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允兆

作品数:68 被引量:424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0篇动脉
  • 16篇心肌
  • 13篇血管
  • 11篇冠状
  • 11篇冠状动脉
  • 10篇介入
  • 9篇心肌梗死
  • 9篇梗死
  • 8篇血压
  • 8篇氧合
  • 8篇体外膜肺氧合
  • 8篇外膜
  • 8篇冠脉
  • 8篇肺氧合
  • 7篇心病
  • 7篇膜肺
  • 7篇冠心病
  • 6篇介入治疗
  • 5篇中青年
  • 5篇肌炎

机构

  • 44篇顺德第一人民...
  • 22篇南方医科大学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大学孙逸...
  • 2篇广东医学院
  • 2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67篇胡允兆
  • 33篇吴焱贤
  • 21篇何宗云
  • 18篇卢剑华
  • 16篇周艺
  • 15篇黄裕立
  • 9篇左六二
  • 9篇朱瑞秋
  • 9篇黎文生
  • 8篇杨友
  • 8篇卢剑海
  • 8篇刘长智
  • 7篇李崇虹
  • 6篇陈玉映
  • 6篇陈盈文
  • 5篇李彩华
  • 5篇全屏寿
  • 5篇苏用鹏
  • 4篇李世江
  • 4篇麦炜颐

传媒

  • 10篇广东医学
  • 8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岭南心血管病...
  • 4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河北医学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英国医学杂志...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年份

