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军健

作品数:15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瘢痕
  • 4篇瘢痕疙瘩
  • 3篇软组织
  • 3篇软组织损伤
  • 3篇神经修复
  • 3篇皮瓣
  • 3篇周围神经
  • 3篇周围神经修复
  • 3篇外科
  • 3篇细胞
  • 3篇缓释
  • 2篇得宝松
  • 2篇丁糖
  • 2篇药物
  • 2篇液相
  • 2篇医用几丁糖
  • 2篇色谱
  • 2篇色谱法
  • 2篇神经损伤
  • 2篇释药

机构

  • 11篇复旦大学
  • 5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丹阳市疾病预...

作者

  • 15篇蒋军健
  • 7篇徐雷
  • 6篇陆九州
  • 6篇徐建光
  • 3篇梁杰
  • 3篇罗少军
  • 3篇张有来
  • 2篇张刚
  • 2篇杨超群
  • 2篇陆九洲
  • 1篇余谦
  • 1篇刘宏伟
  • 1篇史玉仓
  • 1篇徐文东
  • 1篇顾玉东
  • 1篇劳杰
  • 1篇吴志远
  • 1篇吴志贤
  • 1篇庞浩鹏
  • 1篇张慧君

传媒

  • 3篇骨科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医学会手...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及表达神经营养因子的实验研究
蒋军健徐雷徐建光
瘢痕疙瘩RUNX3基因RH120480片段突变的研究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患者RUNX3基因RH120480片段突变的情况。方法收集瘢痕疙瘩标本20例,设患者自身静脉血标本为正常对照,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RUNX3基因RH120480片段,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扩增片断进行基因变异检测,将不同类型的PCR片断进行全序列测定,测序结果与GeneBank比较。结果DHPLC筛查血液样品均为单个色谱峰显示为纯合链;瘢痕疙瘩组织样品95%(19/20)为双峰显示有突变的异源双链存在。基因序列分析发现20例瘢痕组织DNA样本中,有19例突变,突变率为95%,发现2个突变位点,其中96位碱基A的缺失率为90%(18/20),对照组缺失率为10%(2/20);第279位碱基的C的插入突变率为95%(19/20),对照组缺失率为0%(0/20);两个突变位点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UNX3基因RH120480片段突变与瘢痕疙瘩的发生有关,RUNX3基因可能为一瘢痕抑制基因。
张刚蒋军健罗少军汤少明梁杰余谦
关键词:瘢痕疙瘩基因突变色谱法液相
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采用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严重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2年,我院采用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穿支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严重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和恢复情况。结果除1例皮瓣边缘小部分坏死,通过换药愈合外,其余皮瓣全部存活,皮瓣质地弹性好,外形满意。术后无明显感染及并发症。结论采用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穿支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严重创伤性软组织缺损,具有血供可靠、血管蒂较长等优点,术后疗效满意。
丁伟徐雷杨超群蒋军健陆九州徐建光
关键词:外科皮瓣膝损伤软组织损伤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复杂头皮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复杂头皮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20例复杂头皮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颅骨外露6例,合并颅骨缺损3例,合并感染4例,合并头皮瘢痕挛缩9例。头皮缺损面积6 cm×10 cm^22 cm×13 cm,颅骨外露6 cm×8 cm^21 cm×12 cm。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19例皮瓣完全成活,皮瓣柔软,无明显色素沉着。1例小儿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皮瓣远端颅顶部部分发黑,予以换药、温盐水热敷、蒂部缝线拆除后皮瓣成活,但遗留色素沉着。20例患者中,仅1例发生供区植皮边缘坏死,予以换药处理后创面愈合。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可有效修复创伤及肿瘤所致的复杂头皮软组织缺损。
张有来李舒琳陆九州蒋军健徐雷
关键词:头皮缺损软组织损伤外科皮瓣皮肤移植
瘢痕疙瘩术后放射治疗有效时机的Meta分析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评价瘢痕疙瘩术后放射治疗的最佳有效时机。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4篇公开发表且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作分析,按术后1~3d放疗组与术后4~7d放疗组进行统计。结果术后1~3d放疗组的瘢痕疙瘩患者有确切疗效,同术后4~7d放疗组比较,相对危险度0.0247-0.3103〈1。结论放射治疗对于减少瘢痕疙瘩切除术后的复发疗效肯定,且宜早期进行放疗。
蒋军健罗少军梁杰
关键词:瘢痕疙瘩
