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丽

作品数:15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肉瘤
  • 3篇软组织
  • 3篇软组织肉瘤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生成
  • 2篇抑制剂
  • 2篇制剂
  • 2篇随访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安全性
  • 2篇病理
  • 1篇低出生体重
  • 1篇低剂量
  • 1篇电切
  • 1篇电切术
  • 1篇凋亡
  • 1篇毒性
  • 1篇队列研究
  • 1篇心脏毒性

机构

  • 15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圣路易斯大学

作者

  • 15篇范丽
  • 5篇陈静
  • 2篇张文
  • 1篇杨少萍
  • 1篇朱晓明
  • 1篇陈旭
  • 1篇伍钢
  • 1篇王威
  • 1篇叶蕾
  • 1篇杨盛力
  • 1篇贺红光
  • 1篇官阳
  • 1篇张斌
  • 1篇刘黎黎
  • 1篇陈静
  • 1篇黄娟
  • 1篇宋晓婕

传媒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影像科学与光...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骨科临床与研...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07
  • 1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症疼痛的不良反应比较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比较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症疼痛(癌痛)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住院期间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羟考酮组)或芬太尼透皮贴剂(芬太尼组)且用药时间≥1周的中重度癌痛患者的病历资料,对镇痛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为698例,羟考酮组535例,芬太尼组163例。羟考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芬太尼组[72.5%(388/535)比51.5%(84/163),χ^(2)=25.139,P<0.001)。羟考酮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5%)为便秘、恶心呕吐、口干、嗜睡和头晕,芬太尼组为便秘、恶心呕吐和头晕。羟考酮组便秘发生率明显高于芬太尼组[60.9%(326/535)比40.5%(66/163),χ^(2)=21.209,P<0.001],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芬太尼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反应的分级均≤2级,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无≥3级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痛均较安全,不良反应较轻,经对症治疗可缓解。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比芬太尼透皮贴剂更易导致便秘。
罗娟袁琦刁长冬陈旭范丽史琛
关键词:癌症疼痛羟考酮芬太尼
全面护理干预在腹膜后恶性肿瘤患儿手术中的应用
2022年
目的探究全面护理干预在腹膜后恶性肿瘤患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武汉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腹膜后恶性肿瘤患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面护理组和一般干预组,其中一般干预组50例,进行一般护理;全面护理组50例,进行全面护理。使用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两组患儿心率(HR),使用人工套袖测压法检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使用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表记录并对比患儿生理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比较转化生长因子(TGF-β),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CD4+)。结果与一般护理组相比,全面护理组的SBP、DBP、HR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面护理组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对腹膜后恶性肿瘤患儿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能够稳定患儿的HR和血压水平,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帮助患儿尽快恢复。
刘慧芳胡超群董璠范丽
关键词:腹膜后恶性肿瘤生活质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病理科管理工作实践
2021年
新型冠状病毒病疫情刚开始流行时,病理科面临员工恐慌、院感风险剧增、防护物资不足、应对经验缺乏等困难。为保障科室安全,更好地为临床和患者服务,我们通过分析现有条件,采取加强学习、调整科室布局和流程、加强人员和物质管理等措施进行科学应对,实现了科室零感染。
张文范丽
关键词:病理科肺炎疫情
