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
- 作品数:15 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叠氮酸吸入毒性研究
- 1991年
- 大鼠和小鼠急性吸入2小时LC50各为248.2mg/m3和155.2mg/m3。一次吸入56mg/m3·小时,血液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抑制,但恢复较快。亚慢性毒性的明显毒作用浓度为25mg/m3。无作用浓度为5mg/m3。
- 马宝珊陈敬斌许清莲颜芝兰秦双胜武海明曾昭慧黄明芳邓海王志爽吕伯钦
- 关键词:吸入毒性过氧化氢酶
- 全文增补中
- 二硫化碳对大鼠脑诱发电位的影响
- 1991年
- 以递增浓度的二硫化碳(CS2)对大鼠动式吸入染毒6周。观察了大鼠的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REP)、闪光刺激视觉诱发电位(FEP)、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和坐骨-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发现视觉神经诱发电位是CS2神经毒性研究的非损伤性敏感指标。另外,结合神经功能的变化,同时测定其组织中铜、锌的含量,为研究CS2神经毒性的机制提供了线索。
- 邓海季新王志爽吕伯钦
- 关键词:脑诱发电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二硫化碳
- 全文增补中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对大鼠脑诱发电位的影响
- 1993年
- 本文用不同浓度一氧化碳对大鼠进行静式吸入染毒,测定了急性中毒大鼠视觉诱发电位(V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发现低浓度CO150PPm染毒2小时,大鼠CoHb含量达33%未能引起任何中毒症状或诱发电位的变化。可能是脑血流量的代偿性增加,减少了脑缺氧的程度。
- 吕伯钦邓海律嵩
-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诱发电位
- 氟硒联合毒性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 1996年
- 研究了氟硒对水生物大型水蚤和挠足动物及哺乳动物小鼠的联合毒性。在本实验条件下,NaF的毒性半数致死浓度LC_(50)(48h)对大型水蚤为390mg/L,对挠足动物为295mg/L,对小鼠半数致死量LD_(50)为260mg/L;Na_2SeO_3的毒性LC_(50)(48h)对大型水蚤为1.6mg/L,对挠足动物为15.3mg/L,对小鼠的LD_(50)为33.6mg/kg,这些结果呈一定的规律,且均是亚硒酸钠的毒性远大于氟化钠。氟硒联合作用水生物实验采用毒性单位法及相加指数法进行评价,动物实验采用Q值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氟硒配比浓度(剂量组合)低时或低硒高氟时的联合作用以拮抗为主,特别是对大型水蚤氟硒比为10:1时拮抗作用最强;高硒高氟时,尤其对小鼠的联合急性毒性以协同作用为主。
- 孙淑庄修瑞琴邓海曹静祥付迎春梁玉香
- 关键词:氟中毒硒联合毒性水生生物
- 氟硒急性联合毒性实验被引量:2
- 1996年
- 在与环境中氟、硒元素有关的地方病防治研究中,为探讨氟、硒共存条件下对机体的影响,并为'硒、氟联合作用研究'课题进行准备,用小鼠进行了氟、硒急性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急性毒性实验:亚硒酸钠对小鼠的LD_(50)(mg/kg)=33.6(26.7~42.0),LD_(10)(mg/kg)=18,LD_(100)(mg/kg)=70。氟化钠对小鼠的LD_(50)(mg/kg)=259.8(191.4~353.3),LD_(10)(mg/kg)=107,LD_(100)(mg/kg)=600。表明亚硒酸钠的毒性要比氟化钠的毒性大得多。联合毒性实验:将亚硒酸钠和氟化钠按3种不同比例组合后。
- 邓海梁玉香
- 关键词:氟硒毒理学联合毒性
- 砷作业工人神经电生理研究被引量:8
- 1990年
- 本文对50名砷中毒、25名砷接触工人进行了肌电和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查。对42名对照者仅作了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查。发现慢性中毒组纤颤波的检出率为34%,砷接触组为8%。砷中毒组的正中神经,腓肠神经和尺神经SCV 显著减慢;尺神经MCV 延长;而砷接触组仅见尺神经MCV 减慢。以神经传导速度最低限((?)-2SD)进行分析,其减慢的检出率较高。长期接触砷可致周围神经源性损害,恢复较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似为多见。神经电生理的测定可作为砷中毒的一项诊断指标,可检出早期砷对周围神经的损害。
- 吕伯钦邓海丁俊清徐新云
- 关键词:神经电生理
- 大鼠CS2亚慢性中毒对视神经毒性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 1991年
- 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采用递增浓度进行动式CS2吸入染毒6周,复制CS2中毒模型。染毒后视神经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及神经节苷脂含量明显降低,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视觉诱发电位(PREP,FEP)的各波潜伏期延长,这些结果提示CS2可引起视神经变性,以及CS2干扰视神经传导通路的传导功能;PRER或FEP可作为CS2中毒的诊断指标。
- 范玉明邓海吕伯钦
- 关键词:CS2中毒视神经职业眼病
- 叠氮化钠的毒性研究被引量:2
- 1992年
- 研究了叠氮化钠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结果表明,叠氮化钠是一种剧毒物质,可抑制过氧化氢酶,但恢复较快。亚慢性中毒的主要表现为后肢瘫痪,血压下降及体重减轻等。明显毒性作用剂量为10~15mg/kg,中等剂量(5mg/kg)可见血压下降、肝脏增大,而无害作用剂量为2mg/kg。过氧化氢酶的抑制可能是中毒的主要毒性作用之一。
- 吕伯钦曾昭慧邓海庞应发毕文芳王志爽孟慧林
- 关键词:叠氮化物毒性毒作用
- 振动觉阈值的测定方法及正常值被引量:1
- 1993年
- 介绍使用VibratronⅡ型振动觉测定仪测定双手食指和双脚趾振动觉阈值的方法。发现在健康成人中振动觉阈值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而男、女性别间和个体左、右两侧间均无显著差异。将105名健康成人按年龄分为20~30、31~40和41~60岁3组,其食指和趾的振动觉阈值正常范围分别为0.52~1.83、0.58~2.18、0.71~3.34振动单位(VU)和0.55~4.25、1.00~4.70、1.42~5.64VU。以此正常范围的上限为标准,对41名丙烯酸胺(AA)作业工人进行检查,振动觉功能减退的检出率为58.5%。而用临床上常用的音叉法检查时,在同组工人中检出率仅为36.6%。所以振动觉阈值测定是一种灵敏、准确、适用于现场筛选的感觉功能检查法。
- 邓海何凤生张寿林
- 关键词:振动觉阈值振动
- 41例丙烯酰胺作业工人临床分析被引量:12
- 1992年
- 对41名接触低浓度丙烯酰胺作业工人进行临床、神经肌电图与振动觉仪检查,发现多数工人四肢麻木,四肢远端振动党减退及痛觉减退分别占36.6%及53.6%,跟腱反射减弱和消失者为34%。四肢远端振动觉减退者为58.5%。神经肌电图检查显示神经源性损害者35例,其中临床诊断轻度慢性丙烯酰胺中毒13例。
- 张寿林何凤生王玉萍邓海杨师吴益群李学贵张贵成田国钧夏隆伯张向群
- 关键词:丙烯酰胺振动觉神经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