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成鹏
- 作品数:32 被引量:82H指数:6
- 供职机构: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兰州地区2至15岁儿童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状况及与儿童贫血、铁缺乏症的关系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2—15岁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贫血、铁缺乏症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Hp感染与儿童贫血、铁缺乏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问本院864例门诊及住院患儿进行末梢血Hp抗体快速检测,同时进行血常规及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水平检测。分析Hp现症感染阳性(CIM+、IgG+)与患儿年龄分布特点及患儿贫血、铁缺乏症的发生率,并比较Hp现症感染阳性与阴性患儿的红细胞平均指数和贫血发生率。结果864例患儿Hp现症感染阳性率为30.4%(263/864),不同年龄组Hp现症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46,P≤0.05)。随年龄增加,血清Hp抗体阳性率增加,13—15岁时阳性率达到35.3%。864例患儿中,15.5%(134/864)存在贫血,27.8%(240/864)存在铁缺乏症,贫血、铁缺乏症的患病率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82,P=0.123;χ2=3.515,P=0.061)。Hp现症感染阳性与Hp阴性患儿MCV、MCH、MCHC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p阳性组贫血发生率高于np阴性组(50.1%vs11.9%,χ2=125.73,P〈0.001)。结论Hp现症感染的患儿容易患贫血,Hp感染可能是导致儿童贫血的原因之一。
- 徐晓红刘东海陈颢宇蒋成鹏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贫血铁缺乏症儿童
- 小儿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研究儿童过敏性紫癜(HSP)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从2011年5月至2013年9月于我院确诊的7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试验组,另选择60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试验组患儿和对照组均采用尿素14C呼气检测方法检查HP感染情况,对试验组HP感染阳性患儿行胃镜检查,观察胃、十二指肠等病变情况。结果试验组的HP感染率65.7%,而对照组的HP感染率30.0%,两组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874,P=0.0000),试验组18例HP感染阳性的患者中,17例患者在胃镜活检下发现胃黏膜病变,1例在胃镜活检下未发现黏膜病变。黏膜病变多表现为散在片状出血斑、糜烂出血等。发现十二指肠球部、降部病变发生率最高,胃窦、胃体其次、剩下依次为十二指肠水平部、胃底。结论 HP感染与儿童HSP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HP感染阳性的HSP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情况。
- 陈颢予徐晓红蒋成鹏王宝林
- 关键词:儿童过敏性紫癜幽门螺旋杆菌
- 肠内营养联合球囊扩张治疗儿童食管损伤术后食管狭窄
- 蒋成鹏
- 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预防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Meta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系统评价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预防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利用计算机在数据库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联合交叉检索主题词,检索时间和语种不限。纳入早期微量喂养对比全肠外营养与PNAC发生率的研究,收集有关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预防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文章,并依据Cochrane Handbook 5. 1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研究质量,采用STATA 12. 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最终纳入9个研究(包含70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早期微量喂养组肠外营养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全静脉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3. 91,95%CI:-5. 36,-2. 45;P=0. 000);PNAC的发生率低于全静脉营养组(RR=0. 46,95%CI:0. 31,0. 68;P=0. 000)。灵敏度分析结果提示纳入研究合并结果较为稳定。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有效预防早产儿PNAC发生率,缩短肠外营养持续时间。
- 周丽徐晓红蒋成鹏易彬陈灏予毛宝宏
- 关键词: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META分析
- 全覆膜镍钛合金食管支架治疗7例婴幼儿难治性食管狭窄的经验总结报告
- 2024年