医学相关专业本科生科研素养的调查与思考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了解当前医学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基本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本科生的科研素养以及临床教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华中科技大学医学相关专业部分本科生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回顾性调查、分析2008—2015年本科生论文发表情况。结果约2/3的学生在本科阶段未接触过科研活动,而1/3学生表示在本科阶段有过相关科研经历,在团队中担任一般角色较多,参与度不够高,投入时间有限,且本科生参与科研过程困难较多、科研资源有限、成果不显著等问题突出。结论科研对于医学相关专业本科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为改善本科生科研兴趣低、科研能力弱等科研现状,应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宣传力度、完善导师制度,增强本科生的综合科研水平及科研素养,培养更多的医学科研人才。
杨盛力汪朦朦范丽彭妙侯凌志黎国清丁卉林子阳伍钢胡建莉
关键词:医学本科生
抗血管生成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软组织肉瘤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2022年
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的系统性治疗以化疗为主,免疫治疗仅对部分亚型有效,以培唑帕尼和安罗替尼为代表的抗血管生成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作为靶向治疗的主要药物,已被国内外指南明确推荐为非特指型软组织肉瘤的二线治疗。近年来这类药物除了用于晚期二线单药治疗,其在二线联合治疗、维持治疗、一线治疗和新辅助治疗等方面也陆续开展了相关研究。本文现就抗血管生成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软组织肉瘤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做简要述评。
范丽叶挺陈静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软组织肉瘤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
应用阿帕替尼治疗进展期软组织肉瘤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评估
2023年
目的 评估阿帕替尼对进展期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应用阿帕替尼单药治疗的进展期软组织肉瘤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8例,女26例;年龄(38.5±17.9)(6~74)岁;病理亚型包括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10例、滑膜肉瘤7例、平滑肌肉瘤7例、横纹肌肉瘤6例、未分化小圆细胞肉瘤5例、未分化多形性肉瘤4例、脂肪肉瘤4例、血管肉瘤3例和其他8例。以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总生存时间(OS)等指标对疗效进行评价;通过观察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对药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发生率较高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与疗效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总体中位PFS为5.8个月;ASPS、未分化多形性肉瘤和平滑肌肉瘤为治疗优势亚型,中位PFS分别为24.3个月、8.3个月和7.4个月;1例(1.8%)患者达到完全缓解,10例(18.5%)达到部分缓解,34例(63.0%)达到疾病稳定;ORR为20.4%(11例/54例),DCR为83.3%(45例/54例)。中位OS为9个月。最常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是白细胞减少(22例/54例,40.7%)和贫血(21例/54例,38.9%),最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是手足综合征(30例/54例,55.6%)、甘油三脂升高超过1 mmol/L(33例/44例,75%)、胆红素升高(26例/54例,48.1%)、高血压(25例/54例,46.3%)和胆固醇升高(25例/44例,56.8%),其中多为Ⅰ~Ⅱ级。发生手足综合征与未发生手足综合征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12.5个月和3.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发生腹泻与未发生腹泻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35.0个月和4.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发生高脂血症且胆固醇升高超过1.5 mmol/L与未达上述标准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24.3个月和4.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发生高血压和蛋白尿的患者有PFS延长的趋势;口腔溃�
叶挺李天宇范丽张洁莹陈静
关键词:肉瘤血管生成抑制剂
低剂量阿帕替尼逆转肉瘤化疗耐药及其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2022年
