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羲和
- 作品数:18 被引量:7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消癌平联合榄香烯抑制HeLa细胞增殖和对Bcl-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中药消癌平和榄香烯注射液抑制宫颈癌细胞HeLa增殖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eLa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细胞数为3×104/孔,100μl/孔),加入不同浓度的消癌平、榄香烯注射液及其混合液,收集不同处理组作用72h的HeLa细胞,通过细胞增殖抑制试验测定吸收度A值。结果:消癌平和榄香烯25~400μg/ml作用72h对HeLa细胞体外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消癌平及榄香烯各100μg/ml联合作用72h对HeLa细胞体外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且明显高于榄香烯或消癌平单药作用。消癌平和榄香烯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时均伴随有Bcl-2蛋白水平表达的下调。结论:中药消癌平和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应用抑制HeLa增殖作用优于单药,其机理可能与Bcl-2基因下调有关。
- 李凯丛秀峰赵羲和韩波
- 关键词:消癌平榄香烯宫颈癌细胞HELABCL-2
- 非编码RNA在人脑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17年
-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是近年发现的一类新型RNA,其共同特点是它们都能经基因组转录产生,但不产生蛋白产物,通过RNA水平调控执行多种生物学功能。哺乳动物基因组序列中绝大多数为ncRNA,其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 RNA)在人类脑部大量表达,参与胶质瘤染色质重构、介导修饰、转录调控、选择性剪切等生物过程。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脑部也被大量发现,在胶质瘤中部分miRNA表达异常升高,调控癌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或参与调控肿瘤形成机制和调控通路。另外,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和与PIWI蛋白家族结合的RNA(Piwi-interacting RNA,piRNA)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也可能发挥作用。
- 赵羲和滕浩刘啸白陈佳佳薛一雪
- 关键词:胶质瘤细胞人脑胶质瘤肿瘤形成转录调控胶质瘤组织INTERACTING
- 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进展被引量:10
- 2007年
- 赵羲和蒋贺宇
- 关键词:局部晚期乳腺癌化疗进展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炎性乳腺癌腋淋巴结原发病灶
- 一种抗黑色素瘤的苄基嘧啶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法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特定化学结构的化合物,具体为苄基嘧啶类抗肿瘤化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对以往合成的抗肿瘤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增加一些活性结构片段,通过拼合原理设计一系列具有苄基嘧啶母核的全新...
- 李馨阳杨跃辉马剑赵羲和李龙添张荠方秦宇茜
- 磷酸肌酸对阿霉素引起心肌损伤大鼠体内SOD、CAT和LPO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观察阿霉素导致心脏毒性的大鼠体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的变化,及磷酸肌酸(CT)干预后对这些指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与阿霉素等量的生理盐水;阿霉素组:实验中先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第4日开始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30min给予阿霉素(3 mg/kg),隔日1次,共给药7次;阿霉素+磷酸肌酸钠组:实验中先每日腹腔注射磷酸肌酸钠(300 mg/kg),第4日开始在腹腔注射磷酸肌酸钠30 min后腹腔注射阿霉素(3 mg/kg),隔日1次,共给药7次。处死大鼠后心肌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分别测定大鼠血清、心肌组织中LPO含量,SOD、CAT活性变化。结果磷酸肌酸干预阿霉素处理的大鼠后,降低了血清、心肌的LPO含量,增加了SOD、CAT活性,与阿霉素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见阿霉素组心肌纤维排列系乱,加入磷酸肌酸钠和阿霉素组心肌细胞结构正常。结论磷酸肌酸能够对阿霉素引起的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主要机制是磷酸肌酸能抑制氧自由基引起的心肌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LPO,增强抗氧化酶系SOD、CAT的活性。
- 赵力李午生李凯李琦董茜赵羲和田保玲
- 关键词:心肌损伤阿霉素磷酸肌酸脂质过氧化物超氧化物岐化酶
- 雌激素受体与人结直肠癌微血管密度之间的关系
- 2008年
-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肝转移灶、原发癌灶、癌周正常粘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α)表达情况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探讨二者之间关系。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伴肝转移32例作为实验组,不伴脏器转移33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结直肠癌原发癌灶、肝转移灶、癌周正常粘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及微血管密度。结果实验组癌周正常肠粘膜、肠原发灶、肝转移灶ERα表达分别为(23/32,14/32,5/32),对照组正常肠粘膜、肠原发灶表达分别为(21/33,13/33)。实验组肠原发灶(68.53±24.26)与对照组肠原发灶(62.98±25.71)微血管密度(MVD)均高于实验组正常组织(43.19±41.17)、对照组正常组织(51.32±21.82)和实验组肝转移灶MVD(29.53±9.27)。结论雌激素受体为对抗结直肠癌进展转移的保护性因素,在原发灶中的表达与MVD呈负相关,但在肝转移灶中MVD受ER影响不明显。
