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健 作品数:12 被引量:42 H指数:4 供职机构: 唐山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究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本院肿瘤科治疗的符合纳排标准的1 00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骨转移将患者分成骨转移组(n=39)和非骨转移组(n=961),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出甲状腺癌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并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病灶数、病理分型、颈部淋巴结是否清扫、肿瘤是否甲状腺外浸润及术后首次清甲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性别、手术方式、肿瘤最大直径、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及TNM分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后清甲时间(≥6个月,OR=6.679,95%CI为4.576~9.750)、年龄(18~45岁,OR=0.018,95%CI为0.001~0.507)、颈部淋巴结清扫(OR=3.074,95%CI为2.468~3.829)、肿瘤甲状腺外浸润(OR=2.140,95%CI为1.067~4.292)及多病灶癌(OR=2.296,95%CI为1.136~4.640)等5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模型logit(P)=-6.421+1.899X1-4.037X2+1.123X3+0.761X4+0.831X5,其中X1代表术后清甲时间(≥6个月),X2代表年龄(18~45岁),X3代表颈部淋巴结清扫,X4代表肿瘤甲状腺外浸润,X5代表多病灶癌。术后清甲时间(≥6个月)、年龄(18~45岁)、颈部淋巴结清扫、肿瘤甲状腺外浸润及多病灶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9(95%CI为0.831~0.907)、0.631 (95%CI为0.564~0.698)、0.801 (95%CI为0.750~0.852)、0.708 (95%CI为0.645~0.772)及0.816 (95%CI为0.768~0.864),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术后清甲时间、年龄、淋巴结清扫、肿瘤甲状腺外浸润及多病灶癌等是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该模型有望用于指导预测骨转移,提高患者生存率。 石福民 张宏伟 翟健 梁金屏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 骨转移 腮腺良性肿瘤术中保留耳大神经后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保留耳大神经后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02-2012-04收治的67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组,保留组(34例):腮腺良性肿瘤行区域性切除术、术中保留耳大神经后支;未保留组(33例):对腮腺良性肿瘤行腮腺浅叶或全叶及肿物切除术,术中不保留耳大神经后支。对2组患者的局部皮肤感觉情况行3~12个月回访,并对回访结果对比分析。结果保留组患者术后耳部无局部麻木感或麻木感较轻,耳垂和乳突区有较为明显的感觉,有轻微麻木感的患者感觉功能均在6个月有效恢复,感觉损伤率为0。未保留组术后耳部局麻木感较为强烈,术后12个月感觉损伤有所降低,但均未能完全有效恢复,感觉损伤率为100%。2组感觉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腮腺良性瘤术中有效保护耳大神经后支对患者术后的局部感觉功能的全面恢复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石福民 顾占国 翟健 赵西凤 郭淑芬 赵艳茹 韩晓晨关键词:耳大神经 腮腺良性肿瘤 保留耳大神经的胸锁乳突肌瓣修复腮腺手术区缺损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腮腺切除手术保留耳大神经同时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手术在修复手术区缺损的效果以及对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10—2013-10收治的86例行肿瘤及腮腺部分或完全切除术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修复手术区缺损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研究组在保留耳大神经的同时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术,对照组采取单纯利用耳大神经游离移植,对比2组临床疗效以及对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67%,对照组为79.07%;研究组1例(2.33%)有耳周麻木,未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对照组11例(25.58%)出现并发症,其中耳周麻木5例,味觉出汗综合征6例。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保留耳大神经的胸锁乳突肌瓣修复腮腺手术区缺损,能够有效修复面部畸形,也减少了味觉出汗综合征和耳周麻木的发生,是较为理想的修复腮腺手术区缺损的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石福民 顾占国 翟健 赵西凤 郭淑芬 赵艳茹 韩晓晨关键词:耳大神经 胸锁乳突肌瓣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对比研究 韩晓晨 石福民 赵西凤 顾占国 郭淑芬 翟健 课题研究选择收治的85例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5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研究内容:了解与传统的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相比,腮腺区域...关键词:关键词:腮腺肿瘤 肿瘤治疗 超声刀联合美容切口对腮腺肿瘤手术面神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超声刀联合美容切口对腮腺肿瘤手术面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50例腮腺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刀联合美容切口,对照组采用传统电刀联合美容切口。比较2组术中术后指标、面神经肌电图、面神经功能分级、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2组波幅值明显低于术前,神经损伤变性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波幅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损伤变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2组面神经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暂时性面瘫、耳垂麻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刀具有良好止血切割功能,联合美容切口可以减轻腮腺肿瘤切除术中面神经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顾占国 石福民 翟健 韩晓晨 李军 赵秀利关键词:腮腺肿瘤 美容切口 超声刀 面神经 肥胖指标体质量指数和腰围与甲状腺癌的关系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研究肥胖指标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与甲状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6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组,同期诊治的100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病历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癌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BMI和WC评估发生甲状腺癌的价值,分析其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BMI、WC、促甲状腺激素(TSH)以及尿碘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评估甲状腺癌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94(95%CI=0.702~0.985),敏感度为70.19%,特异度为83.00%;WC评估甲状腺癌发生风险的AUC为0.858(95%CI=0.778~0.939),敏感度为79.81%,特异度为88.00%,其中WC的AUC高于BMI(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1.893,95%CI=1.106~3.238)、WC(OR=2.277,95%CI=1.226~4.231)、TSH(OR=2.617,95%CI=1.054~6.498)及尿碘浓度(OR=2.100,95%CI=1.041~4.236)均是影响甲状腺癌的影响因素。