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丽凤

作品数:25 被引量:142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内镜
  • 4篇术后
  • 4篇内镜治疗
  • 4篇镜检
  • 4篇出血
  • 3篇移植术
  • 3篇移植术后
  • 3篇曲张
  • 3篇黏膜
  • 3篇细胞
  • 3篇内镜检
  • 3篇内镜检查
  • 3篇静脉
  • 3篇静脉曲张
  • 3篇肝移植
  • 3篇肝移植术
  • 3篇肝移植术后
  • 3篇病理
  • 3篇并发
  • 2篇胆道

机构

  • 23篇北京市垂杨柳...
  • 4篇同济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博爱医院
  • 1篇北京市健宫医...

作者

  • 24篇董丽凤
  • 11篇黎俊
  • 9篇谢俏
  • 6篇王永光
  • 5篇蒋圣军
  • 3篇戴淼可
  • 3篇汪海峡
  • 2篇罗和生
  • 2篇汤哲
  • 2篇辛培
  • 1篇年卫东
  • 1篇胡艳婕
  • 1篇蔡辉
  • 1篇李斌
  • 1篇王丽宁
  • 1篇刘晓静
  • 1篇孙心平
  • 1篇毛羽
  • 1篇崔培林
  • 1篇魏晟

传媒

  • 5篇中国内镜杂志
  • 3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微创医学
  • 2篇2013中华...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 对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以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消化科住院治疗消化性溃疡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14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183例和非老年组(<60岁)231例,对两组患者并存疾病、出血原因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老年组并存慢性疾病的检出率高于非老年组,老年组同时患有2种或2种以上的疾病者126例(68.9%),非老年组仅23例(10.0%).老年组消化性溃疡出血的诱因多与服用心、脑血管和骨关节病药物有关,而非老年组以劳累、精神压力和饮食为主;老年组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为35.0%,非老年组为58.0%.结论 合理使用抗凝、止痛等药物对防治老年人消化溃疡、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董丽凤汤哲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出血
系统性内镜下食道曲张静脉根除计划长期预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通过数据分析再出血率、累计生存率和食道曲张静脉的再复发率,评价系统性内镜下食道静脉曲张根除计划(S-EEE计划)后患者的长期预后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12月~2010年12月71例肝硬化并伴有食道静脉曲张的患者进入研究,按照对S-EEE计划的依从性分为两组:39例患者遵照计划治疗将其作为第1组,32例患者未遵照计划进行长期内镜随访,视为第2组。通过临床资料及电话随访获取患者再出血及生存情况,计算两组患者的再出血率、生存率及随访组复发率。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绘,统计学差异运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行P值计算,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随访时间2~72个月,平均为49.1个月。61例成功根除食道曲张静脉,根除率为85.9%。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两组再出血率3个月为5.6%(2/36)和7.1%(2/28),1年为8.3%(3/36)和21.4%(6/28),3年为8.3%(3/36)和21.4%(6/28),5年为8.3%(3/36)和25%(7/28),6年为8.3%(3/36)和28.6%(8/28)。两组累积生存率1年为97.2%(35/36)和89.2%(25/28),2年为91.7%(33/36)和85.7%(24/28),3年为1.7%(33/36)和82.1%(23/28),5年为83.3%(30/36)和78.6%(22/28),6年为83.3%(30/36)和75%(21/28)。在随访组患者中,1年内曲张静脉复发率相对较高,1年后相对降低,且1年后曲张静脉再出血率降低。结论 S-EEE计划不仅在急诊止血及短期根除曲张静脉中效果较好,且在长期内镜随访过程中,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S-EEE计划对于食道静脉曲张患者是一种较好的系统性治疗方法。
辛培王永光董丽凤蒋圣军施宏戴淼可
关键词:食道静脉曲张长期预后再出血率累积生存率复发率
系统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症状性食管胃黏膜异位症1例体会
2012年
食管胃黏膜异位症(heterotopic gastric mucosa in the uppere sophagus,HGMUE)指胃黏膜出现在食管部位,以食管上段多见,且可能会引起临床症状的疾病。关于此病的治疗,文献报道的甚少。本例采用系统随访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 a co-agulation,APC)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治疗1例并综合文献复习:1病例资料患者,男;53岁,因咽喉部不适感1年于2011年4月11日入我院。
汪海峡王永光蒋圣军戴淼可董丽凤辛培雷辉
关键词:氩离子凝固术
吞咽困难一例
本例患者入院后查血、尿、便常规正常,生化示肝肾功能正常,肠镜未见明显异常。因患者癌胚抗原升高,有淋巴结肿大,胃肠镜未见明显占位病灶,且患者有吐艳困难症状,故进一步行胸部CT检查,CT发现纵膈型占位性病变(恶性),右肺门、...
黎俊董丽凤
关键词:纵膈肿瘤吞咽困难病理机制
文献传递
内镜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明确内镜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止血效果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收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患者,比较非内镜治疗组和内镜治疗组患者止血治疗效果、主要死亡原因及生存时间。结果共纳入76例患者,非内镜治疗组27例,内镜治疗组49例。非内镜治疗组有40.7%(11/27)的患者1周内死亡,81.5%(22/27)死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平均生存期为(42.03±13.94)d;内镜治疗组仅16.3%(8/49)的患者1周内死亡(P<0.05),55.1%(27/49)死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P<0.05),平均生存期为(174.24±34.42)d(P<0.05)。结论内镜下治疗能有效地降低患者死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风险,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临床意义。
