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赖晓红

作品数:27 被引量:140H指数:5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细胞
  • 8篇肿瘤
  • 6篇异丙酚
  • 6篇二异丙酚
  • 6篇丙酚
  • 5篇肝癌
  • 4篇镇痛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芬太尼
  • 4篇肝叶
  • 4篇肝叶切除
  • 4篇肝叶切除术
  • 3篇术后
  • 3篇肿瘤转移
  • 3篇静脉
  • 3篇肺癌
  • 3篇癌细胞
  • 3篇丙泊酚
  • 2篇低氧

机构

  • 27篇佛山市第一人...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7篇赖晓红
  • 22篇杨承祥
  • 20篇刘洪珍
  • 14篇梁桦
  • 14篇王汉兵
  • 10篇周桥灵
  • 7篇洪彬源
  • 5篇文先杰
  • 4篇古妙宁
  • 3篇张涛
  • 3篇仲吉英
  • 3篇伍辉萍
  • 3篇刘毅
  • 2篇李云
  • 2篇欧伟明
  • 2篇蔡日生
  • 2篇章绵华
  • 2篇张文璇
  • 2篇陈姝
  • 2篇廖美娟

传媒

  • 8篇中华麻醉学杂...
  • 6篇广东医学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重庆医学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ascin、HPA蛋白在丙泊酚抑制人胃癌MKN-45细胞转移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Fascin、HPA蛋白在丙泊酚抑制人胃癌MKN-45细胞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将人胃癌细胞株MKN-45接种于培养板中,培养24h后,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组)、溶剂脂肪乳剂组(Ⅰ组)、4μg/mL丙泊酚组(P4组)﹑8μg/mL丙泊酚组(P8组)、16μg/mL丙泊酚组(P16组),给予相应处理24h后,继续培养24h。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Fascin和HP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P4、P8和P16组MKN-45细胞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下降(P<0.05),Fascin和HPA蛋白表达下调(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与C组比较,Ⅰ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可能通过下调Fascin和HPA蛋白的表达,抑制人胃癌MKN-45细胞的转移。
赖晓红梁桦刘洪珍王汉兵李露君
关键词:二异丙酚MKN-45细胞肿瘤转移
异丙酚对人胃癌细胞RhoA/ROCK1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初步评价Ras同源基因(Rho)/Rho相关螺旋卷曲蛋白激酶(ROCK)信号通路在异丙酚抑制人胃癌细胞转移能力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胃癌MKN-45细胞浓度为1.0× 106个/ml,接种培养板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培养板孔分为4组:C组不给予任何药物;P组给予异丙酚,终浓度16 μg/ml;L组给予溶血磷脂酸,终浓度1 μmol/L;PL组给予异丙酚和溶血磷脂酸,终浓度分别为16 μg/ml、1μmol/L,均孵育24 h.采用细胞划痕实验确定细胞迁移率,Transwell法检测侵袭细胞数,Western blot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RhoA及ROCK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L组细胞迁移率和侵袭细胞数升高,MMP-2、MMP-9、RhoA及ROCK1的蛋白表达上调(P<0.05),P组细胞迁移率和侵袭细胞数降低,MMP-2、MMP-9、RhoA及ROCK1的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L组比较,PL组细胞迁移率和侵袭细胞数降低,MMP-2、MMP-9、RhoA及ROCK1的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 异丙酚降低人胃癌细胞转移能力的机制与抑制RhoA/ROCK1信号通路有关.
赖晓红梁桦杨承祥刘洪珍
关键词:RHO因子RHO相关激酶类二异丙酚肿瘤转移
七氟醚对低氧诱导小鼠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七氟醚对低氧诱导小鼠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小鼠Lewis肺癌细胞接种于培养板,培养24 h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8):对照组(C组)和低氧组(H组)、低氧组+2%七氟醚(HS组).C组为正常培养组,H组采用94% N2-5% CO2-1%O2(2 L/min)孵育4h,HS组采用2%七氟醚和94% N2(2 L/min)孵育4h.采用Transwell法检测侵袭细胞数,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eclin 1和LC3Ⅱ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H组和HS组侵袭细胞和细胞迁移率升高,Beclin 1和LC3Ⅱ表达上调(P<0.05);与H组比较,HS组侵袭细胞数和细胞迁移率降低,Beclin 1和LC3Ⅱ表达下调(P<0.05).结论 七氟醚可抑制低氧诱导的小鼠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其机制与抑制自噬有关.
梁桦赖晓红廖美娟文先杰徐枫张涛杨承祥
关键词:细胞低氧肿瘤浸润肿瘤转移