超重组(BMI≥24 kg/m^(2),WC≥75.68 cm)和正常组(18.5 kg/m^(2)≤BMI<24 kg/m^(2),WC<75.68 cm)患者的最大癌灶平均直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超重组最大癌灶平均直径较高,且多发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多为III~IV期。结论肥胖指标BMI和WC均是发生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且与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其中WC对于甲状腺癌具有更高的危险评估效能。 张宏伟 石福民 薛荣 翟健 韩晓晨 梁金屏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肥胖 人体质量指数 腰围 腮腺肿瘤不同切口及路径的手术效果比较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比较传统"S"形切口皮瓣转移修复术与改良"S"形切口腮腺筋膜缝合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1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74例腮腺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S"形切口及皮瓣转移修复术,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S"形切口及腮腺筋膜缝合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术后切口外观的满意度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暂时性面瘫、耳颞神经综合征(Frey's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对手术切口外观的满意度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整体满意度达到10分的患者比例(38.1%)明显高于对照组(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形切口及腮腺筋膜缝合术治疗腮腺肿瘤较之"S"形切口皮瓣转移修复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 石福民 顾占国 翟健 赵西凤 郭淑芬 赵艳茹关键词:腮腺肿瘤 皮瓣转移修复 满意度 肥胖指标与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关系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肥胖指标与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168例甲状腺癌患者,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亚太地区发布关于肥胖的诊断标准,分为非肥胖组(74例)与肥胖组(94例);将肥胖组患者继续分为轻中度组(25 kg/m^(2)≤BMI<40 kg/m^(2),51例)与重度组(BMI≥40 kg/m^(2),43例)两个亚组。测定所有患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及高敏感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肥胖指标(腰围、臀围、BMI和腰臀比)的相关性。结果:(1)非肥胖组患者FT3、FT4水平明显高于肥胖组,TSH水平明显低于肥胖组,BMI、腰臀比(WHR)明显低于肥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组患者FT3、FT4明显高于重度组,TSH水平明显低于重度组,BMI、WHR明显低于重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以非肥胖组与肥胖组为分组标准,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T3(OR=0.874,95%CI=0.583~1.443)、FT4(OR=0.770,95%CI=0.492~1.369)表达水平与肥胖呈负相关,TSH(OR=0.603,95%CI=0.452~0.948)表达水平与肥胖呈正相关(P<0.05)。(3)以轻中度组与重度组为分组标准,BMI、WHR与两个亚组患者FT3、FT4的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甲状腺癌患者出现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与肥胖有关,但具体发生机制尚不明确。 石福民 张宏伟 翟健 梁金屏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功能 肥胖指标 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促进CD8+T细胞杀伤功能的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S-allylmercaptocysteine,SAMC)对CD8^(+)T细胞杀伤鼻咽癌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人鼻咽癌细胞HK-1和C666-1与SAMC共培养,分为0、25、50、100μmol/L SAMC组,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表达。CD8^(+)T细胞分别与HK-1和C666-1细胞以10∶1的比例共培养并加入0、25、50、100μmol/L SAMC,检测CD8^(+)T对HK-1和C666-1的杀伤能力,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干扰素(INF-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构建鼻咽细胞HK-1的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CD8^(+)T细胞组、SAMC组、SAMC+CD8^(+)T细胞组,各组小鼠治疗期间测量瘤体积,治疗结束后取小鼠肿瘤组织,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PD-L1表达,ELISA检测小鼠血清INF-γ和TNF-α浓度。结果相比于0μmol/L SAMC组,25、50、100μmol/L SAMC组HK-1和C666-1细胞PD-L1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相比于0μmol/L SAMC+CD8^(+)T细胞组,25、50、100μmol/L SAMC+CD8^(+)T细胞组HK-1和C666-1细胞培养上清中INF-γ和TNF-α浓度均能显著增加,HK-1和C666-1细胞裂解率显著增加(P<0.01)。相比于对照组,CD8^(+)T细胞组和SAMC+CD8^(+)T细胞组小鼠瘤体积和瘤重显著下降(P<0.05),小鼠血清INF-γ和TNF-α浓度显著增加,相比于CD8^(+)T细胞组,SAMC+CD8^(+)T细胞组小鼠瘤体积和瘤重显著下降(P<0.05),小鼠血清INF-γ和TNF-α浓度显著增加(P<0.05),肿瘤组织PD-L1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SAMC可通过抑制人鼻咽癌细胞PD-L1表达而促进CD8^(+)T细胞的杀伤功能。 翟健 李军蒜素抑制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生长的作用及机制 2019年 目的探讨蒜素(Allicin)抑制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生长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培养的TPC-1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10、20、30、40、50μg/mL)Allicin处理组。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Allicin处理24、48、72 h对TPC-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Allicin处理前后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Allicin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Allicin作用细胞后凋亡蛋白Bax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Allicin均可抑制TPC-1细胞的生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llicin对细胞的抑制率与时间和浓度两大要素相关。随着Allicin浓度的增加,G2/M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升高,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除对照组与10μg/mL Allici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相邻浓度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Allicin处理组细胞内的Bcl-2表达量均降低,Bax表达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相邻浓度Allicin处理组Bcl-2及Bax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llicin具有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生长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llicin抑制细胞增殖,下调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翟健 韩晓晨 闫金银关键词:蒜素 甲状腺乳头状癌 细胞周期 BCL-2 B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