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蓝淑芳

作品数:12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温度
  • 3篇盐度
  • 3篇北太平洋
  • 2篇东海北部
  • 2篇水位
  • 2篇水文
  • 2篇夏季
  • 2篇陆架
  • 2篇陆架区
  • 2篇海区
  • 2篇潮汐
  • 1篇底层流
  • 1篇冬季温度
  • 1篇断面
  • 1篇亚热带
  • 1篇应力场
  • 1篇应力场特征
  • 1篇跃层
  • 1篇扇贝
  • 1篇水团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2篇蓝淑芳
  • 2篇丁宗信

传媒

  • 6篇海洋科学
  • 3篇海洋科学集刊
  • 2篇黄渤海海洋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3
  • 2篇1990
  • 1篇198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山岛海区夏季扇贝大批死亡的水文原因分析被引量:6
1990年
据扇贝养殖和研究单位反映,长山岛海区养殖扇贝在夏季经常出现大批死亡,从生物学和病虫害学等方面均未找到原因。作者认为,这是一个海洋水文学方面的问题,原因是,该海域夏季强温跃层形成,由于受太阳辐射风和黄海冷水团等外海水变异的影响,温跃层所在深度范围随时间而变化,致使扇贝生存的周围海水温度也随之急剧变化,扇贝不能适应这种温度忽高忽低的急剧变化,因而造成大量死亡。
蓝淑芳
关键词:海区夏季扇贝水文
荣成市石岛湾镆鎁岛港的潮汐被引量:1
1995年
1992年6~7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镆岛港建立临时验潮站。计 算得到该港调和常数及潮位特征值。分析表明,镆 岛港属于非正规半日潮港。根 据镆岛港和同期及3年石岛港测得资料(二港符合潮汐相似性条件)进行相关分 析和统计计算,获得镆 岛港的设计水位和校核水位等。
蓝淑芳丁宗信
关键词:潮汐水位
155°E断面北太平洋副热带海域夏季主要水文特征被引量:3
2000年
根据日本气象厅RyofuMaru调查船于 1 972~ 1 977和 1 989~ 1 990年间夏季在 1 55°E断面观测的水文资料 ,分析了该断面上北太平洋副热带海域 ( 1 8°~ 30°N)的主要水文要素———温度、盐度、密度、溶解氧含量和地转流等的分布特征及其与ENSO现象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上述诸要素的分布趋势是一致的 ,且与地转流场相对应。动力计算给出 ,在北太平洋副热带海域每年夏季均出现 2或 3支强、次强流或二者兼有的东、西向流动 ,并呈带状相间分布。东向流被称作副热带逆流。根据东、西向流带的数目推论 ,在该海域各年夏季可能存在 2个反气旋涡旋 ,即呈现 2个顺时针次级环流系统。
蓝淑芳
关键词:水文特征环流系统北太平洋
东海北部冷涡海域夏季水文结构及涡动混合的研究被引量:3
1996年
东海北部大陆架上存在着一个较大的冷涡,近十余年来,国内、外的海洋学专家依据多年调查所获得的温、盐度及海流资料对此冷涡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该冷涡终年存在和中心位于32°00’N,126°00’E附近的结论(毛汉礼等,1986;蓝淑芳等,1984)。 夏季,该海域自温跃层所在深度至海底为东海北部底层冷水,苏育嵩等(1989)
蓝淑芳
关键词:东海北部附近海域水文结构水团
155°E断面夏季温、盐度的基本特征被引量:4
1999年
有关太平洋海洋环流,特别是对亚热带(又称副热带)、热带和赤道带环流的调查研究,近数十年来在国内、外海洋学界已蓬勃展开。其中,日本气象厅于1967年至今在137°E断面上每年进行1—2次定期海洋观测,并于1972—1979年、1987—1995年在155°E断面上每年夏季进行一次观测。根据上述经向断面观测资料,许多学者对137°E断面的海流结构,温、盐分布,水团及其变异。
蓝淑芳
关键词:季节性温跃层北亚热带ENSO事件北太平洋南太平洋ENSO现象
北太平洋亚热带海域海面风应力场特征的分析
1998年
本文通过对北太平洋亚热带海域(18°~30°N,140°E~140°W)30a风应力场(τx,τy)、风应力涡度场(curlzτ)及44a500hPa面上副热带高压面积指数(AI)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了上述诸要素的年内、年际和年代际的变化特征,并讨论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如上述诸要素的年际变化与ENSO的关系,τx、τy、curlzτ的年变化、趋势变化与AI的年变化趋势变化间的关系等。其中,亚热带的风应力场和风应力涡度场主要受副热带高压的制约;τx、τy、curlzτ和AI年变化、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均较显著。1977年发生的跃变与热带太平洋海面温度跃变期相一致。在ENSO期间,τx、τy、curlzτ和AI均伴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加强而增强,这可能与ENSO期间哈德莱环流的加强有关。
蓝淑芳
关键词:北太平洋统计分析海面
灵山岛港潮汐特征及工程设计水位的研究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利用在灵山岛港设立的临时验潮站所获取的1986年8月观测资料,按“港口工程技术规范”采用“短期同步差比法”与符合潮汐相似性条件的青岛大港同期及多年验潮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和统计计算,得到灵山岛港的潮汐特征及工程设计高、低水位。
李乐绥蓝淑芳傅秉照
关键词:港口潮汐水位
东海北部陆架区温、盐度逆转现象的分析被引量:3
1997年
东海陆架区的温、盐度逆转现象,有关研究已作了一些论述(苏育嵩等,1989;蓝淑芳等,1984;Nakao,1977),指出东海陆架区存在两个温、盐度逆转结构出现频率高的海区:一个位于江苏、浙江近海的狭长海区内;另一个位于东海北部济州岛西南海区。
蓝淑芳
关键词:东海北部陆架区海区
南黄海和东海春、冬季温度逆转类型的分布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8
1995年
根据1959~1981年间观测的温度资料,分析了南黄海和东海春、冬两季 温度逆转类型的分布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得出了春、冬两季形成温度逆转类型的原 因,在春季主要有平流一对流、风和冷暖水的相互侵入,而在冬季主要是暖平流的作 用。
丁宗信蓝淑芳
关键词:南黄海温度海温
黄海暖流水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7
1993年
在东海东北部,济州岛以南,有一支沿西北方向进入南黄海的流动,海洋学上统称黄海暖流。从水团结构分析,也称之为南黄海高盐水①②或南黄海暖流水、黄海暖流水。 黄海暖流水是渤、黄、东海唯一的外海水源,具有高温高盐和低溶解氧含量特征,其消长变化对渤、黄、东海的海洋环流,包括水团、流系和涡旋等的分布及其变异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国内、外关于黄海暖流水的调查研究进行了扼要总结。
蓝淑芳
关键词:温度盐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