- 目的:探讨全覆膜镍钛合金支架治疗婴幼儿难治性食管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21年4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应用全覆膜金属支架治疗7例婴幼儿难治性食管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食管支架在婴幼儿难治性食管狭窄治疗中的经验,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7例患儿均成功置入食管支架,患儿置入支架后吞咽困难症状均明显改善,狭窄段直径由2~3mm扩大至8~10mm。4例患儿术后出现呕吐症状,1例术后出现呛咳,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渐缓解,2例患儿术后无并发症。2例患儿移除支架后再次狭窄,间隔7月和11月后分别再次置入支架,其中1例患儿支架下缘出现肉芽组织增生,支架取出1月复查胃镜肉芽组织消失。支架置入时间最短2周,最长22周。结论:全覆膜镍钛合金支架治疗婴幼儿难治性食管狭窄安全有效,根据患儿病情选择食管支架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可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 王亚平王新迪陈颢予杨馨郁蒋成鹏
- 关键词:食管狭窄食管支架内镜婴幼儿
- 熊去氧胆酸治疗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Meta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系统评价熊去氧胆酸治疗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和中国知网,时间和语种不限,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至2016年7月;纳入基于熊去氧胆酸对比常规治疗(营养液+护肝+防感染)方案治疗PNAC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数据,并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1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质量,数据分析采用Rev Man 5.0软件。结果共纳入4项研究,包含16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常规治疗相比,熊去氧胆酸治疗早产儿PNAC可以有效降低总胆红素(MD=-44.97,95%CI-51.13^-38.81,P<0.000 01)、直接胆红素(MD=-16.01,95%CI-18.09^-13.92,P<0.000 01)、丙氨酸转氨酶(MD=-15.98,95%CI-19.68^-12.28,P<0.000 01)、总胆汁酸(MD=-49.19,95%CI-55.07^-43.31,P<0.000 01)和α-谷氨酰转肽酶(MD=-23.13,95%CI-29.56^-16.70,P<0.000 01),然而在改善患者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4.14,95%CI 0.71~24.04,P=0.14)。结论基于熊去氧胆酸方案可以作为早产儿PNAC有效的治疗方案之一,然而基于纳入研究质量较低,样本量较小,本结论的临床实践尚需谨慎。
- 周丽徐晓红易彬蒋成鹏陈灏予王宝林
- 关键词:熊去氧胆酸早产儿META分析
- 兰州地区2~15岁儿童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及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 徐晓红陈颢予蒋成鹏刘东海易彬晁荣王宝林朱生东周丽
- 2013年7月24日,由甘肃省科技厅组织,兰州市科技局主持,邀请有关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对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承担的《兰州地区2~15岁儿童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分析及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项目编号:2008-1-62)进...
- 关键词:
- 关键词:血清学检测
- 兰州地区难治性肺炎病毒病原检测及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难治性肺炎患儿中病毒病原的感染状况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难治性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100例,应用PCR及RT-PCR方法检测9种常见呼吸道病毒:鼻病毒(HRV-A,B,C),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偏肺病毒(hMPV),流感病毒(IFVA,IFVB),副流感病毒1-3(HPIV1-3),冠状病毒(HCoV-HKU1、HCoV-NL63),肠道病毒(EV)及腺病毒(AdV),博卡病毒(HBoV)。结果53例标本病毒病原检测阳性,其中AdV阳性标本40例,检出率40%;其中AdV7型占大多数,共33例;其次为AdV2有6例,AdV1有1例;RSV 18例;检出率18%,IFVB5例,检出率5%;HRV4例,检出率4%;EV-68 1例;13例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率为24.53%(13/53)。腺病毒阳性和阴性患儿的临床特征比较显示:发热、呼吸衰竭、发绀和肺部实变4个临床表现在腺病毒阳性患儿中发生率高。结论病毒在兰州地区难治性肺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腺病毒、尤其是AdV7型为当地流行的最主要的病毒病原,在临床治疗中应给与高度关注。
- 张蓉芳谢志萍高寒春刘东海石永生王永军李桂荣王卫凯蒋成鹏段招军
- 关键词:难治性肺炎PCR病毒病原儿童
- 口服碳酸饮料联合胃镜治疗儿童植物性胃石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儿童胃石症的成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我院19例胃镜确诊为植物性胃石症的患儿,行碎石取石术,初次取石成功8例,失败11例。初次取石失败的11例患儿均采用口服碳酸饮料2周、500~1000ml/d,2周后复查胃镜评估治疗效果。结果19例植物性胃石症患儿中初次碎石、取石成功8例;失败的11例患儿采用碳酸饮料口服2周后7例胃石完全溶解,4例胃石明显变小变软,复查胃镜时予圈套器成功取出3例、失败1例,再次采用异物钳破坏胃石表面结构后继续口服碳酸饮料1周(500~1000ml/d),复查胃镜胃石消失。结论儿童植物性胃石症的形成原因与食用高鞣酸水果有关,胃镜下治疗目前仍是首选。初次碎石、取石失败者建议采用碳酸饮料口服联合胃镜下碎石、取石的方法,该方法患儿依从性好,经济负担轻,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可避免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蒋成鹏徐晓红陈颢予赵平王宝林马艳丽
- 关键词:植物性胃石碳酸饮料胃镜儿童
- 胃镜下球囊扩张治疗小儿良性幽门狭窄
- 蒋成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