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安平

作品数:10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兰州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2篇血流
  • 2篇血流速度
  • 2篇预后
  • 2篇手术方式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2篇脑出血
  • 2篇脑创伤
  • 2篇脑损伤
  • 2篇高血压
  • 2篇高血压脑出血
  • 2篇出血
  • 2篇创伤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凋亡
  • 1篇凋亡相关
  • 1篇凋亡相关蛋白
  • 1篇凋亡抑制

机构

  • 10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肖安平
  • 7篇李凯
  • 4篇穆士卿
  • 3篇乔冠群
  • 2篇阮卫宁
  • 2篇宋军
  • 2篇马骏
  • 1篇汪海波
  • 1篇吴云志
  • 1篇彭钢
  • 1篇李英斌
  • 1篇田俊
  • 1篇杨亚芳
  • 1篇刘圣杰

传媒

  • 2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震颤的立体定向外科治疗
2003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震颤的手术价值和方法。方法对23例原发性震颤病人行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Vim、Forel-H区毁损术。结果手术后震颤评分改善均>7分,取得显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是治疗原发性震颤的有效方法,Vim是首选靶点,Forel-H区是较理想的补充靶点。
肖安平穆士卿李凯阮卫宁
关键词:原发性震颤
老年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01年
肖安平
关键词:老年人帕金森病外科手术
CT及其影像后处理在功能性脑立体定向毁损术定位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利用 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 ,为脑内核团的立体定向毁损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应用 CT对 5 3例需做脑内核团立体定向毁损术的患者的丘脑区域行 2 mm层厚和 1.0螺距的螺旋扫描。扫描时应与立体定向仪 y轴平行 ,然后将所得图像用 1mm层厚进行多重投影容积重建 (MPVR) ,在矢状位上找出精确的 AC- PC点 ,最后在 AC- PC线所在平面进行 1mm薄层扫描。结果 :通过对图像层面数值和窗宽窗位等参数值的修改可得到不同方位投影的丘脑容积图像 ,其中矢状位是测量 AC- PC点的关键 ,按上述步骤操作即可得出有精确测量价值的轴位像。结论 :CT及其影像后处理为手术者在术前展示了前后联合点的具体位置 ,使脑内核团解剖影像定位更加准确 ,为制定针对性的手术方案提供帮助。且 CT定位费用较 MR低廉 ,定位时间短 。
田俊杨亚芳肖安平
关键词:CT影像后处理神经放射学
黄芪对急性脑创伤后局部脑皮质血流速度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2
2004年
目的 :观察脑创伤后黄芪对局部脑皮质血流速度 (r CBFV)变化的影响 ,为黄芪在脑创伤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大鼠为实验动物 ,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盐水对照组和黄芪组 ;采用改进的 Feeney's方法建立颅脑创伤模型 ,正常对照组 5只动物 ,盐水对照组和黄芪组各 35只 ,均分为创伤后 1、3、6、8、12、2 4和4 8h等 7个时间点 ,测定创伤脑组织 r CBFV。结果 :急性脑创伤早期 ,r CBFV即呈下降趋势 ,其中伤后 1h时r CBFV有所下降 ,伤后 2 4 h时 r CBFV下降至最低点 ,伤后 4 8h血流速度开始回升。黄芪组各时间点 r CBFV下降幅度明显减少 ,与盐水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黄芪具有明显增加 r CBFV的作用 ,其机制与黄芪的神经血管保护作用有密切关系。
穆士卿肖安平李拴德汪海波李凯吴云志
关键词:急性脑创伤脑皮质血流速度神经保护微血栓形成
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或司莫司汀化疗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比较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或司莫司汀化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同时初步评估基因多态性对术后化疗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并经病理学证实为Ⅲ~Ⅳ级的85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放疗联合化疗药物的不同分为替莫唑胺组(45例)与司莫司汀组(40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包括生存时间、年生存率、肿瘤复发时间、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化疗药物安全性,并分析2组患者肿瘤基因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替莫唑胺组平均生存时间长于司莫司汀组[(1.83±0.21)年比(1.01±0.0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替莫唑胺组1年生存率高于司莫司汀组[57.8%(26/45)比25.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2组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替莫唑胺组肿瘤平均复发时间长于司莫司汀组[(1.51±0.23)年比(0.87±0.0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2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5)。2组患者化疗期间白细胞计数降低、肝肾功能损害、消化道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肿瘤06_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甲基化和1p/19q杂合性缺失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疗效优于司莫司汀,其原因可能与患者肿瘤基因多态性有关。
彭钢年福甲刘圣杰马骏乔冠群李凯宋军肖安平李英斌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替莫唑胺司莫司汀
急性颅脑损伤后Bax和Bcl-2蛋白表达被引量:4
2006年
李凯肖安平
关键词:BCL-2蛋白表达继发性脑损伤凋亡抑制蛋白凋亡相关蛋白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选择(附116例报告)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评价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选择不同的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方式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去骨瓣减压并血肿清除术、脑室引流术、脑内血肿立体定向引流术患者116例。结果存活90例,死亡26例。随访6月预后良好38例,预后不良52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主要目的是减压,但不必强行清除全部血肿,血肿周围脑叶与硬脑膜出现间隙是减压目的达到的标志。结合临床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乔冠群肖安平宋军李凯马骏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预后
幕上高血压脑出血178例手术方式选择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去骨瓣减压开颅血肿清除术、脑室引流术、脑内血肿立体定向抽吸术及脑室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治疗1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个月存活144例,死亡34例。随访6个月预后良好77例,预后不良65例,死亡2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主要目的是减压,不必强行清除全部血肿,宜最大程度保护神经功能及防止再出血。血肿周围脑叶与硬脑膜出现间隙是减压目的达到的标志。结合临床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李凯乔冠群肖安平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预后
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
2003年
肖安平穆士卿李凯阮卫宁
关键词:手术治疗帕金森病脑内核团并发症
黄芪对脑创伤早期局部脑皮质血流速度变化的影响(英文)被引量:4
2006年
背景:黄芪作为传统的中药,具有抗自由基、增加机体免疫力、改善微循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保护神经系统等多种作用。其中,黄芪的神经血管保护作用与其对局部脑皮质血流速度的调节有关。目的:观察脑创伤后黄芪对局部脑皮质血流速度变化的影响。设计:随机配对设计。单位:解放军兰州军区神经外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 2000-02/05在兰州军区神经外科研究所外伤实验室进行。取健康雄性 SD 大鼠 7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 5只、盐水对照组和黄芪组各 35只,后两组又分为创伤后 1,3,6,8,12,24和 48h 等 7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 5只动物。方法:正常对照组不造模,其他 2组采用改进的 Feeney’s方法建立颅脑创伤模型;伤后黄芪组立即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5g/kg),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 0.5m L 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测定创伤后相应时间点大鼠脑组织局部脑皮质血流速度。正常对照组打开骨窗后直接测量。结果:经补充后 75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局部脑皮质血流速度:盐水对照组伤后 1h 即低于对照组[(6.90±0.68),(7.94±0.65),P <0.05],伤后24h 降至最低点,伤后 48h 开始回升[(5.86±0.61),(6.15±0.60)]。黄芪组各时间点均高于盐水对照组(P <0.05)。结论:黄芪具有明显增加局部脑皮质血流速度的作用,其作用与黄芪的神经血管保护作用有关。
穆士卿肖安平李拴德
关键词:脑损伤中药疗法血流速度脑创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