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淑云
- 作品数:91 被引量:819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地球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标准探索被引量:1
- 2018年
- 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为基础,针对地球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新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地球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为导向,结合地球化学专业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从室内教学实践、野外教学实践和研究型教学实践三个方面,构建地球化学实践教学体系,并建议从资源平台建设、网络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教学研究,并完善地球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构建我国地球化学专业实践标准平台提供依据,促进地球化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 谢淑云马佳怡散飞雪闵宁
- 关键词:地球化学实践教学
- 洞庭湖湖区水质时空演化(1983-2004年)被引量:33
- 2007年
- 根据洞庭湖湖区的1983-2004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参照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运用内梅罗水污染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分析了洞庭湖湖区22年来的水质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洞庭湖湖区水质污染在时间上呈有升有降的波动变化.洞庭湖湖区丰水期和洪水期的水质较差,但是从2002年以后,丰水期的水质逐渐好于平水期.污染空间变化表现为入湖河道的污染程度高于湖体,湖体污染呈西洞庭湖的污染较为严重,南洞庭湖其次,东洞庭湖的水质仍较好的格局.
- 申锐莉鲍征宇周旻乔胜英谢淑云
- 关键词:洞庭湖水质内梅罗指数
- 地球化学场的分形与多重分形研究
- <正> 地球化学场(geochemical fields)时空结构研究是区域成矿作用动力学的重要内容,对区域和矿区矿产预测和新一轮国土资源调查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分形(fractal)与多重分形(multifracta...
- 谢淑云鲍征宇贾先巧
- 关键词:地球化学场分形金属油气
- 文献传递
- 洞庭湖水质评价(2002-2004年)被引量:66
- 2006年
- 根据2002-2004年洞庭湖水质监测数据,参照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选用内梅罗水污染指数法和黄浦江污染指数对洞庭湖水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洞庭湖水体的主要污染指标是总磷,总氮和粪大肠菌群;(2)黄浦江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27,所以洞庭湖12个断面水质无黑臭现象发生;(3)枯水期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水质污染最严重,平水期西洞庭湖水质污染最严重,洞庭湖丰水期的污染程度小于平水期;(4)洞庭湖的大部分水体的水质主要处于轻度污染的状态,局部水体的水质在枯水期达到重污染的状态.
- 申锐莉张建新鲍征宇周旻乔胜英谢淑云
- 关键词:洞庭湖水质评价
- 多重分形滤波方法和地球化学信息提取技术研究与进展被引量:88
- 2009年
- 圈定地球化学异常是勘查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笔者通过详细分析近30年来与地球科学密切相关的分形和多重分形等现代非线性理论和新方法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特别是以解决地球化学复杂背景与叠加异常分解难题为例,介绍了广义自相似理论与分形滤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相信在资源、环境、灾害的其他应用领域也将发挥重要影响。文中阐明了多重分形是更具普适性的地球化学元素分布模式,"密度-面积"分形模型是刻画地球化学异常的基础模型,并为多个空间开展分形滤波和分解地球化学复杂背景与叠加异常的理论基础。该方法的显著优势在于将地球化学场的各向异性、尺度不变性、广义自相似性等特征集于一体,具有压制变化性背景干扰,突出局部异常的能力,其中C-A和S-A业已广泛应用于矿产勘查靶区圈定和环境污染模式识别,形成了分解地球化学复杂背景和叠加异常的常用技术,在国内外多个成矿区带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
- 成秋明张生元左仁广陈志军谢淑云夏庆霖徐德义姚凌青
- 关键词:地球化学异常矿产勘查环境评价
