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牧
- 作品数:83 被引量:576H指数:1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龄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及围术期管理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80%以上老年人肺癌患者越来越多。随着胸外科各项技术的进展及术后监护设施水平的提高,老年肺癌胸外科手术已很普遍。由于老年人脏器功能减退,多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慢性支气管炎、肺气...
- 支修益张毅刘宝东王若天胡牧
- 关键词:外科治疗围术期管理肺癌患者外科手术脏器功能
- 文献传递
- 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显像对确定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7
- 2005年
- 目的比较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显像(PET)和CT显像在判定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上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于手术前常规进行PET和CT胸部显像,判定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1个月以内行开胸手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或标准电视纵隔镜淋巴结活检以获取纵隔淋巴结病理标本,对切除的纵隔淋巴结进行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和PCNA/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手术前的影像学CT检查进行比较。结果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者52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者16例。CT显像诊断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40/52)、50%(8/16)、70.6%(48/68)、83.3%(40/48)、40%(8/20)。PET显像诊断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48/52)、87.5%(14/16)、91.2%(62/68)、96%(48/50)、77.7%(14/18)。CT+PET的敏感性为98%(51/52)。结论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上,PET明显优于CT,CT+PET能提高检查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
- 支修益刘宝东许庆生张毅苏雷王辉荣胡牧
- 关键词:CT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
-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对照研究及短期疗效分析被引量:19
- 2003年
- 目的 探索应用腹腔镜技术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将17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均位于齿状线以上1.5~7.0 cm内)随机选取82例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保肛术(腹腔镜组);另89例作为对照组在开腹条件下完成相同手术(开腹组)。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保肛率100%。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20 min和106 min(P>0.05),术中平均失血量分别为20ml和92ml(P<0.05)。两组术后镇痛和术后进食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P<0.05)。腹腔镜组52例(63.4%)和开腹组59例(66.3%)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恢复控便能力;其余出现不同程度控便能力障碍(大便次数10~20次/d)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和括约肌功能训练,6个月后也逐渐实现了良好的控便。术后随访1~18个月,两组均无腹壁切口种植、局部复发以及死亡病例。结论 应用腹腔镜技术实施低位直肠癌TME保肛术安全可行,其创伤小、出血少、保肛率高、术后恢复快,是极具应用前景的微创新技术。
- 胡牧周总光雷文章于永扬程中李立舒晔王天才
- 关键词:直肠系膜保肛术直肠癌
- 电视胸腔镜下扩大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扩大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特点及围术期管理,总结治疗经验。方法重症肌无力患者30例,根据改良Osserman分型,型15例,a型10例,b型5例。在全身麻醉下施行电视胸腔镜下扩大胸腺切除术,术中打开前上纵隔胸膜,暴露胸腺组织,用锐性和钝性方法游离完整切除胸腺左右叶及心包前脂肪。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手术时间60~100min,术中失血量60±20ml,无术中中转开胸止血。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为1~4d。术后病理:单纯胸腺增生19例,合并胸腺瘤11例。术后随访30例,随访时间2个月~3年;术后临床疗效评价:完全缓解8例(26.7%),明显改善9例(30.0%),部分改善8例(26.7%),无变化5例(16.7%),总有效率83.3%(25/30),大部分患者肌无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增生或胸腺瘤越早期手术治疗效果相对越好,且长期预后也较佳。且创伤小,对患者整体呼吸循环生理功能影响小,但远期疗效还待进一步随访。
- 张毅支修益许庆生刘宝东王若天胡牧
-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重症肌无力围术期管理
