数为实验组,偶数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根据临床分型标准分为上颈性眩晕组及下颈性眩晕组,上颈性眩晕组患者给予颈椎姿态调衡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下颈性眩晕组给予颈椎姿态调衡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眩晕药物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颈性眩晕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性眩晕进行临床分型后治疗能明显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从临床方面证实颈性眩晕临床分型的正确性。
张晓刚宋敏秦大平曹林忠蒋宜伟郭小荣
关键词:颈性眩晕临床分型
基于经筋骨一体观探讨脊柱调衡点穴手法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机制研究进展
2024年
非特异性腰痛(NSLBP)的病机较为复杂,与“经-筋-骨”三者彼此失和密切相关。脊柱调衡点穴手法以经、筋、骨为治疗节点,是治疗NSLBP的有效方法,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文章以经筋骨三位一体观为理论基础,从经络不畅、筋骨失衡的角度出发,对脊柱调衡点穴手法治疗NSLBP的作用机制展开论述。
李锦锋张晓刚赵希云王志鹏权桢赵雅文秦大平
关键词:脊柱手法非特异性腰痛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