应用几丁糖-胶原-二丙酸倍他米松缓释复合膜提高周围神经修复疗效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评价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吻合口局部应用几丁糖-胶原-二丙酸倍他米松缓释复合膜抑制疤痕增生、促进神经再生、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胫神经切断术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仅给予单纯缝合,B组给予单纯缝合+吻合口包裹聚-DL-乳酸膜,C组给予单纯缝合+吻合口包裹几丁糖-胶原-二丙酸倍他米松膜。术后4、8及12周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动作电位波幅,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丝蛋白(NF)的表达,观察神经纤维再生情况。结果:C组神经吻合口局部疤痕增生和粘连程度较其它组明显减轻;再生神经纤维较直,排列结构较整齐;12周后,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高于其它2组(P<0.05)。结论:几丁糖-胶原-二丙酸倍他米松缓释复合膜能有效防止周围神经修复后局部疤痕增生,促进神经的再生。
陆九州蒋军健徐建光徐文东徐雷劳杰顾玉东
关键词:神经再生疤痕
几丁糖-胶原-得宝松缓释放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和医用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几丁糖—胶原—得宝松缓释系统。本发明采用医用几丁糖和胶原为药物载体,以甾体类激素(得宝松)为缓释药物,制成几丁糖—胶原—得宝松缓释系统。本发明在体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吸收性...
徐建光陆九洲蒋军健
文献传递
hIL-24基因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Smad通路影响瘢痕疙瘩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2
2016年
背景:hI L-24基因是研究较明确的肿瘤抑制基因,既可以表达免疫系统刺激蛋白,刺激免疫应答效应,又能特异性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目的:分析hI L-24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经临床及病理确诊为瘢痕疙瘩13例,取瘢痕疙瘩组织进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和鉴定。实验分为对照组(瘢痕疙瘩组织成纤维细胞)和转染hI L-24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组。构建慢病毒载体(LVTHM)将hI L-24基因转染瘢痕疙瘩组织成纤维细胞,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Smad3、增殖细胞核抗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1)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及细胞流式显示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内胞浆波形蛋白抗体呈阳性,纯度大于97.8%;定量PCR检测成纤维细胞hI L-24的过表达效率为81.7%;(2)Western blot检测转梁的成纤维细胞表达h IL-24明显增加;(3)定量PCR检测,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Smad3、增殖细胞核抗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明显高于转染hI L-24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组(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表达明显低于转染hI L-24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组;(4)结果提示,hI L-24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Smad3转导途径。
吴志远史玉仓蒋军健吴志贤张慧君刘艳芳刘宏伟
关键词:瘢痕疙瘩信号传导HITGF-Β/SMAD
磁共振T2反转恢复压脂序列对骶丛神经损伤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T2反转恢复压脂(TIRM)序列在骶丛神经损伤的MRN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例临床诊断为骶丛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检查,后行骨盆前腹膜后手术入路探查及术中肌电图检查。将手术探查所见与术前MRN表现比较,观察神经损伤情况。结果10例患者冠状位TIRM序列共显示闭孔神经、腰骶干、S1神经根、S2神经根、盆内段坐骨神经共93段,经手术证实受损神经37段,其损伤MRN征象:6段神经连续.但增粗、边缘模糊、信号升高;22段神经连续,但走行迂曲或僵硬、粘连、信号不均、结构不清;3段神经完全离断,正常信号消失,断端退缩;3段伴创伤性神经纤维瘤形成。T2反转恢复压脂序列(T2-TIRM)诊断骶丛神经损伤条数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为81.08%(30/37)。结论T2-TIRM序列能很好的显示骶丛神经,对骶丛神经损伤作出准确诊断,可在术前明确有无骶丛神经损伤及其位置。
张有来杨超群蒋军健庞浩鹏周林江陆九州徐雷
瘢痕疙瘩CAMTA1基因G65551片段突变的研究
2009年
目的利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结合DNA直接测序法,筛选和鉴定瘢痕疙瘩CAMTAI基因G65551片段突变情况。方法PCR扩增13例瘢痕疙瘩患者的瘢痕组织和血液标本1p36区域CAMTA1基因G65551片段。采用DHPLC技术,对扩增片断进行基因变异检测,随机选取不同类型PCR片断,进行全序列测定并对照分析。结果DHPLC筛查显示,在扩增片段中出现单个色谱峰,提示为纯合链;双峰则表示是杂合异源双链。瘢痕疙瘩组双峰出现率92.3%(12/13);对照组为38.5%(5/13);DNA测序发现2个突变位点,其中第54位碱基G/T的颠换突变率:瘢痕疙瘩组为69.2%(9/13),对照组为38.5%(5/13),第412位碱基T的缺失突变率:瘢痕疙瘩组为92.3%(12/13),对照组为15.4%(2/13)。经酽检验(确切概率法),第54位点突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12位点突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PLC结合DNA直接测序是一种高效、经济、简便、可靠的筛选碱基位点突变的方法;CAMTA1基因G65551片段突变与瘢痕疙瘩的发生有关,CAMTA1基因可能是瘢痕抑制基因。
蒋军健张刚徐建光
关键词:液相色谱法DNA测序瘢痕疙瘩基因突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