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京轶
- 作品数:15 被引量:8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矿业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延庆盆地北缘断裂带姚家营—张山营段活动特征探讨被引量:1
- 2007年
- 本文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工程地质钻探和探槽工程等技术手段对延庆盆地北缘断裂几何结构、活动年代、活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自姚家营至张山营段断层结构由5条断面逐渐收敛为2条,受边界条件制约其几何结构趋于简单。断裂距今7万年来存在三期主要活动,自晚更新世末期以来断裂活动强度明显趋缓。
- 刘德权张国宏赵国存赵京轶徐秀力
- 关键词:盆地工程地质
- 地下高压气体对汶川地震灾害的作用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通过对2008年5月28日汶川M8.0级地震后滑坡和堰塞湖的形成和分布特征,以及震后地下喷发物和灾害形成与分布特征的考察,结合龙门山地区侏罗纪前的海洋环境和现今龙门山前川西坳陷存在大量圈闭构造和地下3km的巨厚底层含大量异常高压天然气体这一结构特征分析,发现地下异常高压气体在地震时高速膨胀,在地下裂隙和断层等面状通道快速剪开底层涌出,造成岩体飞移、流动和扩散是产生灾害的重要因素。
- 赵京轶汤倩兰晓雯巴桑央金赵永
- 关键词:地震灾害气囊
- 2006年文安5.1级地震的烈度异常区初探被引量:3
- 2009年
- 2006年7月4日河北省文安县发生的5.1级地震是1998年1月10日张北6.2级地震后首都圈内最大的一次地震。该震震中烈度偏低,而远在100km以外的北京等地区却出现较高的烈度异常。本文根据首都圈数字强震台网及其烈度速报系统测定的地震动强度等值线图,对该地震的烈度异常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首都圈内3个烈度异常区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合震源的发震机理、地质结构和地震波射线路径等,分析了造成该次地震震中低烈度、小灾情,而外围烈度较高的基本因素。
- 张素灵赵京轶王建芳闻军苏桂武
- 关键词:文安地震烈度异常
- 基于WebGIS的地震目录数据发布系统研究被引量:13
- 2008年
- 介绍了ArcIMS的体系结构、特点及技术优势。构建了基于ArcIMS的地震目录等信息的发布系统,提出了系统设计的思想、功能、特点及实现的方法,并通过实例操作演示了基于WebGIS的地震目录数据发布系统。
- 侯建民刘瑞丰赵京轶任枭陈宏峰徐志国刘电清
- 关键词:地震目录WEBGISARCIMS
- 一种高精度石英晶体温度计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精度石英晶体温度计,包括:传感器、电缆以及主机,所述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机的输入端通过电缆连接,其中所述传感器为石英晶体传感器,用于感测温度,所述传感器的频率信号通过所述电缆传输至所述主机,所述主机用...
- 何案华赵刚邓卫平贾鸿飞卫清赵京轶
- 文献传递
- 一种高精度石英晶体温度计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精度石英晶体温度计,包括:传感器、电缆以及主机,所述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机的输入端通过电缆连接,其中所述传感器为石英晶体传感器,用于感测温度,所述传感器的频率信号通过所述电缆传输至所述主机,所述主...
- 何案华赵刚邓卫平贾鸿飞卫清赵京轶
- 文献传递
- 唐山地区剪切波速现场测试和室内测试值差异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本文对唐山地区两个典型场地分别进行了剪切波速的现场测试和室内测试,结果表明,剪切波速的现场测试值大部分小于室内测试值,二者相对误差基本保持在20%以内,且二者随深度的变化趋势相同。分析认为,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有土样的含水量变化、土样结构变化、软硬夹层的存在及现场测试环境。
- 方怡赵京轶吕悦军李爽
- 关键词:剪切波速现场测试含水量
- 一种地球物理勘探用的数据采集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球物理勘探用的数据采集装置,包括地质钻头、钻杆、横置电控推杆、采集器、伺服电机、采集钻头、采集孔和预留孔;所述地质钻头固定在钻杆的底部;所述预留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预留孔对称开设在钻杆的表面;所...
- 赵京轶
- 文献传递
- 中国高速铁路地震预警发展与展望
- 2014年
- 较全面分析了我国高速铁路所面临的严峻地震危险性,系统分析了目前我国高铁地震预警系统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在地震局与铁路总公司实现数据共享的基础上,我国高铁向基于P波预警系统的方向发展,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 陈宏峰赵京轶张素灵刘晓雨郭凯苗春兰荣华
- 关键词:高速铁路地震危险性预警
- 无人机在重大自然灾害中的应用与探讨被引量:47
- 2011年
- 重大自然灾害往往会造成重灾区信息通讯中断和道路交通破坏,灾情传递受阻将导致抢险救灾盲目部署,继而造成更大的损失和次生灾害。因此,获取灾情成为重大自然灾害抢险救灾的首要问题。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一种新工具,能够越过山川河流阻隔,通过摄影、摄像或其他遥感手段获取灾情。通过在北川县曲山镇等地震灾区进行无人机获取灾害信息实验,在2010年玉树地震抢险救灾工作中实现了高原灾区无人机首次航拍,获取的高清图片为划分灾区范围提供了重要依据。鉴于上述实践和探索,介绍了无人机性能和影响无人机摄影的诸多因素,如天气条件、无人机航带航迹和高度、航片重叠率、图片拼接及校正等,对相机与地面影像分辨率的关系进行了介绍,还通过航拍图片和地面图片比对,总结出建筑物倒塌破坏识别的基本要则。
- 陆博迪孟迪文陆鸣赵京轶谢周敏杨建军
- 关键词:无人机航空摄影汶川地震玉树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