- 湿地资源利用中的环境地球化学问题及其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洞庭湖湿地作为中国重要的湖泊湿地,受区域和流域内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地理条件、工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区内环境地球化学问题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洪涝灾害频繁、水体污染严重、土壤退化明显、酸雨危害加剧等方面。这些一方面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另一方面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保护洞庭湖区的湿地资源并加以合理利用,必须进行有效的湿地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作出合理的分类评价,治理湿地污染,在此基础上进行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 谢淑云鲍征宇李浩
- 关键词:湿地环境地球化学洞庭湖
- 铜绿山矿尾砂重金属与磁化率特征及环境评价被引量:2
- 2009年
- 通过对铜绿山矿尾砂剖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强烈的风化作用使得磁化率在重金属含量出现最小值之处反而达到较大值,而下渗作用使得磁化率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并在剖面最底层达到最大值。分析显示:重金属与磁化率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但两者均具有较高数值.磁化率的升高可能与某些含铁矿物的富集有很大关系。5种重金属元素在向水系沉积物中迁移时,含量的最高值均来出现在污染源头——水覆尾砂中.而是出现在元素迁移过程中的某些地点。由于受到其它人为作用的影响,重金属在水稻土中的含量分布比较复杂。对比在上述三种环境介质中的含量分布,五种重金属分别具有“释放”、“吸附”或“混合”特征,其各自在污染防控工作中的重心各有不同。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评价认为:对该区环境影响最为严重的是CA,Cu次之,而Pb、Zn、Cr的危害程度都很小。综合来看,水稻土可能已受到中等生态危害,而水系沉积物受到的生态危害最为严重,达到了强和很强的程度。
- 王秋潇谢淑云黄康俊鲍征宇
- 关键词:重金属磁化率环境评价铜绿山
- 雅山荒漠覆盖区元素垂向迁移非线性响应机理
- 2024年
- 浅覆盖层地区仍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但覆盖层会弱化深部矿化信息,使得常规化探方法效果不佳,为有效提取深部矿化信息,需查明成矿元素在覆盖层中的垂向迁移规律。以新疆雅山荒漠覆盖区一处Cu-Mo综合异常区为研究区,采用浅钻采集覆盖层土壤样品,检测其矿物成分及As、Cu、Pb、Mo等元素的总量和相态,分析成矿元素的多重分形特征,探讨其垂向迁移的非线性响应机理。矿物成分分布模式和元素R型聚类分析表明,5个浅钻可分Ⅰ类钻孔(ZK01、ZK02、ZK03)和Ⅱ类钻孔(ZK04、ZK05),分别为底部基岩为二长花岗岩、凝灰岩的土壤环境。元素总量多重分形分析表明,Ⅱ类钻孔环境更有利于元素的垂向迁移,与该类钻孔所处的凝灰岩母岩环境相符合,说明多重分形方法可以定量表征元素的垂向迁移能力。元素相态多重分形分析表明,Cu主要以离子态形式迁移,Mo主要以铁锰氧化物态迁移,深部矿体与元素垂向迁移形成的地表地球化学异常之间存在非线性响应过程。研究成果可为利用浅钻化探技术开展浅覆盖区找矿勘查提供思路,并为区域成矿潜力评价、覆盖区探矿工程部署等提供依据。
- 孟繁兴谢淑云
- 地球化学场的连续多重分形模式被引量:68
- 2002年
- 研究了粤北4292km2内1448个基岩样品的35项元素、安徽省江南江北各约22000km2和18100km2内5489个和4524个水系沉积物样品的14项元素、塔里木盆地5个含油气区的7419个土壤样品的酸解烃(C1~C5)、蚀变碳酸盐、紫外、荧光等油气地球化学指标值的面积校正累计频率(ACAF)特征。研究表明,地球化学指标值的ACAF均显示连续多重分形特征,而且具两种特定模式:简单连续多重分形(SCM)模式和具高浓集的连续多重分形(HACM)模式;主要成矿元素和主要油气化探指标均不同程度地显示为HACM模式,而其他指标多表现为SCM模式。不同的分形模式可望用于区域含矿含油性和区域环境评价,而开始出现高含量叠加的“临界”含量值可能作为区域成矿成油强度的一种度量。
- 谢淑云鲍征宇
- 关键词:地球化学场金属油气运移成矿元素
- 孔隙型储层的孔隙系统三维量化表征-以四川、塔里木盆地白云岩为例被引量:6
- 2016年
- 以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孔隙型白云岩样品为例,通过CT扫描、数字岩心、分形与多重分形等方法,讨论了典型白云岩储层不同孔隙系统(如晶间孔、粒间孔、铸模孔等)的结构特征,并用定量化参数对孔隙结构进行数值表征。结果表明:晶间孔和粒间孔样品的孔隙形状多为三角形,孔隙相对细长,喉道发育,连通性较好;铸模孔样品的孔隙形状较为规整,二维平面上表现为圆形,三维空间上近似球体,这类样品往往孔隙较为发育,但是孔喉系统连通性差;由多种类型孔隙组成的"混合孔"样品则非均质性较强,受岩石组构特征影响显著。进一步利用分形与多重分形方法对孔隙的非均质性进行研究发现:不同孔隙类型的结构差异在分形盒子维数上有明确响应,维数的均值相对大小表现为:铸模孔>粒间孔>晶间孔>混合孔。孔隙度可能也对盒子维数产生影响。
- 张天付谢淑云王鑫王莹
- 关键词:白云岩储层孔隙结构孔隙特征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