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文川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细胞
  • 3篇造血
  • 3篇造血干
  • 3篇脐血
  • 3篇肿瘤
  • 2篇造血干细胞
  • 2篇脐带血
  • 2篇中性粒细胞
  • 2篇粒细胞
  • 2篇粒细胞缺乏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磁珠
  • 2篇免疫磁珠法
  • 2篇化疗
  • 2篇干细胞
  • 2篇磁珠
  • 2篇磁珠法
  • 1篇低温冻存
  • 1篇冻存
  • 1篇血细胞

机构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酒仙桥医...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8篇董文川
  • 5篇陆道培
  • 3篇王逸兰
  • 2篇高志勇
  • 2篇刘莉
  • 2篇喻新建
  • 2篇黄宁伟
  • 2篇姜永军
  • 2篇刘开彦
  • 2篇陈珊珊
  • 1篇尹晓娟
  • 1篇任秀红
  • 1篇童春容
  • 1篇李丹
  • 1篇刘平平
  • 1篇高晖
  • 1篇高晖
  • 1篇任秀红
  • 1篇李艳玲
  • 1篇张浩

传媒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北京医学
  • 1篇肿瘤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2004年全...

年份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3篇199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肿瘤患者经验性二线治疗
2003年
目的 评价在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肿瘤患者中 ,联合应用左氧氟沙星和去甲万古霉素在二线经验性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从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 ,6 7例肿瘤患者总计 114次在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并首选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治疗 ,如果发热持续 72 h,改用去甲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加左氧氟沙星 ,第 5天开始加用氟康唑。结果 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治疗的有效率是 72 .8% ,有 2 3例患者 31次发热经初始治疗无效 ;在可评价的 2 6次发热中 ,15次使用去甲万古霉素治疗 ,11次使用左氧氟沙星和去甲万古霉素 ,有效率分别是 5 3.3%和 72 .7% ;有 18次培养出耐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的细菌 ,革兰阳性细菌占 72 .2 % ;呼吸道是常见感染病灶。结论联合应用左氧氟沙星、去甲万古霉素和氟康唑 ,适用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肿瘤患者的二线经验性治疗。
董文川刘莉李艳玲任秀红程春敏张浩刘树贤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热抗生素
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
1997年
董文川王逸兰黄宁伟陆道培
关键词:集落形成细胞体外培养
脐血CD_(34)^+细胞免疫表型的分析
1997年
应用免疫磁珠法分离脐血CD细胞,以比较CD细胞亚群及各系相关抗原的变化。经过分离,CD细胞由1.47±0.77%升至57.39±16.17%,分离后CDCD细胞占CD细胞的比率为7.82±4.79%CD。细胞纯化同时可减少CD细胞达14.12±9.18倍,CD细胞减少16.42±21.47倍;B系(CD(19))、巨核系(CD(41))、NK系(CD(56))各抗原表达率在CD细胞分离后均明显降低。结论:CD细胞纯化可明显减少CD细胞,应用纯化的CD细胞进行移植应加强支持治疗。
董文川高晖喻新建陈珊珊陆道培
关键词:脐血CD34^+细胞流式细胞仪免疫磁珠法
应用免疫磁珠法分离脐血CD_(34)^+造血细胞被引量:10
1997年
目的:分离脐血CD细胞,以了解其造血增殖活性。方法:应用免疫磁珠法(Isolex50系统)分离脐血CD细胞,并对其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常规方法CD纯度较低,经过改进,脐血CD细胞由分离前的(1.39±0.76)%增加至(59.46±17.35)%,CD细胞富集倍数为(62.31±55.19)倍。分离后组分CFU-GM、BFU-E、CFU-Mix较分离前分别增加了(41.05±15.77)、(13.14±8.66)及(34.80±19.58)倍,而阴性组分所形成的集落显著减少。结论:免疫磁珠法可以有效地分离CD细胞,造血祖细胞集落大多来源于CD细胞。
