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斌 作品数:83 被引量:318 H指数:9 供职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较难分类的急性白血病的免疫分型研究 被引量:1 1996年 报告27例按传统方法较难分类的急性白血病(AL)的免疫分型结果。其中26例POX阴性,结合免疫表型等检查,证实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ABL)15例、急性未分化白血病(AUL)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0型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例、急性全髓细胞白血病(APM)和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各1例。认为对该类病例进行髓系过氧化物酶(MPO)和分化抗原的免疫学检查有重要意义。 胡俊斌 邹萍 向建平 樊丽华 宋善俊关键词:急性 白血病 免疫表型 环孢素A联合化疗诱导治疗复发及难治性急性白血病8例临床分析 2000年 目的评价环孢素A(CsA)与化疗方案联合应用治疗复发及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效果。方法对8例复发及难治性急性白血病进行诱导化疗。化疗方案由CsA、阿克拉霉素、或异环磷酰胺等组成。结果5例患者获完全缓解,另3例只进行了1个疗程化疗,可评价的2例均获部分缓解。所报告方案的毒性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结论化疗伍用CsA可能是治疗复发及难治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方案。 胡俊斌 陈燕 刘新月 刘秀芳关键词:环孢素A 白血病 药物疗法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C-VHD)的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受者的关系以及配型情况,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亲缘全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22例;B组为亲缘全相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37例;C组为非血缘移植和不全相合移植,10例。术前均采用化疗预处理,术后采用短程甲氨蝶呤联合环孢素A(CsA)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局限性cGVHD患者多采用单一免疫抑制剂(CsA或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进展者采用标准方案(CsA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广泛性cGVHD患者则需用标准方案治疗(一线治疗方案)。一线治疗无效、病情进展者,对一线治疗依赖不能停药,或停药后病情反复者,需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硫唑嘌呤治疗(二线治疗方案)。结果移植后随访6~120个月,中位时间为43个月,39例诊断为cGVHD,其中局限性cGVHD 13例(33.3%,13/39),广泛性cGVHD 26例(66.7%,26/39),7例死于cGVHD或与之相关的并发症。B组cGVHD发生率较A组显著升高(P<0.05),B组和C组的广泛性cGVHD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病程中发生2~4度急性GVHD是cGVH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局限性cGVHD患者采用一线方案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广泛性cGVHD患者(P<0.05),标准危险度cGVHD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高危险度cGVHD者(P<0.05)。结论cGVHD是allo-HSCT后常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广泛性cGVHD多发生于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HLA配型不全相合移植和非血缘移植,且临床治疗效果不佳。 夏凌辉 邹萍 胡俊斌 游泳 方峻 郭涛 刘芳 张纯 崔国惠 谢薇 宋善俊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血液专科重症单元危重症患者诊疗和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 2025年 近年来,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相关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亦相应升高;而且往往病情变化急骤。设立血液专科重症单元(hematology intensive care unit,HCU)对于早期识别、集中监护式管理血液危重症患者,提高血液科诊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医患纠纷风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参考综合重症监护单元(intensive care unit,ICU)和血液科建设指南,结合国内临床HCU运行经验,由国内多家血液临床诊疗中心参与的专家组完成此共识。此共识从HCU建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基本配置标准、收治标准、管理制度、原发病治疗原则以及诊疗策略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意见,并建议具备相应条件的血液中心应积极建立HCU,以期进一步降低血液重症的死亡率。 胡俊斌 吴耀辉 胡豫关键词:危重症 恶性血液肿瘤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罕见且危及生命的微血管血栓形成疾病。分析我中心HCU 10年间获得性TTP患者的诊断和临床诊疗经过,以总结经验以及提高TTP危重症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就诊的79例获得性TTP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基本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和评价疗效以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在79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29,发病中位年龄48(14~77)岁。