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宝成

作品数:86 被引量:494H指数:13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6篇油菜
  • 43篇不育
  • 36篇甘蓝
  • 36篇甘蓝型
  • 32篇甘蓝型油菜
  • 30篇核不育
  • 17篇隐性核不育
  • 15篇菌核
  • 14篇菌核病
  • 13篇雄性不育
  • 13篇隐性上位互作...
  • 12篇基因
  • 9篇育种
  • 9篇白菜
  • 9篇白菜型
  • 9篇白菜型油菜
  • 8篇选育
  • 8篇杂种
  • 8篇杂种优势
  • 8篇细胞质

机构

  • 81篇安徽省农业科...
  • 6篇安徽省农作物...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 3篇马尼托巴大学
  • 2篇波兰科学院
  • 2篇安徽省黄山市...
  • 1篇巢湖职业技术...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内蒙古农牧业...
  • 1篇西藏大学
  • 1篇黄山市农业科...
  • 1篇安徽省含山县...

作者

  • 86篇胡宝成
  • 75篇李强生
  • 70篇陈凤祥
  • 46篇吴新杰
  • 43篇费维新
  • 40篇侯树敏
  • 35篇江莹芬
  • 27篇荣松柏
  • 12篇李成
  • 12篇范志雄
  • 11篇黄晓荣
  • 10篇张曼琳
  • 8篇雷伟侠
  • 7篇陈维生
  • 5篇郝仲萍
  • 3篇候树敏
  • 3篇王文相
  • 3篇王淑芬
  • 3篇吴晓芸
  • 2篇赵仁渠