不同晶体液体容量治疗对烫伤兔早期心肌损伤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价不同晶体液体容量治疗对烫伤兔早期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家兔80只,7~8个月龄,体重2.5~3.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20):正常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组(B组)、乳酸钠林格液组(LR组)和复方电解质液组(CE组)。B组、LR组和CE组制备25%~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进行容量治疗,在按每小时和每一个烫伤面积百分比下,以0.33 mL/kg速率静脉输注4 h,随后以0.13 mL/kg速率静脉输注44 h。容量治疗24 h时,4组各取10只动物,制备离体心脏模型,分别于左心房灌注压为7.5、10、12.5、15、20 cmH2O时记录CO、左心室内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和左心室压力下降最大速率(-dp/dtmin),然后取心肌组织,测定ATP和磷酸肌酸(CP)含量。记录另外10只动物容量治疗48 h期间生存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B组和LR组心输出量(CO)、+dp/dtmax和-dp/dtmin降低(P<0.05,P<0.01);与B组比较,CE组CO、+dp/dtmax和-dp/dtmin升高(P<0.05,P<0.01),与C组比较,B组24、48 h生存率降低,LR组48 h生存率降低(P<0.05);与B组比较,LR组24 h生存率升高,CE组24、48 h生存率升高(P<0.05)。结论与生理盐水和乳酸钠林格液比较,复方电解质溶液容量治疗可减轻烫伤兔早期的心肌损伤,改善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提高心肌顺应性,其机制可能与促进ATP生成有关。
洪彬源刘洪珍赖晓红杨承祥
关键词: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心肌功能
异丙酚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价异丙酚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人肝癌HepG2细胞以1x10^5个/ml浓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100μl/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n=33):正常对照组(C组)、脂肪乳组(I组)、30、60、120μg/ml异丙酚组(P1-3组),P㈠组分别加入30、60、120μg/ml异丙酚,1组加入10%脂肪乳。于异丙酚孵育24h时,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分别于异丙酚孵育即刻、24、48、72h时测定细胞增殖情况,于异丙酚孵育48h时测定Fas表达。结果P.组、P2组和R组细胞数量逐渐减少。与C组比较,I组细胞增殖程度升高(P〈0.05),Fas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3组细胞增殖程度降低,Fas表达上调(P〈0.05);与P。组或P2组比较,P3组细胞增殖程度降低,Fas表达上调(P〈0.05)。结论异丙酚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其机制与上调Fas表达有关。
周桥灵古妙宁杨承祥梁桦刘毅赖晓红刘洪珍王汉兵陈姝
关键词:二异丙酚细胞系肿瘤细胞增殖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乌司他丁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肝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乌司他丁(UTI)对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肝叶切除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4组:ANH(A组),UTI组(U组),ANH+UTI组(A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均在全麻下手术,C组采用常规输液方案;A组行血液稀释;U组术中输注UTI,余同C组;AU组则行血液稀释并输注UTI。记录术中输液量、出血量、尿量。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后5 min(T1)、手术开始后30 min(T2)、术后1 h(T3)时点抽取静脉血样检测血小板活化因子:血栓烷B2(TXB2)、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凝血酶敏感蛋白(TSP)、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术后1 h记录凝血功能异常的病例数及血小板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A组和U组的胶体输入量及出血量减少;与A组比较,U组胶体输入量及出血量增加,AU组胶体输入量及出血量减少;与U组比较,AU组胶体输入量及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点比较,4组患者在T2时点的TXB2、DH-TXB2及TSP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在GMP-140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H与UTI单用或联用均可减少肝叶切除术患者出血量及异体血输注,且联用ANH及UTI可减少围术期血小板活化因子的表达,有利于患者康复。
周桥灵刘洪珍杨智慧高少青赖晓红廖美娟欧伟明王汉兵杨承祥
关键词: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乌司他丁肝叶切除术血小板活化因子
丙泊酚对体外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2012年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体外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30、60、120μg/mL)的丙泊酚处理HepG2细胞,分为P30、P60组及P120组,同时设对照组及溶剂脂肪乳组。48h后,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细胞的凋亡;流式仪检测HepG2细胞周期。结果:TUNEL法显示各组HepG2细胞凋亡率(AI)为:对照组(1.80±0.23)%;脂肪乳组(1.90±0.20)%;P30组(2.02±0.31)%;P60组(2.10±0.28)%;P120组(2.30±0.36)%。与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AI无统计学差异(P>0.05)。流式细胞图显示各组HepG2细胞的AI为:对照组0.22%,脂肪乳组0.61%,P30组2.15%,P60组2.12%,P120组1.91%。与对照组比较,P30、P60、P120组及脂肪乳组的细胞凋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图示:P30、P60、P120组及脂肪乳组细胞在G1、G2/M、S期的分布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0~120μg/mL的丙泊酚对HepG2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无影响。
