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淑丽
- 作品数:40 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单层叉筒网壳结构的几何非线性静力稳定分析
- 2006年
- 通过跟踪网壳结构的非线性荷载—位移全过程响应,完整地了解了该结构在整个加载过程中的强度、稳定性以及刚度的变化历程,合理确定其稳定承载力,通过分析对单层网壳的静力稳定特性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 赵淑丽宋胜东韩孝栋
- 关键词:单层网壳静力稳定临界荷载
- 芯柱自密实混凝土与钢筋握裹强度的试验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采用拔出试验,对芯柱自密实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与钢筋握裹强度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光圆钢筋还是带肋钢筋,芯柱自密实混凝土与钢筋握裹强度均高于普通混凝土,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为自密实混凝土应用于芯柱提供了依据。
- 孟志良孙建恒白永兵李宏斌赵淑丽
- 关键词:自密实混凝土钢筋芯柱黏结力
- 等肢钢筋混凝土T形截面柱的合理配筋研究
- 2008年
- 采用数值积分法编制了T形截面柱正截面承载力非线性分析程序,对5种不同配筋的等肢T形截面柱,在不同轴压比下的Mx—My曲线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不同荷载角的极限弯矩变化规律,探讨了截面配筋对截面承载能力的影响,得出了等肢T形截面柱的合理配筋。理论计算值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二者吻合较好。最后,对等肢T形截面柱的工程设计提出了建议。
- 孙超申冬建赵淑丽
- 关键词:合理配筋数值积分法
- 一种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动力稳定性能优化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动力稳定性能优化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初始用钢量及初始稳定承载力;计算各节点的刚度,并对其依次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得到刚度序列;依次检查刚度序列中各节点的刚度值是否满足设定...
- 王军林孙建恒路维李红梅任小强赵淑丽郭华
- 点支承两向叉筒单层网壳结构非线性动力稳定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稳定性能是单层网壳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动力稳定是单层网壳稳定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对点支承两向叉筒单层网壳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在数值分析过程中,利用比例法调整地震作用的峰值加速度,采用B-R准则判定结构的动力稳定临界荷载.通过分析对点支承两向叉筒单层网壳的动力稳定特性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 赵淑丽孙建恒孙超
- 关键词:动力稳定地震作用
- 下部支承柱受冲击作用时单层柱面网壳的动力响应分析
- 2021年
- 为研究单层柱面网壳在下部支承结构受到冲击荷载作用时的动力响应,建立带有下部支承柱的36m×20m三向网格网壳,根据结构的应力和变形,将结构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为3种模式.分析了网壳在不同响应模式下的变形特征,并对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网壳结构塑性发展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冲击物的质量、冲击速度和冲击作用点的位置,讨论冲击能量和冲击高度对结构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冲击能量越大时,网壳变形越大;冲击动能相同时,冲击物质量越大时,网壳变形越大;冲击作用高度越大,结构受损越严重;冲击力的大小随冲击高度的变化为先减小后增大,且在高度最低时,取到最大值.
- 孙宏超王军林赵淑丽李红梅孙建恒
- 关键词:柱面网壳冲击荷载
- 一种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动力稳定分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动力稳定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计算量化单层球面网壳结构下部支承柱水平刚度系数;如果所述下部支承柱水平刚度系数小于或等于设定阈值,则考虑下部支承对单层球面网壳结构进行整体动力稳定分析;否则...
- 王军林李红梅任小强孙建恒路维赵淑丽郭华
- 文献传递
- 一种双向折板柱面网壳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折板柱面网壳结构,所述双向折板柱面网壳结构包括:多个棱脊构件及多个连接不同棱脊构件的节点构件;所述棱脊构件对应于由菱形单层柱面网壳结构模型两个对角线方向进行弯折形成的棱脊;所述节点构件对应于由所述菱形...
- 王军林孙建恒敦晨阳赵淑丽李红梅任小强郭华
- 新工科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混凝土结构设计类实践课程为例被引量:17
- 2018年
- 新工科人才培养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但由于新工科土木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和实践平台缺乏,严重影响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新工科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为出发点,从实践课程设置及教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及措施、实践培养的评判提升机制等方面,对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混凝土结构类设计能力进行了详细调查和研究。实践效果表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构设计能力显著提高,新的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卓越工程师。
- 赵淑丽孙建恒王军林徐晓
- 关键词:土木工程实践教学
- 多层地下室型钢支撑加固技术及有限元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某工程地下室为三层框架结构,为满足施工期间在其顶板上行走重型运输车辆的承载要求,采取型钢支撑对地下室进行加固。以地下室顶板混凝土梁跨中为主线布置观测点,每隔15 d进行1次变形监测,采用全站仪测定支撑柱柱顶标高及支撑梁跨中坐标,确保了地下室顶板上的车辆行车安全。
- 孙超赵淑丽柴文静
- 关键词:跨中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