自身免疫性相关抗体检查异常比例60.6%,以抗SSA表达阳性或弱阳性最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以三联征多见,包括血小板减少(96.2%)、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93.1%)、神经系统症状(89.6%),48.1%的患者血小板在10×10^(9)/L以下。起病时ADAMTS13活性检测的59例患者中81.4%活性呈重度减低(<10%)。第一次住院患者中14例发生死亡,死亡率达17.7%;54例接受血浆置换(PEX)治疗联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47例在治疗过程中好转,有效率达87.03%。好转患者PEX中位次数为10(3~18)次。PEX次数(P<0.001)、加用利妥昔单抗治疗(P=0.012)、不伴严重神经系统症状(P=0.042)、低胆红素与较好的治疗效果相关。共45例患者观察到血小板计数恢复至150×10^(9)/L以上,恢复中位天数第11(4~29)天。治疗前乳酸脱氢酶(P=0.038)、胆红素水平(P=0.039)、PEX次数(P<0.001)以及加用利妥昔单抗(P=0.05)是影响血小板恢复正常的因素。结论:TTP大部分患者起病时ADAMTS13活性呈重度减低,PEX是获得性TTP最重要的治疗,尽早启动PEX可降低死亡率,使血小板快速恢复正常。前线加用利妥昔单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卢聪 江慧雯 魏求哲 胡俊斌 吴耀辉关键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ADAMTS13 血浆置换 利妥昔单抗 预后 雾化吸入多黏菌素B治疗血液重症患者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重耐药(MDR)革兰阴性菌(GNB)感染重症肺炎的血液病患者加用多黏菌素B雾化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重症病房(HCU)2022年12月—2023年7月收治的48例MDR-GNB感染的重症肺炎的血液病患者资料。依据多黏菌素优化应用国际共识指南雾化吸入治疗(25 mg,12 h 1次,振动筛孔雾化吸入),观察患者使用疗程结束后的有效率、治疗前后感染指标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结果:48例患者痰/血培养或病原微生物二代测序结果显示:耐碳青霉烯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13例,鲍曼不动杆菌8例,铜绿假单胞菌6例,肺炎克雷伯菌4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例,其他为少见病原菌或者疑似MDR感染患者;其中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10例。动态分析治疗过程中感染指标CRP和血清PCT水平的变化:治疗后3 d CRP水平较治疗前开始下降[(94.06±71.30)mg/L vs(70.55±58.04)mg/L],治疗后7 d[(94.06±71.30)mg/L vs(46.40±40.93)mg/L,P<0.01]以及治疗后14 d[(94.06±71.30)mg/Lvs(47.93±51.08)mg/L,P<0.01]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T水平在治疗后7 d也开始出现明显下降[(5.15±12.14)μg/Lvs(3.76±5.00)μg/L],与CRP变化一致。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功能、胆红素以及肌酐水平无明显变化,无肝肾功能损害(P>0.05)。结论:血液重症患者常合并重度免疫缺陷,治疗MDR-GNB感染的肺炎使用多黏菌素B联合其他抗生素治疗有效,感染指标在治疗14 d内呈动态下降趋势,可以提高挽救性治疗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患者的疗效。 魏求哲 卢聪 谢沁颖 江慧雯 吴耀辉 胡俊斌 曹谢娜关键词:多黏菌素B 雾化吸入 临床疗效 血浆置换与强的松治疗allo-BMT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被引量:1 1999年 胡俊斌 张义成 郭涛 陈汉秀 邹萍 宋善俊关键词:骨髓移植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浆置换 VM-26治疗造血系统恶性肿瘤:1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95年 VM-26治疗造血系统恶性肿瘤:18例疗效观察同济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邹萍,夏凌辉,刘新月,吴裕丹,胡俊斌,张义成,胡豫,彭孝廉,宋善俊鬼臼噻吩甙(Teniposide,简称VM-26)商品名威猛(Vumon).是一种鬼臼毒素的衍生物,具有强烈的抗肿... 邹萍 夏凌辉 刘新月 吴裕丹 胡俊斌 张义成 胡豫 彭孝廉 宋善俊关键词:造血系统肿瘤 鬼臼噻吩甙 新型血小板聚集功能缺陷症的研究 被引量:1 1993年 新型血小板聚集功能缺陷症,是指病人血小板对其他诱聚剂的聚集正常,而对刺参酸性粘多糖(SJAMP)的聚集反应缺如,故又称为SJAMP诱导血小板聚集功能缺陷症。本病的特征为肢体散在性瘀斑和/或月经过多,可伴齿龈出血或鼻衄,血小板计数正常,凝血象无异常。本病自1984年由沈迪等首次报道后,继之在湖南、湖北、黑龙江、广东等地也有发现,有人称之为“沈迪氏病”。据文献资料统计,至今在国内杂志已报道的有200余例。,该项研究曾获198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后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进一步研究,其成果获1992年度卫生部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沈迪 王爱莲 魏文宁 胡豫 胡俊斌关键词:血小板聚集功能 齿龈出血 凝血象 酸性粘多糖 血小板膜 缺如 全文增补中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 被引量:1 2005年 林卉 崔国惠 胡俊斌关键词:血浆置换 贫血 溶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