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世斌

作品数:9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迷走神经背核
  • 4篇背核
  • 3篇迷走
  • 2篇电镜
  • 2篇神经元
  • 2篇通路
  • 2篇突触
  • 2篇突触联系
  • 2篇细胞
  • 2篇迷走神经
  • 2篇光镜
  • 2篇超微
  • 2篇超微结构
  • 1篇电镜观察
  • 1篇电镜研究
  • 1篇学生综合素质
  • 1篇延髓
  • 1篇医学教育
  • 1篇神经生理
  • 1篇神经生理学

机构

  • 9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程世斌
  • 8篇卢光启
  • 2篇王竹立
  • 2篇张静
  • 2篇王晓霞
  • 2篇罗天锡
  • 1篇刘甘泉
  • 1篇唐二虎
  • 1篇许实光
  • 1篇王庭槐
  • 1篇乔小英
  • 1篇张志方

传媒

  • 2篇解剖学报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广东解剖学通...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大鼠延髓室管膜细胞与神经元之间联系的电镜观察
1995年
本文用透射电镜对大鼠延髓中央管室管膜作了观察,发现延髓中央管室管膜存在构造分区,即中央管背侧部室管膜细胞与腹侧部室管膜细胞在分布和排列上有差异.在延髓中央管内靠近室管膜细胞表面见有许多神经末稍和“末稍样”结构.有的神经末稍可与室管膜细胞形成突触联系,推测延髓中央管室管膜细胞特别是背侧部的室管膜细胞在信息的感受和传递方面起重要作用.
程世斌卢光启
关键词:室管膜延髓超微结构
第三脑室注射组胺诱导下丘脑内c-fos的表达被引量:1
1998年
近年来,癌基因cfos表达法作为一种反映神经功能通路的方法被广泛应用[1],该方法通过显示cfos表达可将受刺激的多级神经元依次显示出来,能较明显地反映出与某一功能有关的神经通路。组胺(HA)作为脑内的一种神经递质,参与对内脏活动和激素分泌等功能...
张静程世斌王竹立卢光启
关键词:组胺神经通路
大鼠胃迷走感觉纤维的中枢投射——光镜电镜研究被引量:10
1993年
将CB-HRP注入大鼠胃壁,光镜下见标记终扣主要分布在两侧孤束核(Sol)的内侧部.连合核和胶状核以及最后区。电镜下见Sol和最后区内的标记终扣主要与树突形成对称或非对称型突触。证实了迷走神经背核(DNV)也接受胃迷走感觉纤维的投射,胃迷走传入纤维与DNV中的胃运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可直接形成突触联系。同时还证实了DNV中胃运动神经元树突可伸入Sol内并与其内的胃迷走感觉纤维形成突触联系,因而认为胃迷走-迷走单突触反射弧可能存在两条路径。
程世斌罗天锡卢光启
关键词:感觉纤维光镜胃运动突触联系迷走神经背核
开展探索性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被引量:4
1999年
实验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同时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综合利用知识能力。围绕这一教学目的,实验课教学在注重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同时,也必须注重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实验教学活动。然而,以往的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以教为主,采用指定的实验指导,让学生按实验指导的要求完成实验,形成实验课仅以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为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在生理学实验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些尝试,如分别开展了学生实验设计、实验课前课题准备式预习和开放学生实验室等,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张志方王竹立王庭槐唐二虎张静程世斌张劫许实光刘甘泉
关键词:实验教学医学教育教学方法
胃副交感中枢的形态学研究
1996年
本课题系统地研究了胃及其不同部位副交感节前中枢定位及其差异,胃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与高位中枢的纤维联系及其可能递质。
卢光启程世斌乔小英王晓霞
关键词:纤维联系突触联系逆行追踪
迷走神经背核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1
1996年
迷走神经背核(DMV)是一个重要的内脏运动核团和内脏感觉核团。DMV与中枢及外周存在广泛的纤维联系。DMV和孤束核、最后区一起构成了“迷走感觉运动中枢”。DMV存在神经-体液回路,使DMV神经元可以直接感受外周血及脑脊液中的信息。DMV含乙酰胆碱、儿茶酚胺、神经肽类等多种递质及相应受体。DMV参与中枢调节胃肠、心血管及内分泌等生理功能。
程世斌卢光启
关键词:迷走神经背核神经生理学
大鼠岛叶皮质与迷走神经背核的直接通路──光镜和电镜研究被引量:2
1994年
将WGA-HRP及3H-亮氨酸分别注入大鼠一侧岛叶皮质,光镜下可见顺行的HRP标记终支及3H-亮氨酸标记颗粒密集分布在两侧孤束核(Sol)及迷走神经背核(DMV)的周边部,以对称为主。在DMV内也发现有标记的终支。将大鼠双侧岛叶毁损并用CB-HRP从其日壁逆行追踪,电镜下在DMV内及其与Sol的交界区可见溃变的终扣呈电子致密型溃变,溃变终扣可与标记细胞及标记树突形成突触联系。以上结果表明,岛叶皮质与DMV内胃运动神经元之间存在着直接的纤维联系。
王晓霞程世斌卢光启
关键词:通路迷走神经背核
大鼠胃不同部位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中枢定位被引量:14
1993年
用高灵敏度的HRP-TMB法,发现大鼠胃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位于迷走神经背核(DMV)、疑核(AM)、DMV与AM两者间的网状结构(RF)、头侧腹外侧网状核(RVL)、外侧小细胞网状核(LRP)、迷走神经背核旁室管膜部(PEV)、中介核(IC)、疑后核(RA)。在DMV闩头侧0.30~160mm范围内存在一个特定的胃代表区,且在该区存在着胃不同部位的定位关系,即该区外侧部主要支配前胃;内侧部主要支配胃窦幽门部;内侧中间部主要支配胃体。DMV左右侧对前胃、胃窦幽门部的支配无差别,而对胃体的支配以右侧为主。RF主要支配前胃、胃体;而RVL、RA只支配前胃,AM、LRP、PEV及IC均支配前胃、胃体和胃窦幽门部。本文首次探讨了DMV不同类型细胞与胃不同部位的关系。前胃、胃体及胃窦幽门部均主要由DMV中型细胞支配,大细胞主要支配胃体,小细胞主要支配胃窦幽门部。同时证实了DMV标记细胞树突可直接与脑脊液接触。
程世斌卢光启
关键词:神经元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背核内胃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及联系被引量:11
1992年
将CB-HRP注入大鼠胃壁,电镜下证实迷走神经背核(DMV)内支配胃的副交感节前神经元可分为超微结构不同的大、中、小三型细胞。在DMV内,胃副交感节前神经元(PPNS)存在着轴-树、轴-体突触及嵴突触联系,PPNS树突还分别与孤束核神经元的树突和轴突以及最后区神经元的轴突存在着纤维联系。同时证实了PPNS可通过最后区窦状隙与脑脊液接触。本文还对最后区的超微结构作了描述。
程世斌罗天锡卢光启
关键词:迷走神经背核神经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