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思敏
- 作品数:18 被引量:130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梯级水库汛期水位动态控制研究
- 基于单一水库预泄能力约束法,推广到梯级水库汛期水位动态控制中,并建立了梯级水库汛期水位联合运用和动态控制模型,在不降低下游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最大限度发挥梯级水库的兴利效益。以苗家坝、碧口水库为例进行实时调度模拟,相比于...
- 张忠波何晓燕耿思敏李辉任明磊
- 关键词:梯级水库汛期水位动态控制
- 一种太阳能微电场干扰的生态浮岛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微电场干扰的生态浮岛,包括漂浮架、种植在漂浮架上的植物、设置在漂浮架上的太阳能发电装置、两个通过导线连接在太阳能发电装置上并安装在漂浮架两侧的电极板以及设置在导线上的稳压装置、电压表和延时开关,延时...
- 翁白莎严登华白恒王俊锋史婉丽袁喆尹军耿思敏
- 文献传递
- 变化环境下我国水问题发展新形势及综合应对策略探讨
-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非理性活动影响下,我国水资源面临新的发展形式,旱涝灾害频发、水资源供需不平衡、水质污染问题突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加剧。本文在系统分析我国水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变化环境下的应对策略:我国需实施以流域为基本管...
- 冯婧耿思敏翁白莎尹军
- 关键词:变化环境水问题
- 文献传递
-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水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启示被引量:14
- 2012年
- 在应对严峻干旱挑战,解决各种水资源利用问题的过程中,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已形成了较为成功的水管理模式,其成功经验包括:注重流域尺度管理;决策层、执行层、协调层三层协调配合;采用封顶和水权交易等市场化管理手段;州际协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健全流域管理法律体系等。借鉴其成功经验,结合我国流域管理特点和现状,我国应通过省市协议等方式强化流域尺度管理,强化各流域委员会的职权;在管理组织框架设置上,充分体现整体流域管理的思路,细化公众参与方式;深化我国市场化经济在流域管理中的运用;建立健全流域管理法律体系,保证实施整体流域管理制度。
- 史璇赵志轩李立新耿思敏王青
- 关键词:水资源干旱
- 海河流域干旱对典型农田土壤生态系统演变的影响机理
- 海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而流域干旱频发、多发、连发、并发的特征,严重影响到农田土壤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和稳定性。水循环的极端情况(干旱和洪涝)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威胁极大;农田土壤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其状态...
- 耿思敏
- 关键词:海河流域干旱土壤水分管理
- 文献传递
- 南美洲洪涝灾害应对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2011年
- 南美洲在洪涝灾害的综合应对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在借鉴这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洪涝发展态势,指出在我国未来洪涝灾害综合应对中,需形成"与洪水共存"的基本理念,在降低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同时,适度承担风险;以洪涝灾害风险管理为核心,加强应急管理,强调综合管理;合理进行土地利用规划,重视城市洪涝灾害发生的风险;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重视非工程措施的长远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预警预报能力;拦沙清淤与泥沙资源化相结合,提高河道及区域洪涝调节能力;建立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
- 耿思敏严登华冯婧郝彩莲李立新尹军
- 关键词:洪涝灾害
- 变化环境下我国西北内陆河区洪灾综合应对被引量:4
- 2012年
- 在剖析西北内陆河区的洪水主要特征和成因基础之上,探讨变化环境下的综合应对措施及关键技术问题,制定洪水风险区划,建立"天地一体化"的监测评估体系,实施面向洪灾过程的水资源合理调配,并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综合各种措施应对洪水灾害。
- 冯婧严登华秦天玲郑晓东耿思敏
- 关键词:洪灾水资源管理
- 白洋淀湿地土壤氮素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5
- 2013年
- 为了了解白洋淀湿地土壤氮素空间分布规律,于2011年4月在研究区内部耕地和芦苇地采集土样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湿地土壤氮素含量总体趋势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少;表层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耕地土壤氮素含量和变异性均高于芦苇地,反映出人类活动对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有较大影响。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含水量与氮素联系紧密,是影响其分布的重要因素。
- 王青袁勇李传哲冯婧耿思敏
- 关键词:全氮碱解氮白洋淀湿地
- 基于GIS的宜昌市近50年来气温与降水时空演变规律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基于ArcGIS的Spatial Analyst Tools反距离加权平均方法,对宜昌市7个站点1960―2009年气温和降水日数据进行时空演变规律分析和空间化展示,结果表明:(1)宜昌市近50年年均气温为16.26℃,1977―2009年变化较为剧烈,各区均呈增温态势;代际变化与总体变化趋势相同,自20世纪80年代后,其高温区域面积呈现逐渐扩张趋势,高温中心由秭归和兴山县西部逐渐转移至宜昌市区,本世纪初气温变化最为剧烈;四季气温变化显著,暖冬效应尤为明显。(2)宜昌市1960―2009年年均降水量为1162.62mm,总体波动性较大,其西南区域年均量较大;年代际变化具有先减小再增加的小幅波动性特征,20世纪60―90年代,降水中心始终集中在该区域西南部,到本世纪初扩展到宜昌市区及其周边地区;年代内降水增减幅度并不显著;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夏、秋三季,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五峰自治县及其周边地区,冬季则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态势。
- 秦天玲张萍严登华严向东耿思敏
- 关键词:气温降水GIS
- 中国北方地区四季的时空演变特征被引量:17
- 2011年
- 利用中国北方地区及周边58个气象站点1960~2009年的逐日气温资料,结合气候趋势系数和GIS平台,以5 d滑动平均温度作为划分依据,对中国北方地区近50 a来四季的开始时间、长度以及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方地区四季演变呈一定的径向、纬向和海陆分布规律,且由于地理隔离,存在不连续的高值或低值中心,但整体上呈现以下特征:春夏起始日期提前,秋季推迟,冬季整体变化不大;多数地区春季、秋季和冬季变短,夏季变长,严冬比例减小;多数地区春季温度降低,夏季、秋季和冬季温度升高,严冬平均温度升高。
- 严登华耿思敏罗先香秦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