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莲萍

作品数:15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创新百项工程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糖尿
  • 9篇糖尿病
  • 7篇病患
  • 6篇糖尿病患者
  • 6篇老年
  • 3篇血管
  • 3篇细胞
  • 3篇内皮
  • 3篇老年人
  • 3篇老年糖尿
  • 3篇老年糖尿病
  • 3篇老年糖尿病患...
  • 3篇骨密度
  • 2篇动力障碍
  • 2篇心病
  • 2篇血管并发症
  • 2篇血浆
  • 2篇血浆内皮
  • 2篇血浆内皮素
  • 2篇血糖

机构

  • 15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15篇董莲萍
  • 9篇陈澍
  • 4篇郗晶涛
  • 3篇胡惠娟
  • 3篇熊玉冰
  • 2篇钟毅
  • 2篇麦坤仪
  • 2篇张万方
  • 2篇黄淑妍
  • 2篇曾强
  • 2篇肖新怀
  • 2篇陈苇菁
  • 2篇张薇
  • 2篇连至诚
  • 2篇宫雅南
  • 1篇陈澎
  • 1篇张书征
  • 1篇邹移海
  • 1篇陆英杰
  • 1篇陈嘉

传媒

  • 3篇广东医学
  • 3篇广州医学院学...
  • 2篇现代临床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尿病大鼠胃电异常、胃动力基本功能单位病理损害及“糖胃康”的防治作用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观察研究糖尿病胃动力障碍 (DGMD)发生的电生理机制及细胞病理学基础。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胃窦部埋植银电极 ,以成都泰盟BL -4 10型生理实验系统记录胃电。除对照组大鼠外 ,其余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以制作糖尿病模型 (DM组 ) ,并随机抽取约一半造模大鼠灌服中药复方“糖胃康”(DM -TCM组 )。实验电生理观察 2个月后 ,3组大鼠的胃组织作纵肌 -神经丛铺片 ,并综合应用NDP组化染色、ZIO组化染色、c -kit及nNOS免疫组化法 ,以光镜及电镜观察DM组大鼠胃动力基本功能单位 (BFUGM) ,即壁内神经 (ENS) -Cajal间质细胞 (ICC) -平滑肌(SMC)的病理改变 ,并观察“糖胃康”的防治作用。结果 DM组大鼠的胃电明显异常 ,主要表现为胃电基本电节律的频率、波幅及峰电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其波幅尚随造模时间推移而下降。而DM -TCM组大鼠胃电波幅随造模时间推移的下降则较轻微 ,其峰电发生率亦高于DM组。DM组大鼠胃动力基本功能单位有明显的病理改变 ,其SMC排列紊乱 ,SMC内有较多胞质溶解性空泡 ,线粒体肿胀 ;肌间丛ENS神经元胞质部分溶解 ,线粒体肿胀 ,嵴溶解 ,神经轴突有较多空泡性变 ;ICC分布不均 ,数量减少 ,线粒体肿胀 ,核周细胞浆减少等。DM -TCM组大鼠胃ENS、ICC及SMC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DM组。
连至诚李卫东张书征张万方陈苇菁钟廷机张玲梅曾强陈云陆英杰钟毅赵自明雷娓娓黄真炎杨冬娣吴玲霓黄伟文熊玉冰刘冬年宫雅南胡惠娟董莲萍李万根邹移海杨小琼陈嘉
关键词:糖尿病糖胃康胃动力障碍细胞病理学
COPD及肺心病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胃肠动力障碍-胃电图改变及与血气异常的关系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研究不同中医证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及肺心病患者胃肠动力障碍的表现及与血气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 41例COPD及肺心病患者作中医辨证 ,检测胃电图并作血气分析。另检测 64例普通人的胃电图 ,为对照组。结果 ①多数COPD患者有纳差 ( 87 5 %)和大便改变 ( 5 0 %) ,而肺心病尤其失代偿期患者除纳差 ( 10 0 %)和大便改变 ( 10 0 %)外 ,出现恶心呕吐 ( 3 6 8%)及食后腹胀 ( 73 7%)等胃动力障碍症状 ,显示随肺部疾病累及心脏 ,下消化道动力障碍向上消化道发展的过程。②肾气虚和脾肾两虚组患者的胃电图频率偏高 ,且变异系数增大 ;脾肾两虚组的胃电图幅值 [空腹 ( 4 9± 15 ) μV、餐后 ( 3 8± 3 ) μV]明显低于健康人 [空腹 ( 174± 12 ) μV、餐后 ( 4 2 6± 2 8) μV]、肺气虚组 [空腹( 10 7± 2 8) μV、餐后 ( 5 49± 75 ) μV]和肾气虚组 [空腹 ( 99± 2 5 ) μV、餐后 ( 5 3 8± 162 ) μV]。可部分解释脾肾两虚患者恶心呕吐和食后腹胀等胃动力异常与排空障碍症状的电生理机制。③肺心病属中医肾虚组 ( 4 9 6± 8 6)mmHg及脾肾两虚证患者的血氧分压 ( 5 3 0± 4 4)mmHg低于正常 ,其血二氧化碳分压 ( 5 5 9± 6 3 )mmHg及 ( 5 5 0± 4 2 )mmHg则高于正常。结论 COPD及肺心病 ,尤其中?
胡惠娟董莲萍连至诚陈苇菁张万方曾强钟毅
关键词:COPD中医证型胃肠动力障碍胃电图肺源性心脏病
男性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改变
目的:探讨男性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DM)的骨密度改变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30例60岁以上男性2型糖尿病人(DM组)及28例年龄相仿、同性别非DM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DPX-26)检测...
陈澍董莲萍黄淑妍凌浩萍肖新怀郗晶涛
文献传递
