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昭龙

作品数:13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云南松
  • 8篇切梢小蠹
  • 8篇纵坑切梢小蠹
  • 8篇小蠹
  • 6篇松纵坑切梢小...
  • 3篇云南松纵坑切...
  • 2篇造林
  • 2篇害虫
  • 2篇成虫
  • 1篇电镜
  • 1篇电镜观察
  • 1篇云南松林
  • 1篇造林技术
  • 1篇造林试验
  • 1篇扫描电镜
  • 1篇扫描电镜观察
  • 1篇山地
  • 1篇生活史
  • 1篇生物测定
  • 1篇施肥

机构

  • 13篇云南省林业科...
  • 1篇西南林学院

作者

  • 13篇蒋昭龙
  • 10篇刘宏屏
  • 5篇李丽莎
  • 5篇毋亚梅
  • 3篇周楠
  • 2篇舒凝碧
  • 2篇陈鹏
  • 2篇槐可跃
  • 2篇武国华
  • 2篇赵涛
  • 2篇季梅
  • 1篇张立新
  • 1篇朱翔
  • 1篇王宏虬
  • 1篇王海林
  • 1篇郎南军
  • 1篇胡春荣
  • 1篇刘嘉宝
  • 1篇焦晓旭

传媒

  • 10篇云南林业科技
  • 2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西南林学院学...

