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洪亮

作品数:17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4篇文学
  • 4篇艺术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电影
  • 3篇杨德昌电影
  • 3篇文化
  • 3篇父子
  • 2篇身份
  • 2篇网络
  • 2篇文化认同
  • 2篇媒介
  • 2篇景观
  • 2篇幻象
  • 1篇德波
  • 1篇电视
  • 1篇电影作品
  • 1篇艺术
  • 1篇艺术风格
  • 1篇语象
  • 1篇欲望
  • 1篇震惊
  • 1篇症候
  • 1篇智能手机

机构

  • 7篇南京大学
  • 5篇信阳师范学院
  • 2篇湖南科技大学

作者

  • 14篇秦洪亮

传媒

  • 2篇北京社会科学
  • 2篇华文文学
  • 2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齐鲁师范学院...
  • 1篇荆楚学刊
  • 1篇郑州师范教育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杨德昌电影中的父子认同与国族想象
杨德昌虽只创作了八部电影,却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量,认同表述。这里扼要以广义的父子认同为基点,取之以父子认同、国族认同即“小”父子和“大”父子两面,论之以威权到消费时代,殖民到后殖民语境,析之以文化分析为主,精神分析为辅,归...
秦洪亮
关键词:电影作品艺术风格
杨德昌电影中的“父子”认同想象
杨德昌区区八部电影却积储着丰富的信息量,蕴含着一幕幕的认同表述。这里扼要以广义的父子认同为基点,截取父子认同、国族认同两面,以威权到消费时代,殖民到后殖民语境两个错综交织的时代为背景,论述以文化分析为主,精神分析为辅,试...
秦洪亮
关键词:父子国族
文献传递
“温柔敦厚”的文化认同危机与审美范式转型被引量:2
2019年
“温柔敦厚”作为儒家文化典范与中华审美理想,在当代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式微,来自技术理性、消费主义和大众文化的冲击使人们趋向单调刻板、刁猾伪善、物欲无餍及谀颂成功的从众心态,以至跌入“常人”的叙述圈套。不应忽视,“温柔敦厚”仍保有独特而重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个性乖张后的群体性安全感回溯、中和思想的现实生命力以及审美现代性的救赎灵光,莫不为美学范式的现代转型创造了重要契机。
秦洪亮
关键词:理想人格常人
从广播电视到智能手机装置更替中的文化症候
2020年
从传统媒体的广播电视到新媒体的智能手机,极大冲击固有的时空秩序,外在的媒介资讯力量愈发将真实排除在外并逐渐占据主导,呈现出从介于不在场与在场的伪亲近性,到逐渐模糊公私空间的伪亲近性泛滥的变化,而愈演愈烈的“伪即时性”可以直接中断当下的在场经验。貌似真实的幻象越来越强势,广播电视中的伪艺术性和伪现实性延续到智能手机的网络编织,却令人更加信以为真地沉湎其中。在广播电视阶段个体日渐萎靡,沦为休闲的雇工、心不在焉的人和受制模具的人,到智能手机阶段则被生产为全面上瘾、数字自恋和注意力分散的人,深度沦为数字媒体社会大机器的一颗螺钉。
秦洪亮
关键词:广播电视幻象智能手机
“污”文化:欲望阀门下行中的身体谐谑被引量:2
2018年
面对日益蔓延的"污"文化,人们的意见莫衷一是。它是对立于官方文化的民间文化狂欢?还是大众文化的人文精神堕落?由这两种声音延伸出大为欣赏并听之任之,抑或是惊恐不已而力主管制的差异姿态。然从景观批判维度而言,市场机制及媒介宣扬潜移默化中塑形的身体景观引动了欲望阀门的松懈与下调,乃是"污"文化的总污头,网民在私人媒体中自发的污词创造与传播则成为推波助澜的重要浊支。鉴于源头的媚俗及支流的浅薄,推行去"污"文化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性。
秦洪亮
关键词:谐谑
“裸条”借贷危机中的生命政治被引量:2
2016年
2016年6月以来,"裸条"一词盛传于网络世界,其背后指涉的校园借贷危机,着实令人咋舌。不禁要问,何等黑色利益链条才会滥生出此等龌龊交易。不可否认,飞速发展的现代媒介技术,使个体能够随手摄录自我影像,纳入生命政治体系的身份证,可以迅速确凿公民的真实信息,只是这些技术与制度的合法保障,却为不法分子利用、继而为校园女生蠢蠢欲献。这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存在着一只看不见的巨形黑手,而这到底属于何方妖孽。
秦洪亮
关键词:生命政治现代媒介摄录身份信息
网络语中的伪主体——以2005年以来的“身体景观”语象为中心被引量:3
2016年
近十余年来,网络媒体在中国大陆飞速发展,并滋生出花样繁多的网络词汇。其中一部分内应于身体景观,在虚无的伪神性追逐、跨性别的伪女权狂欢以及非景观形象的自嘲中,构建大众的身份认同。"女神""男神""小鲜肉""女汉子""屌丝"等网络词汇,实际在构建大众身份认同的幻影之影,并最终招致大众主体性想象危机。
秦洪亮
《天注定》:极限解构景观暴力的众生相
2016年
影片《天注定》高度内应于真实事件,得天独厚地成为景观中国的经典阐释。片中,隐匿的贫富差距、官民矛盾,混合以现代社会潜藏的普遍暴力,传达出底层民众在极端处境中的景观照面,并在以暴制暴的极限解构和自由意志探寻中警策景观现实。
秦洪亮
关键词:景观社会贾樟柯
童稚的灵光:杨德昌电影中的现代性突围
2015年
在杨德昌电影中,从威权到消费时代的父子认同,均呈现出角色反向与界限模糊的面目。在自我中心主义的取舍中,成熟稳重的父辈逆行童稚,秉性稚嫩的子辈却成熟奋起,凸显为童稚的灵光。父辈与子辈的张力书写,共同彰显出童稚与文明关系中的现代性突围。
秦洪亮
关键词:杨德昌电影父子童稚
中国当代青年的媒介素养及其文化认同被引量:1
2020年
新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国青年人,其媒介素养与文化认同有些驳杂,有必要到具体的文化现实中寻求答案。在多元的媒体文化环境下,青年群体对官方主流文化既积极拥护也存有建设性意见,对于大众文化的审美化和浮躁化倾向缺少清醒的认识,而对作为深度范式的精英文化同样缺少认同感。面对大众文化和新媒体文化的消极影响,作为主要参与者的青年人若只惯于接受低质的媒介资讯、作戏谑化的形式抵抗,虽有助于释放压力、放飞自我,却无益于自身的茁壮成长,青年人应时刻保持清醒,学会拒绝浅薄,回归现实。
秦洪亮
关键词:浅薄文化认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