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瑞峰

作品数:77 被引量:145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0篇文学
  • 7篇文化科学
  • 5篇历史地理
  • 3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5篇刘禹锡
  • 14篇诗歌
  • 12篇唱和
  • 10篇和诗
  • 10篇唱和诗
  • 9篇文学
  • 9篇汉诗
  • 8篇文化
  • 7篇唐诗
  • 6篇诗歌创作
  • 5篇视域
  • 5篇古典
  • 5篇白居易
  • 4篇哲学
  • 4篇中国古典
  • 4篇中国古典诗歌
  • 4篇唐代
  • 4篇古典诗歌
  • 3篇学史
  • 3篇演进

机构

  • 55篇浙江工业大学
  • 19篇浙江大学
  • 11篇杭州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作者

  • 71篇肖瑞峰
  • 3篇刘成国
  • 1篇袁亚春
  • 1篇李娟
  • 1篇彭庭松
  • 1篇石树芳
  • 1篇李寒晴
  • 1篇俞世芬
  • 1篇周斌
  • 1篇项鸿强
  • 1篇杨洁琛

传媒

  • 13篇浙江社会科学
  • 4篇文学遗产
  • 4篇文学评论
  • 4篇浙江工业大学...
  • 3篇吉林大学社会...
  • 3篇社会科学战线
  • 3篇清华大学学报...
  • 3篇宁波大学学报...
  • 2篇浙江学刊
  • 2篇河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高教研究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2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东疆学刊
  • 1篇中国高等教育
  • 1篇观察与思考
  • 1篇中州学刊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