- 赵羲和刘磊邹华伟
-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结直肠癌肝转移微血管密度
- Gab1与PD-L1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免疫组化检测Gab1和PD-L1在胆管癌、癌旁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们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胆管癌组织70例,胆管癌旁组织30例,正常胆管组织30例。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Gab1与PD-L1的表达情况。结果:胆管癌组Gab1蛋白平均光密度分析值为0.165 7±0.025 1,癌旁组为0.145 3±0.017 7,正常组为0.102 1±0.011 5。胆管癌组PD-L1平均光密度为0.221 1±0.027 9,癌旁组为0.197 1±0.037 2,正常组为0.175 4±0.014 6。Gab1与PD-L1在胆管癌组、癌旁组、正常胆管组中表达均为逐渐减弱的趋势,有显著的组间差异(P<0.05)。胆管癌组织中Gab1与PD-L1表达呈正相关(r=0.301 1,P<0.05)。结论:Gab1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随PD-L1的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关系。Gab1与PD-L1蛋白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刘磊赵羲和田忠
- 关键词:胆管癌PD-L1免疫组织化学
- 环状RNA在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21年
- 恶性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恶性度高、难以安全切除,即使进行手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仍有90%患者复发。目前胶质瘤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其在早期诊断以及长期有效的治疗上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年来非编码RNA备受关注。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的发现,极大地补充了传统基因表达理论。circRNA的表达高,表达呈时空特异性及物种间保守性,其参与了多种肿瘤的发生,调控肿瘤发展。因此,本文就circRNA在胶质瘤中的表达、诊断、预后价值以及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展开综述,以期为胶质瘤的早期诊治寻找新的靶点。
- 赵羲和刘磊邹华伟
- 关键词:MICRORNA胶质瘤
- Gab1与SOD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ab1与SOD在胆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对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揭示胆管癌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6年1月~2010年5月胆管癌标本70例,30例癌旁胆管组织,30例正常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ab1与SOD的表达情况,对三组切片染色进行光密度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两项指标的检测数据分别进行t检验及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结果胆管癌组Gab1平均光密度为(0.1689±0.0268);癌旁组为(0.1471±0.0185);正常组为(0.1023±0.0119)。胆管癌组的SOD的平均光密度为(0.2205±0.0245);癌旁组为(0.1971±0.039);正常组为(0.1749±0.0151)。Gab1与SOD蛋白在胆管癌组、癌旁组、正常组表达均呈递减趋势,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胆管癌组织中Gab1与SOD表达呈正相关。r=0.247,P〈0.05。结论 Gab1与SOD蛋白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Gab1的含量与SOD的含量呈正相关。
- 刘磊赵羲和刘金钢
- 关键词:胆管癌SOD免疫组织化学
- 小剂量口服沙利度胺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凝血系统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服用小剂量沙利度胺前后凝血指标变化,以探讨小剂量沙利度胺是否能增加栓塞事件风险。方法:选取2008年至2012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292例,将患者按治疗过程中是否进行化疗分为化疗组(145例)与非化疗组(147例),均给予沙利度胺100mg每日一次口服。服药前和连续服用沙利度胺3个月、6个月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用4色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程度,自动分析凝血仪检测患者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比较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功能变化。结果:收治的292例患者,去除退组的55例,服用沙利度胺前后APTT、PT值、血小板活化程度均无显著变化。化疗组服沙利度胺前FIB为(3.4±0.92)g/L,DD值为(242.7±249.7)μg/L;服沙利度胺6个月后FIB为(3.9±2.4)g/L(t=-2.48,P=0.021),DD值为(354.2±236.1)μg/L(t=-2.1,P=0.047)。FIB、DD值较前升高,有显著意义。非化疗组FIB值较前升高,但无显著意义(t=-1.83,P=0.078),服药前DD值为(225.6±156.8)μg/L,之后为(267.3±206.7)μg/L,升高有显著意义(t=-2.69,P=0.012)。结论:小剂量口服沙利度胺不能影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血小板活化,亦不能影响内外源凝血因子,但有可能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几率。
- 赵羲和刘磊李午生赵力李凯
- 关键词:沙利度胺三阴性乳腺癌凝血功能血栓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