目的探索抗血管生成小分子靶向药物阿帕替尼是否能逆转晚期肉瘤的化疗耐药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11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化疗后进展随后接受原化疗方案联合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肉瘤患者的资料,评估该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主要观察终点为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观察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时间(OS)和不良反应(AE)。共分为骨肉瘤、软组织肉瘤和未分化小圆细胞肉瘤3组,并按联合治疗的最佳疗效、原化疗线数、原化疗最佳疗效和原化疗PFS等因素进行分层分析,以初步探索联合治疗的获益情况。结果共计30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5.6±14.7)岁。包括骨肉瘤9例,软组织肉瘤11例,未分化小圆细胞肉瘤10例。无患者达到完全缓解,8例(26.7%)患者达到部分缓解,19例(63.3%)达到疾病稳定,总体ORR为26.7%(8/30),DCR为90.0%(27/30)。总体中位PFS为4.1个月,中位OS为13.1个月。三种不同亚型的肉瘤中,骨肉瘤的ORR达到44.4%(4/9),中位PFS为4.1个月,中位OS尚未达到;未分化小圆细胞肉瘤的ORR达到40.0%(4/10),中位PFS为6.4个月,中位OS为10.9个月;软组织肉瘤无客观缓解患者,中位PFS为3.5个月,中位OS为7.3个月。获得客观缓解的患者相对于疾病稳定的患者有更好的PFS(12.8比3.8个月,P=0.015),原化疗PFS≥6个月的患者有更好的PFS获益(12.7比2.7个月,P<0.001)。但原化疗线数、原化疗最佳疗效对本联合方案的PFS均无影响。安全性方面,阿帕替尼的相关毒性均不超过2级,4级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其中有2例患者因粒细胞缺乏伴发热中断治疗。结论低剂量阿帕替尼逆转骨肉瘤和未分化小圆细胞肉瘤的化疗耐药有一定疗效,总体安全性可接受。
叶挺袁思越范丽冯莅雯陈雨婷陈静
关键词:肉瘤化疗耐药随访研究
姜黄素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生长及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观察药物对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癌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MTT法显示,姜黄素能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随着剂量增加,其效应也增加。电镜观察显示癌细胞经姜黄素作用后超微结构发生改变,凋亡细胞多见。结论姜黄素具有抑制HepG2肝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为诱导细胞凋亡。
王威贺红光范丽朱晓明官阳
关键词:姜黄素肝癌细胞细胞凋亡
儿童幼年型粒层细胞瘤八例临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儿童幼年型粒层细胞瘤(JGC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1999至2018年收治的8例JGCT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7例女性,1例男性。患者年龄最大8岁,最小2个月。JGCT表现为粒层细胞和卵泡膜细胞弥漫性或滤泡样增生,瘤细胞常出现黄素化,一般不见Call-Exner小体。细胞核具有异型性,核分裂象常见,罕见核沟。免疫组织化学波形蛋白、CD99、α-抑制素、Calretinin阳性,上皮细胞膜抗原阴性。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年,均健康存活。结论:JGCT为一种少见的肿瘤,细胞异型性较明显。睾丸JGCT预后良好;卵巢JGCT的预后可能取决于临床分期和年龄。
范丽黄娟刘黎黎柯丽琴冯亭王竞春黄敏捷张青夏嘉辉张文
关键词:预后良好粒层细胞黄素化
孕前超重/肥胖与婴儿不良出生结局关系前瞻性队列研究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在队列研究基础之上应用中国妇女体质指数(BMI)标准研究孕前超重/肥胖的妇女与婴儿不良出生结局的关系。方法收集武汉市2011年6月—2013年6月76 709名孕妇的数据,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妇女孕前BMI和不良出生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体重妇女相比,消瘦妇女顺产的比例较高(OR=1.25, 95%CI=1.20~1.30),超重/肥胖妇女顺产的比例较低(OR=0.52,95%CI=0.48~0.56)。超重/肥胖妇女剖腹产较多(OR=1.94, 95%CI=1.80~2.08),消瘦妇女剖腹产较少(OR=0.80, 95%CI=0.77~0.83)。消瘦妇女阴道手术产比例较高(OR=1.33, 95%CI=1.02~1.73),超重和肥胖妇女阴道手术产较少(OR=0.56, 95%CI=0.32~0.96)。不同BMI组与Apgar评分(1 min)<7及Apgar评分(5 min)<7和新生儿窒息关联没有显著性意义。与正常体重妇女相比,超重/肥胖妇女孩子早产的比例较高(OR=1.29, 95%CI=1.14~1.46),消瘦妇女与早产也呈正相关(OR=1.37,95%CI=1.24~1.51)超重/肥胖妇女与生产巨大儿也有阳性相关(OR=2.36, 95%CI=2.15~2.59);消瘦妇女与生产巨大儿呈负相关(OR=0.51,95%CI=0.46~0.56)。不同BMI组与低出生体重的关联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基于中国成人BMI标准,孕前超重/肥胖对顺产、剖宫产、早产及巨大儿都有显著影响。
彭安娜张斌李娜袁丽芬范丽Lan Luong杨少萍
关键词:早产低出生体重巨大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