  • 2篇2018
  • 8篇2017
  • 7篇2016
  • 8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8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观察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经ECMO治疗的急性爆发性心肌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均表现为难治性心源性休克,3例合并恶性心律失常,2例合并心跳骤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经ECMO(V-A模式)支持78~183 h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首先得到改善,然后是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肌酸肌酶同工酶)明显下降,随后是心脏收缩功能改善,最后是脑利钠肽下降。临床转归:4例均成功撤机,生存出院;出院后恢复良好,在8~17个月的随访中未发现慢性心衰、心脏扩大、严重心律失常,恢复正常生活、学习、工作。并发症方面:2例发生氧合器血浆渗漏,2例置管部位出血,2例股动脉血栓,1例大隐静脉血栓。结论 ECMO是降低爆发性心肌炎患者早期病死率,改善长期预后的有效手段,应尽早启动。另外肌钙蛋白I在评估撤机时机具有潜在价值。
刘长智左六二陈德珠朱瑞秋卢剑海刘海峰江倩华胡允兆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
急性心肌梗死中缺血预适应可否保护心肌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心肌产生的缺血预适应,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否有近期及远期的保护作用。方法急性心肌梗死113例,介入术组(68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非介入术组(45例)没行再灌注治疗。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前48h有否心绞痛发作,再分为心绞痛阳性和心绞痛阴性两亚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介入术组的心绞痛阳性和心绞痛阴性两亚组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肌酶峰值、心源性死亡、左室射血分数以及随诊期心力衰竭、心绞痛发生率、心源性死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介入术组的AP阳性亚组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肌酶峰值及达峰时间均较低、左室射血分数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诊期心绞痛发生率、心源性死亡似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保护作用不显著,对没行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改善近期预后,但远期保护作用不明显。
胡允兆卢剑华吴焱贤周艺何宗云
关键词:缺血预适应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Ⅲ°AVB的观察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52例Ⅲ°AVB患者经静脉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植入起搏器后症状明显改善,体力劳动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永久心脏起搏植入是治疗Ⅲ°AVB最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陈莹吴焱贤胡允兆何宗云
关键词:永久起搏器
氯沙坦治疗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对心脏重塑的探讨
2005年
目的探讨氯沙坦治疗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对心脏重塑及心功能改善的疗效.方法对1997-01~2002-12广东顺德第一人民医院IDCM住院病人56例次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测.随机分两组:氯沙坦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氯沙坦50 mg/d及β-受体阻滞剂.常规治疗组26例,均用强心、利尿、补钾、血管扩张剂,每月随访1次,共6个月,分别统计第3个月及第6个月时UCG结果.结果氯沙坦治疗组,从第3个月起,UCG各指标比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6个月时改善更明显(P<0.01).常规治疗组亦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治疗IDCM,3个月就能有效地抑制心肌重塑、降低心脏重量、改善心功能;持续用药6个月,改善程度更加明显.
欧阳荣超吴焱贤全屏寿余晋涛李崇虹胡允兆何宗云周艺
关键词:氯沙坦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回顾性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厄贝沙坦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临床治疗并对其与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评价。方法:对86例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的血管迷走性晕厥并分别应用美托洛尔与厄贝沙坦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基线情况以及经过治疗3个月后复查倾斜试验的结果,观察阴转率及药物副作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其中美托洛尔组HUTT转阴率略优于厄贝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良反应事件方面,厄贝沙坦组略优于美托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B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具有一定的疗效,相比β受体阻滞剂,其不良事件较小,是临床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式。
黄美媚胡允兆黎宏庄欧阳基鹏李国兴黎泳欣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厄贝沙坦血管迷走性晕厥
自我血糖监测对伴抑郁或焦虑情绪的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自我血糖监测对伴抑郁或焦虑情绪的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的影响,以评估自我血糖监测是否适用于伴抑郁或焦虑情绪的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方法选取796例同一社区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自评,根据自评得分分为轻度抑郁、中重度抑郁、轻度焦虑、中重度焦虑、无情绪障碍,并根据血糖监测方式将每种情绪状态的患者分为自我血糖监测组和静脉血浆血糖监测组,随访16周。比较应用不同血糖监测方式的各组患者自行调整测血糖次数、自行调整降糖药物的比例及研究末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情况。结果伴中重度抑郁或焦虑情绪的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组自行调整测血糖次数的比例、自行调整降糖药物的比例明显高于静脉血浆血糖监测组(P<0.05),自我血糖监测组的研究末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明显低于静脉血浆血糖监测组(P<0.05)。结论伴中重度抑郁或焦虑情绪的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自我血糖监测可因抑郁、焦虑情绪因素自行改变血糖监测和降糖治疗方案,影响患者的血糖达标,因此不适宜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欧阳海春麦思资吴沃栋胡允兆吴焱贤黎文生陈玉映