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的性激素异常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性激素与老年男性冠心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 以放射免疫技术检测 35例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及 30例健康老年男性的性激素 5项包括血清睾酮 (T)、雌二醇 (E2 )、孕酮 (P)、黄体生成素 (LH)及促卵泡生成素(FSH) .作比较分析 .结果 冠心病组的睾酮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E2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余激素无差异 .
董莲萍胡惠娟
关键词:冠心病性激素睾酮雌二醇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前后血浆内皮素改变及与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DM)人病情控制前后的血浆内皮素(ET)浓度改变及ET与DM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测定了50例DM患者血浆ET浓度及血糖、果糖胺(FTM)、DM血管并发症等相关指标,选择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DM病人血糖控制前、后血浆ET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并发症者ET浓度显著高于无并发症者;治疗前后血浆ET浓度与DM并发症的严重程度、FTM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病程、血糖不存在显著性相关;治疗后血糖浓度显著下降,但血浆ET浓度下降不显著。结论:①血浆ET浓度:DM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有并发症者显著高于无并发症者;②血浆ET浓度与DM慢性血管并发症严重程度、FTM浓度呈显著正相关;③短期内血浆ET浓度不因血糖浓度显著下降而显著降低。
陈澎董莲萍郗晶涛
关键词: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内皮素
酷似肺炎的肺腺癌3例纤支镜及病理诊断
1997年
3例临床酷似肺部感染的肺腺癌患者,经纤支镜及病理诊断.
董莲萍陈澍
关键词:肺腺癌病理诊断经纤支镜肺炎肺部感染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变化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从凝血-纤溶功能变化探讨老年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2例老年肿瘤患者和20例良性疾病患者分为肿瘤组和非肿瘤,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中vWF:Ag,FⅧ:C、AT-Ⅲ、D-Dimer的水平。结果老年肿瘤患者的vWF:Ag、FⅧ:C、D-Dimer水平比非肿瘤患者和正常人明显增高(P<0.01),AT-Ⅲ水平比非肿瘤患者和正常人降低(P<0.05);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1.87%。结论老年肿瘤患者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比非肿瘤者高。
宫雅南董莲萍周慧群
关键词:恶性肿瘤血栓形成凝血-纤溶老年人
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改变及与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被引量:8
1999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病情控制前后血浆内皮素(gr)浓度改变及M与DM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测定50例DM患者血浆血浓度及血糖、果糖胺(F7AI)、DM血管并发症积分等相关指标,选择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DM患者血糖控制前、后血浆血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有并发症者见浓度显著高于无并发症者(P<0.01);治疗前后血浆血浓度与刚开发症严重程度、f3:M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病程血糖不存在显著性相关;治疗后血糖浓度显著下降(P<0刀1),但血浆m浓度下降不显著。结论①血浆血浓度: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有开发症者显著高于无并发症者;②血浆阿浓度与DM慢性血管并发症严重程度、FTFM浓度呈显著正相关;③短期内血浆M浓度不因血糖浓度显著下降而显著降低。
陈澍董莲萍郗晶涛
关键词:糖尿病DM内皮素血管疾病
绝经后糖尿病妇女的骨密度改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DM)的骨密度改变及引起这些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绝经后的2型糖尿病人30例(DM组),及绝经后、年龄匹配、非糖尿病的对照组24例(对照组);应用双能量X线骨吸收法(DEXA,仪器
陈澍肖新怀姜悦董莲萍黄淑妍
文献传递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甲皱微循环观察
1996年
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及末梢神经炎等。主要与长期代谢控制不良密切相关,与微循环的关系密切,通过对微循环的观察可间接反映微血管病变。本文对57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微循环的观察,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根据WHO标准确诊为糖尿病患者57例,男20例,女37例,年龄42~75岁,平均58.5岁,病程5~20年,平均12.5年,大多数患者接受糖尿病饮食及口服降糖药物(优降糖、达美康、美比达及拜糖平)治疗,5例接受正规胰岛素治疗。
董莲萍陈澍熊玉冰麦坤仪张薇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患者微循环观察微血管病变红细胞聚集甲皱血管内皮损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