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永琼

作品数:34 被引量:129H指数:6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泸州市科技局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中医
  • 7篇疱疹
  • 5篇银屑
  • 5篇银屑病
  • 5篇荨麻
  • 5篇荨麻疹
  • 5篇疗效
  • 5篇慢性
  • 4篇寻常型
  • 4篇寻常型银屑病
  • 4篇皮炎
  • 4篇中西医
  • 4篇中医体质
  • 4篇疗效观察
  • 4篇发病
  • 4篇复发
  • 3篇带状疱疹
  • 3篇生殖
  • 3篇生殖器
  • 3篇生殖器疱疹

机构

  • 23篇泸州医学院附...
  • 5篇成都中医药大...
  • 4篇泸州医学院附...
  • 2篇泸州医学院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合川区中医院

作者

  • 34篇邓永琼
  • 23篇张剑
  • 21篇叶田
  • 15篇杨文信
  • 15篇杨春艳
  • 14篇胡祥宇
  • 10篇姚丽萍
  • 10篇柳研
  • 7篇杨茜
  • 2篇杨茜
  • 2篇刘宏杰
  • 2篇闫薇
  • 2篇欧阳永亮
  • 2篇袁雨来
  • 2篇郭在培
  • 2篇吴军
  • 1篇杨莉莉
  • 1篇李薇
  • 1篇张剑
  • 1篇杨春燕

传媒

  • 6篇新中医
  • 4篇中医外治杂志
  • 4篇河南中医
  • 4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山东中医杂志
  • 2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山西中医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甘肃中医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11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病1例被引量:2
2014年
患者女,49岁。颈项、躯干、四肢色素沉着斑15年,逐渐加重2年。患者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部分棘层变薄,基底细胞液化。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较多噬色素细胞浸润。根据患者的皮损、组织病理特点及其他相关检查诊断为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病。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病少见,本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了复习。
柳研张剑邓永琼叶田胡祥宇杨春艳姚丽萍
坏死性筋膜炎1例
2010年
邓永琼李薇闫薇刘宏杰郭在培
关键词:坏死性筋膜炎足趾坏死足背皮肤剧烈疼痛左足趾大疱
杨仁旭教授辨治慢性咳嗽经验撷菁被引量:1
2009年
杨仁旭教授辨治慢性咳嗽注重衷中参西,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重视疏肝,以治痰为要,常取得良好疗效。
袁雨来金锡凡邓永琼欧阳永亮
关键词:咳嗽医案
去疣酊的抗炎实验研究
2010年
目的:观察去疣酊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急性耳廓肿胀、蛋清液所致大鼠急性足跖肿胀,以及小鼠棉球肉芽肿等炎症动物模型,观察去疣酊对急、慢性炎症的拮抗作用。结果:中、高剂量的去疣酊对三种炎症模型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去疣酊可以抑制急性炎症及慢性肉芽组织增生,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杨莉莉邓永琼吴军
关键词:抗炎作用
从伏邪学说探讨带状疱疹的发病及治疗被引量:8
2012年
以伏邪学说为理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对带状疱疹的认识,从致病因素、邪伏部位、发病途径及治疗四个方面探讨带状疱疹的发病及治疗。带状疱疹的致病因素为伏湿、伏热之邪;其邪伏于少阴肾经;或因正气亏损,或因"新感引动"、季节更替,循少阳经外出而发病。与少阴相争,表现为神经节的炎症;与少阳相争,表现为皮肤的炎症。治疗上早期应以清肝泻火、解毒利湿为主,兼顾解表,并勿忘顾护阴液。
张剑邓永琼杨茜叶田胡祥宇杨春艳
关键词:带状疱疹中医病因与病机病位伏邪学说
儿童期异位性皮炎的发病与中医体质的关系
目的:观察分析儿童期异位性皮炎的发病与中医小儿体质类型及体质因素的关系,初步探讨中医体质理论在异位性皮炎防治中的运用。方法:收集128例异位性皮炎患儿,根据现权威体质分型法对患者进行体质分型和相关体质因素的调查。并对测评...
邓永琼
关键词:异位性皮炎中医体质分型体质因素
吴军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经验
2009年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急性带状疱疹患者疱疹消退后仍有神经痛,或疱疹发生后局部疼痛持续1月以上者,好发于年老体弱者,其疼痛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有文献报道PHN可持续达16年。PHN的治疗比较棘手,虽方法很多,但有确切疗效的很少。笔者导师吴军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遵循中西医结合的思路,辨证论治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灵活变通,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导师经验介绍如下。
邓永琼欧阳永亮袁雨来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异位性皮炎发病与小儿体质关系的临床调查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初步探讨异位性皮炎的发病与小儿体质类型及体质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128例异位性皮炎患儿,根据现权威体质分型法对患儿进行体质分型和相关体质因素的调查。并对测评所得结果分别根据饮食、性格、遗传过敏史、性别等进行统计,分析各种体质类型及体质因素与异位性皮炎发病的关系。结果:调查结果提示,异位性皮炎患儿的体质类型大体可分为均衡质、脾肾质Ⅰ型、脾肾质Ⅱ型、肺脾质Ⅰ型、肺脾质Ⅱ型五种体质类型,其中脾肾型最多。结论:异位性皮炎的发病与先天禀赋、饮食、性格等体质因素关系密切。将中医体质理论应用于异位性皮炎的研究,为探讨异位性皮炎的发病及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张剑邓永琼叶田胡祥宇杨春艳杨文信
关键词:异位性皮炎中医体质分型体质因素
误诊为湿疹的二期梅毒1例被引量:1
2010年
邓永琼闫薇刘宏杰王琳郭在培
关键词:二期梅毒湿疹误诊皮炎平软膏斑丘疹丘疱疹
穴位注射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将10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给予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地氯雷他定口服;对照组53例,仅给予地氯雷他定口服。治疗4周后,根据患者瘙痒程度、风团数量及大小等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于停药2个月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9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2个月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15.56%,对照组复发率为52.78%。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地氯雷他定口服能够明显提高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张剑邓永琼杨茜叶田杨春艳胡祥宇姚丽萍杨文信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穴位注射地氯雷他定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