关键词:抑郁焦虑自我血糖监测
姜黄素和氯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内皮间质细胞转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017年
目的研究姜黄素和氯沙坦对血管紧张素(Ang)Ⅱ诱导的内皮间质细胞转化(End MT)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然后分为4组:对照组(不加刺激药物的正常培养组);AngⅡ组(加入刺激浓度为0.1μmol/L或1μmol/L的AngⅡ);姜黄素+AngⅡ组(先加入12.5μmol/L的姜黄素预孵1 h,再加入1μmol/L的AngⅡ);氯沙坦+AngⅡ组(先加入10μmol/L的氯沙坦孵育2 h,再加入1μmol/L的AngⅡ);刺激24 h后行划痕试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改变和CCK-8检测细胞活力;刺激5 d后,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蛋白表达量。结果 HUVECs经AngⅡ刺激后形态改变,长梭形样细胞明显增多;姜黄素和氯沙坦可维持内皮细胞铺路石样形态。AngⅡ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HUVECs存活率(P<0.01);各组存活率均>50%(均P<0.05)。相比对照组,AngⅡ促进HUVECs的迁移(P<0.05);相比AngⅡ组,加入姜黄素和氯沙坦可抑制HUVECs的迁移(均P<0.05)。AngⅡ可诱导EndMT,AngⅡ刺激5 d后VE-cadherin表达减弱(P=0.003),而α-SMA和TGF-β_1的表达都明显增强(均P<0.01),姜黄素和氯沙坦使VE-cadherin表达明显增加,而α-SMA和TGF-β_1的表达均明显下调。结论姜黄素和氯沙坦通过下调TGF-β_1表达抑制AngⅡ诱导的EndMT。
胡丐锋黄裕立黄伟俊黎文生麦林琳童辉煜李美君程宏基申常造胡允兆
关键词:姜黄素氯沙坦
肌钙蛋白I、B型脑钠肽对脓毒症性心肌功能障碍发生的预测与预后评估价值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 Tn I)、B型脑钠肽(BNP)在脓毒症性心肌功能障碍患者中预测发生和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将76例脓毒症患者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是否<50%,分为心肌功能障碍组和心功能正常组;并根据28 d是否存活将心肌功能障碍组分为存活亚组和死亡亚组,利用受试者工作者特征(ROC)曲线观察入ICU 1 h、24 h的c Tn I、BNP预测心肌功能障碍发生以及预后评估意义。结果心肌功能障碍组的1 h c Tn I、24 h c Tn I、1 h BNP、24 h BNP均高于心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 h c Tn I、24 h c Tn I、1 h BNP、24 h BNP预测脓毒症心肌功能障碍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72、0.73、0.76,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其中1 h c Tn I预测效能最高,界值为0.73 ng/ml,敏感性为0.71,特异性为0.74。1 h c Tn I、24 h c Tn I、1 h BNP、24 h BNP评估脓毒症心肌功能障碍患者28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87、0.86、0.90,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其中24 h BNP评估28 d死亡的效能最高,界值为2 000 pg/ml,敏感性为0.85,特异性为0.83。结论脓毒症时早期监测BNP、c Tn I水平可预测心肌功能障碍发生,并有利于判断预后。
陈德珠刘长智卢剑海朱瑞秋左六二胡允兆
关键词:脓毒症肌钙蛋白I利钠肽心肌功能障碍
超声引导下心脏起搏电极植入的可行性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指导心脏起搏电极植入的可行性。【方法】40例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48~63岁(平均57.2岁),病程2天~12年,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症27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9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合并高血压病7例,冠心病4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3例,糖尿病5例。在Philip iE33超声引导下指导心脏起搏电极植入。【结果】40例患者均成功植入心脏起搏电极,其中心室起搏电极40根,心房电极11根,心室起搏各项参数满意。Ⅱ、Ⅲ、avF导联QRS波呈rS型。心室电极操作时间6.5~14 min。5例心房J型翼状电极因超声难以显示右心耳未能成功定位,植入失败而改在X线透视下成功植入右心房电极。6例采用主动固定电极在多切面观察下将电极定位于低位房间隔处。手术过程中未出现大出血、恶性心律失常、气胸、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指导心室起搏电极植入是可行性及安全的,不适合心房被动电极植入。
何宗云胡允兆王庆云吴焱贤余晋涛
关键词:心脏起搏超声并发症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Lp-PLA2水平和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及他汀的干预效果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脂蛋白(a)[Lp(a)]水平以及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并观察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对Lp-PLA2的影响。方法入选1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ELISA检测血浆Lp-PLA2水平和Lp(a)水平,观察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所有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并依据Lp-PLA2水平高低分为两组,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Lp-PLA2水平的变化。结果 Lp-PLA2水平与Lp(a)水平无明显相关而与LDL-C、Apo B100呈正相关。他汀治疗6个月后,两组Lp-PLA2水平均较前有所降低,高Lp-PLA2水平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低Lp-PLA2水平组。进一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LP-PLA2≥260 pg/mL的OR值仍为3.537,95%可信区间为1.222-10.237。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较高的Lp-PLA2水平预示着更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示Lp-PLA2可作为心血管风险的标志物。他汀治疗可降低Lp-PLA2水平。
卢剑华谭健锋胡允兆郭文飞李军
关键词:他汀LP-PLA2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血管事件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