传媒

  • 2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4篇中国油料作物...
  • 6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作物杂志
  • 3篇中国油料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农学学报
  • 2篇全国作物遗传...
  • 2篇2012作物...
  • 2篇2003年全...
  • 2篇2010中国...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遗传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作物品种资源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7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7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5篇1998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蓝型油菜乳白花突变体的发现被引量:6
2006年
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临时保持系12-148TAM中发现了乳白花自然突变体,经4~5代自交,同时测定其保持率,选育出乳白花临保系WF12-148TAM。经初步遗传分析,该乳白花性状由单隐性核基因控制。其对油菜生长没有明显的负效应,是一个优良的新型形态标记性状,在杂种优势利用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吴新杰胡宝成陈凤祥李强生侯树敏费维新黄晓荣江莹芬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临保系杂种优势利用
白菜型油菜与小白菜的品质比较被引量:4
2004年
对 4个白菜型油菜品系和 4个小白菜品种的品质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白菜型油菜Vc含量和粗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小白菜 ;可溶性糖含量与小白菜相当 ;
侯树敏李强生陈凤祥吴新杰费维新胡宝成
关键词:白菜型油菜小白菜
氯化钠溶液克服白菜型油菜自交不亲和性研究
1994年
在油菜花期喷雾Nacl溶液,研究克服白菜型油菜(Brassicacampestris)自交不亲和性。结果表明,在合肥用3%~5%的浓度,喷雾后半天内授粉,效果较好,其自交亲和指数与人工剥蕾的相当;单株套袋选育自交系,每隔3~5天喷雾一次,不需人工授粉,也可获得一定数量的自交种子.该研究为在白菜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中,选育、繁殖自交系和克服不育系与保持系之间的“自交”不亲和性,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方法。
胡宝成陈凤祥李强生
关键词:白菜型油菜自交不亲和性氯化钠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同型临保系选育新策略被引量:1
2016年
已有研究表明经一定高温处理后,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9012A系统中纯合型不育株稳定彻底,而杂合型不育株发生育性转换,并具有一定的自交结实性。利用这一特性,本研究提出了纯合两用系9012AB的同型临保系选育新策略。以9012AB中不育株为轮回亲本,临保系204TAM为供体亲本进行回交转育。F_1、BC_(1-2)均为不育株群体,从中选择与9012AB相似的不育单株经35℃光照持续处理15h后,用其中育性转换株与9012AB中不育株进行回交转育。在BC3群体中选择与9012AB同型的不育单株,经同样高温胁迫处理后,从育性转换株自交后代的可育株群体中选育出9012AB的同型临保系9012TAM。
吴新杰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江莹芬荣松柏黄晓荣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临保系
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花期牙签接种方法的探讨被引量:15
2001年
在人工气候室进行的不同温度、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花期牙签接种试验的结果表明 :温度和相对湿度显著地影响病斑的长度。在中、英、法三国对中国和欧洲的 14个油菜品系进行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不同品系植株病斑的平均长度有差异 ,说明不同品系抗菌核病能力有差异。牙签接种法能够根据接种后一定时间病斑的平均长度区分品种的抗菌核病能力。且方法简单 ,快速 ,易操作。但由于接种过程中植株茎受到人为创伤 ,其外部防御系统遭到了破坏 ,使植株的抗侵染和抗扩展能力有所改变。建议在使用牙签穿刺法鉴定的同时 ,结合使用别的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
李强生胡宝成HAMcCartney陈凤祥费维新侯树敏吴新杰AHeran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
利用油菜花瓣实验检测油菜菌核病被引量:6
2009年
为了探索预测油菜菌核病发生情况的快速、简单、有效的方法;此研究采用检测被核盘菌子囊孢子感染的油菜花瓣数量来预测预报菌核病可能发生严重度程度,实验采用添加了两种不同pH指示剂的改良型Steadman's培养基在室温下培养在油菜花期(3月下旬~4月中旬)每天采自2块试验田的新鲜花瓣,如果花瓣被病原菌子囊孢子感染,接种培养后培养基颜色发生改变,统计被感染的花瓣数;结果表明:除1天在一块田没有检测到被子囊孢子感染的花瓣外,油菜整个花期都有被感染的花瓣出现,但初花期被感染的花瓣较少,而盛花期和终花期被感染的花瓣较多,第一块田被感染的花瓣数在两种培养基上出现的百分率分别为32.0%和40.2%,第二块田分别为27.3%和35.7%。第一块田后期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和病指分别为2.7%和1.8,第二块田分别为1.5%和0.4。子囊孢子感染的花瓣数与后期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r=0.829,r0.05=0.811)。利用油菜花瓣实验可快速、简单、有效的预测后期油菜菌核病可能发生的情况,从而决定最适宜的防治时期。
侯树敏Malgorzata Jedryczka李强生胡宝成费维新陈凤祥吴新杰江莹芬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
高温对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为深入了解生产中出现的微粉现象,研究了人工高温和分期播种情况下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纯合型不育系9012A和杂合型不育系12-204A的不育稳定性。结果表明,两种类型不育系在一定高温胁迫下,均出现育性转换现象,但对高温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对于9012A系,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介于30-35℃之间;40℃持续处理16-32h,或者间歇处理3h/d×6d、6h/d×5d、9h/d×4d、12h/d×3d、15h/d×2^-4d(累计40℃处理18-60h),或35℃间歇处理15h/d×2^-4d(即35℃累计30-60h)均发生育性转换,其中35℃时15h/d×3d(即35℃累计45h)处理育性转换最为明显,说明高温对9012A育性转换具有累加效应。自然条件下6个播期(从2014年10月16日到2015年2月9日,即秋冬播种,避开30℃以上持续高温)的不育性彻底稳定。对于12-204A系,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为29℃,不低于29℃时育性发生转换,其中35℃15h连续处理育性转换效果最为明显;自然条件下6个播期均发生育性转换。当高温胁迫下育性发生转换时,9012A和12-204A均可自交结实,但是结实性差。
吴新杰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江莹芬荣松柏黄晓荣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高温胁迫育性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上位基因抑制作用专一性研究
2012年
将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9012A的临时保持系12-148-204-F14TAM、204TAM分别与双隐性核不育系5A杂交,研究隐性上位抑制基因rfrf对5A中不育基因ms1ms1ms2ms2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rfrf基因对ms1ms1ms2ms2的不育性表达没有抑制作用,而对9012A中不育基因ms3ms3ms4ms4具有专一抑制作用。
吴新杰胡宝成陈凤祥李强生侯树敏费维新江莹芬荣松柏黄晓荣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临时保持系
一种利用高温胁迫鉴定油菜不育株基因型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高温胁迫鉴定油菜不育株基因型的方法,其通过一定的高温胁迫处理,根据处理后两种不育株不育性稳定性的差异来判别待测不育株的基因型,综合了测交法和分子标记法的优点,即操作简单,实现当代检测,对实验室条件和技...
吴新杰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江莹芬荣松柏梅新全费维新侯树敏范志雄雷伟侠吴浩博郝仲萍阮怀明
文献传递
油菜籽(饼)中硫代葡萄糖甙测定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3年
对已建立的有关油菜籽 (饼 )硫代葡萄糖甙的测定方法进行分析 ,综合考察其方法原理和实践经验 ,并重点就这些方法中影响硫甙分析的若干因素进行探讨 ,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试验误差 ,使获得的结果更加可靠。
吴新杰李强生陈凤祥侯树敏费维新黄晓荣胡宝成
关键词:油菜硫代葡萄糖甙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