周桥灵古妙宁杨承祥梁桦刘洪珍王汉兵刘毅赖晓红陈姝
关键词:肝肿瘤细胞周期凋亡
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Cav3.2T型钙通道表达上调中的作用
2012年
目的探讨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cav 3.2T型钙通道表达上调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20~250g,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二甲基亚砜组(D组)、不同浓度CaMKⅡ特异性抑制剂KN93组(K1-3组)。采用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法建立神经病理性痛模型。D组和K1-3组于造摸后5d鞘内注射二甲基亚砜和KN9315、30、60nmol/L,容积10μ1。于造模前、造模后5d鞘内给药前、鞘内给药后30、60min、3、6、8h时测定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于鞘内给药后8h测定痛阈后处死,取脊髓腰膨大,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Cav3.2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NP组、D组、K。组MWT降低,TwL缩短,Cav3.2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NP组比较,K1-3,组MWT升高,TWL延长,cav3.2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D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MKII通过上调大鼠脊髓cav3.2T型钙通道的表达而参与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和维持.
文先杰梁桦仲吉英郑雪琴赖晓红刘洪珍王汉兵杨承祥
关键词:钙通道脊髓
异丙酚对人胃癌MKN-45细胞侵袭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评价异丙酚对人胃癌MKN-45细胞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用培养板接种人胃癌MKN-45细胞,培养24h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2):空白对照组(C组)、脂肪乳剂组(Ⅰ组)、4 μg/ml异丙酚组(P1组)、8 μg/ml异丙酚组(P2组)和16μg/ml异丙酚组(P3组).Ⅰ组给予10%脂肪乳,P1-3组分别给予4、8和16 μg/ml异丙酚,处理时间均为24h.处理完毕后,继续培养24h,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Transwell法检测侵袭细胞数,Western blot法检测RhoA和ROCK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P1-3组MKN-45细胞迁移率和侵袭细胞数降低,RhoA和ROCK1蛋白表达下调(P<0.05),Ⅰ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异丙酚浓度的增加,P1-3组MKN-45细胞的迁移率和侵袭细胞数依次降低,RhoA和ROCK1蛋白表达依次下调(P<0.05).结论 异丙酚可抑制人胃癌MKN-45细胞的侵袭力,其抑制能力呈剂量依赖性,机制可能与抑制RhoA/ROCK1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赖晓红梁桦杨承祥刘洪珍王汉兵
关键词:二异丙酚胃肿瘤肿瘤侵润
不同浓度舒芬太尼用于肝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舒芬太尼用于肝癌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安全有效浓度。方法选择80例肝癌根治术患者,ASAⅠ~Ⅱ级,分为4组,每组20例,Ⅰ组为对照组,予芬太尼2μg/(kg.mL)+生理盐水至100 mL,负荷量为枸橼酸芬太尼2μg/kg;Ⅱ组予舒芬太尼0.017 5μg/(kg.mL)+生理盐水至100 mL,负荷量为舒芬太尼0.2μg/kg;Ⅲ组予舒芬太尼0.02μg/(kg.mL)+生理盐水至100 mL,负荷量为舒芬太尼0.2μg/kg;Ⅳ组予舒芬太尼0.022 5μg/(kg.mL)+生理盐水至100 mL,负荷量为舒芬太尼0.2μg/kg。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术后1、2、4、8、12、24、36及48 h进行静止和活动疼痛评分,同时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术中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尿量、出血量和术后镇痛的不良反应,均由同一麻醉医生在不知道具体镇痛方式情况下进行。结果与Ⅰ组比较,Ⅲ组和Ⅳ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P<0.01),Ⅱ组在术后8、12、24、36 h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和Ⅳ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Ⅲ组和Ⅳ组不良反应总例数明显比Ⅰ组减少(P<0.01),Ⅳ组有1例患者出现嗜睡、呼吸困难。结论浓度为0.02μg/(kg.mL)的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最少,是术后PCIA的最佳有效浓度。
洪彬源陈桂纯赖晓红张文旋刘洪珍杨承祥
关键词:舒芬太尼自控镇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