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美
- 作品数:88 被引量:212H指数:8
-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高压CO_2对聚丙烯溶胀行为的影响被引量:4
- 2005年
- 高压CO2对聚丙烯具有塑化作用.高压DSC分析表明,随着压力的升高,聚丙烯熔点和熔融焓不断下降,在0~6 MPa范围内熔点下降速率约为0.128 ℃/0.1 MPa.由于受到高压CO2的溶胀作用影响的差异,SEM显示iPP在形貌上未发生明显变化,而rPP则变化明显,甚至因为发泡产生了纳米微孔.
- 刘颋曹贵平刘涛赵玲许志美袁渭康
- 关键词:超临界聚丙烯溶胀SEM
- 聚脲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脲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含有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有机相加入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相,搅拌乳化,获得乳液A;(2)将二乙烯三胺加入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获得连续相溶液B;(3)...
- 许志美吴继峰张濂
- 文献传递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被引量:5
- 2010年
- 本文结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实践,对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成果交流与辐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 徐菊美乐清华许志美雷明薛为岚孙志仁
- 关键词:精品课程教学
- 高压二氧化碳强化的聚氨酯等温固化反应
- 2018年
- 采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40~100℃,0.1~9.0 MPa的二氧化碳(CO_2)氛围中的聚醚三醇和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合成聚氨酯的等温固化反应,并采用扩散修正后的Kamal自催化模型及等转化率法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与相同压力的氦气中的聚氨酯固化反应相比,高压CO_2氛围中反应速率快,最终固化度高;并且随着CO_2压力的上升,反应速率和最终固化度均提高,这是因为高压CO_2的溶剂化作用降低了聚氨酯齐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体系黏度,强化了传质;扩散修正的Kamal自催化模型所得的活化能和等转化率法计算出的不同固化度的表观活化能都随CO_2压力的升高而减小,证明了高压CO_2对聚氨酯固化反应的促进作用。
- 周晨杨泽许志美刘涛赵玲
- 关键词:聚氨酯高压二氧化碳溶剂化效应
- 微孔聚丙烯的分形特征被引量:4
- 2007年
- 泡孔结构具有分形特征,可以用分形维数来描述其形态复杂性。文中应用MATLAB编写的数盒子算法,计算了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发泡剂间歇发泡制备的微孔聚丙烯的盒维数,并讨论了二值化阈值对分形维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微孔结构具有典型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与微孔聚丙烯的泡孔密度有关,在一定阈值下,分形维数随着泡孔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分形维数是发泡聚丙烯微孔结构的几何特性之一,体现了聚丙烯在特定条件下的发泡能力。
- 姜修磊赵玲许志美
- 关键词:泡孔形态分形盒维数
- 顺排管束流动和传热数值模拟被引量:4
- 2019年
-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考察了列管式换热器中顺排管束的流动和传热问题,计算了不同纵向节径比(S_L/D)和横向节径比(S_T/D)对顺排管束传递特征的影响,并综合评价了其换热效果。结果表明,管排结构中大部分圆管均受尾流影响,在前列圆管尾流的作用下,尾涡结构被改变。相比于单圆管,管排结构强化传热的作用较明显,且对管排横向间距变化较为敏感。结果显示,增大S_L/D和S_T/D均能提高努塞尔数(Nu),但同时阻力系数也随之增大。当S_L/D=2.7,S_T/D=2.5时,管束的综合传热能力最优。此外观察到管排结构可以减小涡脱落频率,对涡脱落起一定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线性拟合得到了管排斯特劳哈尔(St)数与雷诺(Re)数的关系。
- 刘万旺许志美宗原赵玲柏德鸿严水霖
- 关键词:管排强化传热数值模拟涡脱落
-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被引量:35
- 2006年
- 本文介绍了华东理工大学核心课程———化学反应工程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讨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课程特色等方面的改革实践,取得的系列成果具有普遍意义。
- 许志美周兴贵邹滢曹发海赵玲房鼎业
- 关键词:化学反应工程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 应用超临界CO2制备微孔聚丙烯的微孔形态研究
- 本文研究了应用超临界CO2技术制备微孔聚丙烯时发泡条件和聚丙烯的熔体强度对微孔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饱和压力下,随着温度的升高,PP的变形能力改善,有利于泡孔的长大.随着饱和压力的增加,PP的熔点降低,升高压力和...
- 姜修磊许志美刘涛赵玲朱中南
- 关键词:聚丙烯微孔形态超临界二氧化碳
- 文献传递
- 钛酸四丁酯催化合成柠檬酸三辛酯动力学
- 2016年
- 以柠檬酸和异辛醇为原料、以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合成了柠檬酸三辛酯。采用HPLC,1H NMR,LC-MS等技术对柠檬酸酯化反应产物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酯化过程的副产物为异辛醚柠檬酸三辛酯。采用Benson基团贡献法对反应体系的焓变、熵变、平衡常数进行计算的结果表明,酯化过程可视为不可逆。建立了包含3步酯化反应及副反应的表观动力学模型,利用140~170℃下的实验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拟合。模拟结果表明,生成单酯和双酯两步反应的活化能均低于第三步酯化反应,副反应活化能略高于第三步酯化反应。动力学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 马进荣许志美奚桢浩赵玲
- 关键词:柠檬酸三辛酯钛酸四丁酯酯化反应动力学
- 超临界二氧化碳渗透添加剂到聚合物基体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渗透添加剂到聚合物基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聚合物和添加剂共同置于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中溶胀0.05~5小时,然后通过高压注射泵将一定量的共溶剂(助溶剂)添加到聚合物和添加剂的体系中,继续渗...
- 李斌曹贵平赵玲刘涛许志美袁渭康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