-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切除范围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比较肺叶切除和胸腔镜亚肺叶切除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将直径≤2 cm的早期肺癌回顾性分成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组和肺叶切除组,比较两组住院手术期间的各项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合并症)和术后1年病死率及复发率、术后1年肺功能减少比率。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亚肺叶切除组短于肺叶切除组(P=0.000)。2组在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合并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两组均未发现死亡病例,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情况。亚肺叶切除组在术后1年肺功能减少比例中明显优于肺叶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本研究中得到一定证实。
- 胡牧张毅许庆生刘宝东苏雷王若天支修益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
- 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被引量:9
- 2008年
- 苏雷支修益张毅许庆生刘宝东王若天胡牧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不良生活方式人口老龄化农村城市化
- 血浆微RNA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 探讨血浆中微RNA(miRNA)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59例早期(Ⅰ~ⅢA期)NSCLC(肺癌组)和59例良性病变(对照组)患者血浆中10种miRNA水平,分别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检测患者血清细胞角蛋白抗原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等肿瘤标志物水平.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法评价两组的标志物表达差异,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价miRNA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肺癌组与对照组CYFRA21-1蛋白、miR-486以及miR-210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YFRA21-1:8.896±3.681比5.892±2.028,P=0.020;miR-486:2.778±0.778比1.746±0.892,P〈0.001;miR-210:4.836±1.374比2.829±1.503,P〈0.001).CYFRA21-1、miR-486以及miR-210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4(灵敏度:0.576,特异度:0.797)、0.848(灵敏度:0.831,特异度:0.780)以及0.751(灵敏度:0.746,特异度:0.746).miR-486、miR-210和CYFRA21-1三者联合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924(灵敏度:0.847,特异度:0.811),miR-486、miR-210联合诊断效能高,曲线下面积为0.892(灵敏度:0.831,特异度:0.780).结论 miR-486和miR-210是NSCLC潜在的诊断标志物,血浆miRNA联合肿瘤标志物能够提高早期NSCLC的诊断效能.
- 王鑫张毅胡牧姚舒洋李小雪支修益
- 关键词:微RNA
-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5例肺腺癌患者(未转移肺腺癌41例、淋巴结转移38例、脑转移46例)的GLUT1及HIF-1α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GLUT1及HIF-1α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结果 组织学上肺腺癌肿瘤组织异质性较大,多数肿瘤中均包含两种及以上不同的腺癌结构.未转移肺腺癌中以腺泡为主型腺癌多见(73.2%,30/41);淋巴结转移肺腺癌中以腺泡为主型腺癌(53.6%,15/38)和实性为主型腺癌(26.3%,10/38)多见;脑转移肺腺癌中以乳头为主型腺癌(47.8%,22/46)和实性为主型腺癌(34.8%,16/46)多见.GLUT1及HIF-1α表达在淋巴结转移和脑转移肺腺癌组比未转移肺腺癌组明显增高(均P〈0.05);GLUT1与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7,P=0.000).结论 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组织学上多为乳头型腺癌,提示乳头状腺癌更容易出现脑转移.HIF-1α及GLUT1的表达在肺腺癌淋巴结转移和脑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 王苗王玮胡牧王鑫赵莉红连芳支修益滕梁红
-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 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或卡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或卡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GN)或卡铂(GC)一线方案化疗的3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生存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全部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12.0个月。GC组患者疾病缓解率(RR)为33.3%,疾病控制率(DCR)为47.6%,PFS为4.0个月,OS为11.0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81.0%,1年生存率为47.6%;GN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50.0%,61.1%,6.0个月,12.0个月,88.9%,50%。两组患者血液学毒性及非血液学毒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GC组患者严重血小板减少及严重贫血发生率均高于GN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均不劣于吉西他滨联合卡铂,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备选方案。
- 姚舒洋钱坤胡牧王若天苏雷刘宝东李元博许庆生张毅支修益
-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奈达铂一线治疗安全性
- 非典型类癌一例报告
- 患者男性,54岁,有吸烟史,因头面部肿胀1个月来院就诊。查体头面部双上肢肿胀明显,球结膜水肿, 舌下静脉、胸壁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占位,5×6cm大小,侵犯纵隔胸膜及上腔静脉,第4...
- 胡牧支修益张毅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