  • 3篇2023
  • 6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苏轼诗中的西湖镜像被引量:3
2018年
在西湖文学的历史长廊里,苏轼处于登峰造极的地位。他以出神入化的诗笔描画与摹写西湖,将发轫于唐代的西湖文学推向难以逾越的巅峰。苏轼的西湖诗可以深度解读:由诗人摄录西湖镜像的独特视角,可以触摸到他的文化性格;由诗人注入西湖镜像的民生之忧,可以体察到他的淑世情怀;由西湖镜像在诗中的阶段性嬗变,可以捕捉到他的身世投影;由诗人摄录西湖镜像的卓绝技巧,则可以领略到他熔铸万有、妙造时空的艺术功力。
肖瑞峰
关键词:文化性格
论日本平安朝汉诗的兴衰历程
2000年
作为日本汉诗形成与演进的第一个周期,平安朝时代(794-1192年)既是构成日本汉诗发展轨迹的一段曲线,同时其自身又是由若干段更为细小的曲线所构成。因此,其间亦包孕着盛衰起伏的过程。考察平安朝汉诗的历史流程,大致可将自桓武天皇至醒醐天皇御宇的约150年间视为其兴隆期,自朱雀天皇至安德天皇御宇的约250年间视为其衰颓期。
肖瑞峰
关键词:汉诗
全文增补中
“汉书学”的历史流程及其特征被引量:3
2013年
《史记》与《汉书》是中国史书的两大典范,《史记》成书较早研究却相对滞后,《汉书》晚出但在汉魏六朝广泛流行,并于隋唐之际形成影响深远的"汉书学"。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汉书学"特征渐趋凸显:注音、释义为主;著书、授徒并举;抄撮、抄撰盛行。"汉书学"的繁荣为后起的"文选学"奠定基础,是"文选学"迅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肖瑞峰石树芳
关键词:《汉书》文选学
大学的课程思想与建设策略被引量:16
2009年
课程是大学的灵魂,也是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核心内容。大学在课程建设中必须以高水平的课程思想引领课程建设。大学在根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之后,既要通过课程"菜单"的开放递增实现"量"的丰富性,又要加强每门课程的建设体现"质"的规定性。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突破原有的建设思路,围绕课程建设这一核心从外围提供良好的改革环境、在内部进行一体化的课程要素建设,同时通过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使课程建设的过程同时成为教师教学发展的机制、平台。
肖瑞峰
关键词:大学课程课程思想课程建设
论刘禹锡与元稹的唱和诗被引量:3
2019年
刘禹锡与元稹唱和的黄金岁月是贬居江湘时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角色定位使他们经常以道义相勉、气节相励。离开江湘以后,他们唱和的频率与热度稍减,却依然不时藉诗鸿寄托闻声思念之情。尽管后来穷达有别、荣枯异路,且元稹饱受非议,刘禹锡却始终感念旧情,在微讽的同时不废友谊,并为其早逝一掬伤心之泪。
肖瑞峰
关键词:刘禹锡元稹
论刘禹锡与裴度的唱和诗被引量:2
2019年
刘禹锡与裴度的唱和诗,虽然创作目的主要出于交际应酬,却不仅显示出圆熟老到的艺术技巧,而且也有真情实感流转于其间。他们唱和的黄金期是大和二年。在刘禹锡对裴度连篇累牍的称颂之辞中,往往不动声色地寄寓着其用世渴望。他们联袂出游时创作的"曲江联句"虽属游戏笔墨,却可借以观照早已远逝的时代面影。大和三年以后,他们的酬唱并没有因各自辗转多地而中断。在刘禹锡此时的唱和诗中,可以察见其心灵曲线的波动和色彩斑驳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肖瑞峰
关键词:刘禹锡唱和诗
论刘禹锡与柳宗元的唱和诗被引量:1
2019年
作为风雨同舟、安危与共的人生知己,刘禹锡与柳宗元在贬居遐荒的岁月里,不间断地用书信赠答和诗歌唱和的方式传递嘤鸣之情。两人唱和的高峰期是在再度遭受贬谪前后。迭相赓和之际,所作略无用情浮泛、用笔粗疏、用词草率之弊,因为他们不仅诗艺娴熟,而且有沛然莫御的激情回旋鼓荡于其间。他们还就书法问题频频酬答,既在唐诗的花圃中植入了令人瞩目的奇花异卉,又为中国书法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柳宗元卒后,刘禹锡的追怀篇什则不失为对亡友当年诗作的一种穿越时空的回应。刘禹锡晚年与白居易的唱和诗在数量上几倍于刘柳的唱和篇什,从中也能看到他们彼此对友谊的珍爱、守护与讴歌,捕捉到他们超然物外之后心弦的和谐共振,但却很难体会到刘柳唱和诗中独有的那种生死相依、安危与共的知己之感,也寻觅不到刘柳诗中那种基于同一政治理念和生命轨迹的刻骨铭心的人生感怆。
肖瑞峰
关键词:刘禹锡唱和诗书法
互动相生:作家与批评家关系的理想形态
2020年
回望上世纪80年代以迄本世纪初的文坛,作家与批评家之间总体上保持着互动相生的状态。双方各自吐珠纳玉,呼风唤雨,在相互激荡中营造出文坛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考察其间递嬗演变的轨迹,可以发现许多具有借鉴意义的个案。但这种早已形成并延续多年的理想化形态,近年来却似乎有弱化的趋势。一种潜滋暗长的批评倾向是,"锐气"渐渐为"和气"所取代。这不能不让人产生某种忧思。面对百年未遇之大变局,要造就中国文学的盛世繁华,作家与批评家应继续同气相求、砥砺前行。
肖瑞峰
关键词:作家批评家
略议中国古代的廉政诗歌被引量:1
2018年
中国古典诗歌中颇有关乎"廉政"这一话题者,对于我们今天的廉政文化建设不无裨益。因而有必要深入挖掘这类作品中有助于反腐倡廉的内涵,进而有效发挥其鉴戒与启迪的功用。中国古代的廉政诗歌大致可以区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是剖白心志——藉隽永之辞句,示廉洁之情怀;其二是托古讽今——借古人之针砭,刺当代之痼疾;其三是直陈时弊——揭现实之疮痍,促朝廷之警醒。
肖瑞峰
论"诗盛元祐"
肖瑞峰刘成国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