年份

  • 1篇2001
  • 2篇2000
  • 7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飞机造林混播树种选择试验被引量:1
1997年
1990~1994年与飞机造林困难地区进行人工混播造林试验的同时,又在砚山、保山、永胜等县市的22个播区,从低海拔的干热河谷到高海拔的低温湿润山地,进行了车桑子、山毛豆、银合欢、山合欢、滇合欢、银荆、黑荆、华山松等与云南松或思茅松的飞机混播造林试验示范。参试的10个树种均各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良好的成苗效果,试验示范的总成效面积为4.22万hm2,成效率达70%以上,大部分试区的成苗保存密度均在6000株/hm2以上,达到“规程”要求。试验结果表明:1500m以下的干热地带应选用车桑子、山毛豆、山会欢、银合欢作飞机混播造林树种,海拔1600~2400m的干旱、半干旱及湿润山地、可选用车桑子、山毛豆、山合欢、滇合欢、银荆、黑荆分别与云南松、思茅松进行混播造林;海拔2500~3000m左右,宜用华山松与云南松(高海拔种源)混播造林。
武国华毋亚梅刘宏屏蒋昭龙郭瑛
关键词:树种选择混播
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触角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18
2000年
对松纵坑切梢小蠹转干、转梢期雌、雄成虫触角的扫描电镜观察 ,了解触角的表面结构、形态特征 ,初步确定了触角上的 5种感器类型、数量及分布特点 ,其中芽形、锯齿形感器是两种新发现的感器种类 .
毋亚梅周楠张立新刘嘉宝蒋昭龙
关键词: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感器扫描电镜
禄劝板栗矢尖蚧梨圆蚧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板栗矢尖蚧、梨圆蚧在禄劝县海拔 15 0 0~ 2 0 0 0m的板栗种植园内混合发生 ,两种虫害 1年均发生 3代 ,其中较低海拔栗林梨圆蚧发生严重 ,矢尖蚧发生较轻 ;阳坡栗林矢尖蚧危害严重 ,阴坡栗林梨圆蚧危害严重。对板栗物候和两种蚧虫生活史的观察得出 ,药物防治的最佳时间为板栗抽梢现蕾期 (4月上旬 )及落叶期 (11月上旬 )。防治试验表明利用速扑杀和氧化乐果喷雾防治两种蚧虫效果良好 ,其中速扑杀 10 0 0倍液防治这两种蚧虫效果最佳 ,矢尖蚧的虫口减退率达 99% ,梨圆蚧的虫口减退率达 95 %。
陈鹏刘宏屏毋亚梅季梅赵涛蒋昭龙肖文美
关键词:矢尖蚧梨圆蚧板栗害虫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聚集信息素研究被引量:15
1997年
通过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聚集信息素的研究,证实该虫种的雌雄成虫均能释放聚集同类的信息素。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色谱仪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雌雄成虫后肠和虫粪提取物中分析出聚集信息素的主要成分是氧化单萜烯醇:反式—马鞭草烯醇、桃金娘烯醇、Δ3—蒈烯—10—醇和马鞭草烯酮。另外,在寄主松枝韧皮中分析出对松纵坑切梢小蠹具有强烈吸引力的碳氢单萜烯:α—蒎烯和Δ3—蒈烯。通过对聚集信息素单组分及混合剂进行室内和林间生物活性测定,单组分在室内都具有较高的引诱活性,引诱率达95%以上,但在林间的引诱效果不理想。若将单组分按比例进行混合,引诱力则有较大的提高。在聚集信息素的成分中作用最明显的是反式—马鞭草烯醇和云南松α—蒎烯按1∶2比例的混合物,其引诱率达96.33%。研究还得出林间聚集信息素诱捕成虫的数量变化与实际发生数量具有显著相关性。应用聚集信息素诱捕监测林间小蠹成虫的发生动态,建立林间小蠹成虫发生期的回归预测模型Y梢转干=37.84-0.86X(r>r0.01=0.959)和Y干转梢=1.41X-12.82(r0.05=0.878<r<r0.01);以及建立林间小蠹成虫发生量的回归预测模型Y梢转干=5.06+3.67X(r?
周楠李丽莎蒋昭龙刘宏屏槐可跃舒凝碧
关键词:纵坑切梢小蠹聚集信息素生物测定云南松
松纵坑切梢小蠹预测预报研究被引量:8
1997年
纵坑切梢小蠹预测预报研究,采用聚集信息素诱集法、有效虫口基数法、云南松物候观测法进行发生期及发生量中短期测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发生期及发生量的计算机测报模型。确定蠹害林分内平均受害梢率4.7%,平均受害株率5.1%,平均枯死率0.5%为蠹害林分的防治指标临界值,在此指标下,可以不进行防治;根据发生量测报方法及防治指标在小蠹发生区进行多点测报即可确定小蠹发生区。
李丽莎刘宏屏周楠蒋昭龙槐可跃郎南军王海林王宏虬
关键词:纵坑切梢小蠹云南松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发生量预测预报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1992~1995年在玉溪市北城镇刺桐关办事处石狗头村,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及试验研究,得出小蠹成虫发生量的预测预报方法,即应用有效虫口基数法测报下一代小蠹成虫发生量,准确率达85%以上。并初步建立了小蠹发生量的曲线回归测报模型:Y=0.129408864X0.987916542,相关因子为云南松受害株率,用于测报越冬代及下一代成虫发生量;多元回归测报模型:Y=-79.0526+0.4504X1+5.3367X2+0.1718X3±0.25,相关因子是越冬虫口基数,4月上旬温度、雨量,用于测报下一代成虫发生量:二元回归测报模型:Y=-0.6282+0.0415X1+0.1192X2±1.5,相关因子是林木受害株率,用于测报越冬代及下一代小蠹成虫发生量。上述模型准确率均达80%以上,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刘宏屏蒋昭龙李丽莎赵兴贵梁学源马素珠蒋跃宏
关键词:纵坑切梢小蠹云南松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扬飞期测报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1992~1994年在玉溪市刺桐关林区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据系统观测,成虫梢转干历期约143天;干转梢历期约为129天;梢转干的高峰期为每年的1月24日~2月10日,计18天,期间累计成虫数占总虫数的66.65%;干转梢高峰为每年的5月5~25日,计21天,期间累计成虫数占总虫数的64.56%。为便于监测测报,对成虫梢转干。
刘宏屏蒋昭龙赵兴贵梁学源马素珠蒋跃宏
关键词:纵坑切梢小蠹云南松
云南松林施肥对防治纵坑切梢小蠹虫作用初探被引量:2
1997年
1994年和1995年在玉溪市北城镇刺桐关办事处石狗头村,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虫危害的云南松林中,进行了施肥试验。施肥后的云南松被害株率和蠹害指数平均下降22.69%和33.7%,而未施肥的云南松被害株率和蠹害指数平均下降11.73%和18.3%,被害株率和蠹害指数实际平均下降10.96%和15.4%。试验证明,通过施肥,增强树势,能提高云南松对纵坑切梢小蠹虫危害的抵御能力。
蒋跃宏赵兴贵梁学源马素珠刘宏屏蒋昭龙
关键词:云南松施肥
松纵坑切梢小蠹和横坑切梢小蠹在云南松蠹害木上的分布被引量:3
1991年
经对36株蠹害木作解析,发现纵坑、横坑切梢小蠹虫在云南松蠹害木上的虫种分布、虫口密度,因危害程度——枯萎木、濒死木和树木部位不同而异。林内衰弱的松树先受纵坑切梢小蠹的侵害,导致松树成片枯死主要是后来侵害的横坑切梢小蠹虫。
舒凝碧朱翔蒋昭龙
关键词:云南松松纵坑切梢小蠹松横坑切梢小蠹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示范林综合治理被引量:1
1997年
1992~1995年在云南省玉溪市北城镇刺桐关办事处石狗头村,对遭受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严重的334hm2云南松林,进行了营林防治技术、害虫种群防治技术等综合治理措施示范和研究。通过4年的综合治理,示范林被害株率由防治前的62.67%下降到3.72%,下降率94.06%;蠹害指数由33.30下降到1.29,下降率为96.1%;对照林地34hm2的被害株率由39.03%,上升到90.47%,上升56.85%;蠹害指数由20.10上升到47.22,上升率为57.43%。挽回经济损失30.79万元,提高了云南松林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取得明显效果。
刘宏屏蒋昭龙李丽莎赵兴贵梁学源马素珠蒋跃宏
关键词:纵坑切梢小蠹云南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