董文川喻新建童春容高晖陈珊珊陆道培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脐带血免疫磁珠法CD34
二甲基亚砜联合羟乙基淀粉的非程控降温法冻存脐血造血干细胞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为了探索有效低温保存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的冷冻保护剂和技术 ,进行了二种方法试验。第一种方法联合使用二甲基亚砜 (DMSO)和羟乙基淀粉 (HES) (分子量 12 0 0 0 0 )作为冷冻保护剂并用非程控降温冷冻技术 ;第二种方法只使用DMSO作为冷冻保护剂并用程控降温仪冷冻技术保存脐血。对二种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15份脐血冻存后细胞存活率、CFU GM回收率 ,无论在使用非程控降温的第一种方法和使用程控降温仪的第二种方法均无显著性差异。 183份脐血质量检测结果及 2 1例临床移植结果也显示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联合使用DMSO和HES作为冷冻保护剂并用非程控降温冷冻的方法对脐血造血干细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是一种简单易行、省时省力、适合于脐血造血干细胞库大批量冻存脐血的方法。
刘开彦董文川王逸兰姜永军高志勇黄宁伟陆道培
关键词:脐血低温冻存羟乙基淀粉
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与患者特异性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与患者特异性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发生情况及其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在74例患者共计145次的化疗中.有55例患者82次出现粒细胞缺乏,发生率为56.6%,其中I-Ⅱ度49次(33.8%),Ⅲ-Ⅳ度33次(22.8%)。在首次化疗出现粒细胞缺乏的患者在以后的化疗中粒细胞缺乏的发生率高于其他患者(P<0.05),化疗期间食欲、肿瘤分期、年龄等因素与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食欲下降、肿瘤分期是Ⅲ-Ⅳ度粒细胞缺乏的危险因素,食欲下降是I-Ⅱ度粒细胞缺乏的危险因素。结论在肿瘤患者特异性的因素中,食欲下降、肿瘤分期、年龄等因素是肿瘤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危险因素,尤其应当重视食欲下降对粒细胞缺乏的影响。
董文川刘平平任秀红
关键词: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中性粒细胞减少
循证医学及质量控制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笔者分4点来介绍循证医学及质量控制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肿瘤的化学治疗应当遵循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建立可实施的标准化的肿瘤化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方案;对肿瘤化疗的流程实行质量监控.
董文川刘莉尹晓娟
关键词:循证医学肿瘤化疗
文献传递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浓缩与低温冷冻保存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建立中的脐带血采集、分离、低温冻存的方法。方法 :自 1997年 7月至2 0 0 0年 7月已冻存经过HLA配型的脐带血 (cordblood ,CB) 3 74 4份。CB采自经检查符合要求的足月顺产或剖宫产新生儿 ,经 (citratephosphateadeninedextnse ,CPD A)抗凝 ,用密闭式血袋采集法采集。采集后置于室温保存 ,18h内处理。用羟乙基淀粉 (hydroxythylstarch ,HES)沉降后一次分离方法去除绝大多数红细胞及大部分血浆。采用以二甲亚砜 (dimethylsulfoxide ,DMSO)为主的冷冻保剂 ,冷冻保存CB。DMSO的终质量分数为 10 %。经序控降温后 ,置于 - 196℃液氮中保存。结果 :分析了 3 74 4份冻存CB ,平均采集量为 (93± 2 2 )ml(45~ 198ml)。浓缩后平均体积为 (3 8± 8)ml(3 0~ 60ml) ;浓缩前后有核细胞数 .浓缩前平均有核细胞数为 11.2× 10 8± 5 .3× 10 8(4.5× 10 8~ 4 5 .1× 10 8) ;采用HES沉降一次离心浓缩去除红细胞后的平均有核细胞数为 9.7× 10 8± 4 .6× 10 8(3 .1× 10 8~ 3 0 .5× 10 8) ;平均有核细胞回收率为 79%。质控检测 4 0份标本细胞活率为 88.2 % ,CFU GM回收率和CD3 4 +细胞计数分别为 97.6%和 86.4 %。结论 :本研究采用的CB采集、冻存及造血干细胞和病原生物检测的方法是安?
刘开彦高志勇姜永军董文川李丹王逸兰黄宁伟陆道培
关键词:胎血造血干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