黎俊董丽凤李坪
关键词:内镜下治疗门静脉癌栓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肠系膜脂膜炎三例误诊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肠系膜脂膜炎误诊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误诊为其他疾病的肠系膜脂膜炎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因上腹部疼痛1年,加重1个月入院,误诊为心肌缺血、胃食管反流、腹痛原因待查、冠心病;1例因腹痛2 d入院,误诊为腹痛原因待查、消化性溃疡;1例因排便困难1年,加重4 d入院,误诊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所有患者均予对症治疗,症状未见好转,后进一步完善医技检查,确诊为肠系膜脂膜炎,经抗感染、通便、消胀及补充肠道益生菌等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结论肠系膜脂膜炎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常以腹痛、腹胀为首发表现,CT是最重要的诊断方法,临床应加强对肠系膜脂膜炎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避免过度检查。
黎俊姜树伟谢俏董丽凤
关键词:脂膜炎肠系膜误诊心肌缺血肠梗阻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13
2010年
黄业斌张泰昌年卫东董丽凤
关键词:隆起性病变
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特点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了解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特点,为积极防治老年消化性溃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将414例溃疡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组消化性溃疡的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单纯呕血、晕厥、头昏、乏力和休克;非老年组则主要是单纯黑便和上腹部疼痛。老年组发生大出血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老年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老年组,而尿素氮值高于非老年组。老年组输血、内镜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的比例分别为29.0%、42.6%和4.9%;非老年组为16.5%1、0.8%和0.4%。老年组再出血的发生率也高于非老年组。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特点不同于非老年组,早期诊断应注意消化道外的症状,积极治疗溃疡病的并发症,降低老年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董丽凤汤哲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出血老年
内镜清除肝移植术后肝胆管内坏死物的临床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内镜清除肝移植术后肝胆管内坏死物的技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肝移植术后出现肝胆管内坏死物使用胆道镜或十二指肠镜治疗的患者资料,分析治疗前后肝功能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36例患者肝胆管坏死物分布为胆总管6例,肝内胆管(包括肝门部胆管)24例,肝内外胆管6例;内镜治疗总有效率72.2%(26/36),16例患者肝胆管内坏死物完全清除,15例得到部分清除,5例无法清除。治疗后患者胆红素、肝转氨酶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与内镜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36例患者随访时间均在6个月以上,最长84个月。现存活患者17例,其中3例二次肝移植,术后恢复良好;1例因肝功能不稳定仍留置胆管外引流管,必要时给予间断开放引流;余均已无带管,肝功能良好,生活质量良好。19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死于胆管相关并发症或其他疾病,其中11例生存4年以上。结论内镜清除肝移植术后肝胆管内坏死物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微创,可重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汪海峡王永光蒋圣军董丽凤戴淼可刘晓静
关键词:内窥镜肝胆管坏死肝移植
多次内镜下硬化治疗术后并发严重食管狭窄1例被引量:7
2018年
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多次内镜下硬化剂治疗(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EIS),可能会并发食管狭窄,大部分不影响正常进食,少部分患者会出现严重食管狭窄。治疗方法主要是探条扩张术、球囊扩张术,但是易再次狭窄。现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治疗的1例EIS术后发生严重食管狭窄的患者的诊治经过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39岁。因乙肝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VB)4次行EIS及栓塞治疗,第1次于2012年7月18日进行,食管曲张静脉内分点共注射聚桂醇36 ml(图1),第4次于2013年5月6日进行(图2),既往体健。第4次内镜下治疗术后1.0个月(2013年6月7日),患者逐渐出现进食哽咽,只可进流食。胃镜检查显示食管及胃底曲张静脉基本消失,食管出现排胶溃疡,食管轻度狭窄,取出胶块(图3)。术后2.0个月(2013年7月3日)再次复查胃镜,食管出现排胶溃疡伴严重瘢痕狭窄(图4)。患者在此后的2.5个月因吞咽困难先后3次行内镜下食管球囊扩张术。于2013年7月18日使用球囊扩张导管(CRE球囊)扩张食管狭窄部位(图5),但扩张术后仍反复食管狭窄。
黎俊杨柳谢俏臧杰董丽凤李坪
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食管狭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