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秀梅
- 作品数:421 被引量:902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浅谈中国驯鹿种群被引量:4
- 2001年
- 中国驯鹿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是当地鄂温克民族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了有效保护和利用这一珍贵资源,针对饲养技术落后、管理粗放而导致中国驯鹿种群品质下降、数量减少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
- 邢秀梅杨福合苏伟林
- 关键词:种群饲养管理
- 家养梅花鹿品种Y染色体遗传多样性和父系遗传结构
- 为了全面研究家养梅花鹿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为家养梅花鹿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利用PCR直接测序法,测定了我国培育的家养梅花鹿品种和品系389头雄性梅花鹿Y染色体AMELY基因部分序列,针对测序得到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
- 周盼伊邵元臣刘华淼张然然王磊邢秀梅
- 关键词:Y染色体
- 文献传递
- 中国家养梅花鹿种质资源特性及其保存与利用的途径分析
- 作者以"种质资源"为中心,论述了中国家养梅花鹿的遗传背景,分析比较了以东北梅花鹿为基础人工育成品种(品系)的特征特性、生产性能,并对家养梅花鹿种间杂交的生物学基础、杂交后代的遗传性状和生产性能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中国家养...
- 胡鹏飞刘华淼邢秀梅
- 关键词:种质资源种间杂交
- 文献传递
- 中国环颈雉脂蛋白酯酶基因cDNA序列测定及组织表达分析
- 运用RT-PCR方法从中国环颈雉的总RNA中克隆了脂蛋白酯酶(LPL)基因的cDNA部分序列,然后运用Real-time PCR法检测了LPL基因在中国环颈雉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及不同品种间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中国环...
- 吴琼杨福合邢秀梅荣敏章秀婷
- 关键词:脂蛋白酯酶基因克隆
- 文献传递
- 用于鉴别梅花鹿华南亚种的分子标记、鉴别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鉴别梅花鹿华南亚种的分子标记、鉴别方法及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本发明用于鉴别梅花鹿华南亚种的分子标记,包括2个SNP标记位点,位于COX1基因372bp片段上,所述2个SNP位点在梅花鹿华南亚种中均...
- 邢秀梅董依萌王天骄刘华淼李洋张然然
- 鹿产品检测的研究进展
- 鹿产品是珍贵的中药材,市场上的存在着严重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现象,文中回顾了近年来鹿产品的几种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性状检测、显微检测、理化检测及分子检测方法等。指出了近年来鹿产品检测方面的主要进展,归纳了这些检测方法中的...
- 李欢霞邢秀梅杨福合
- 关键词:鹿产品理化检测分子检测
- 文献传递
- 蓝狐褪黑激素受体1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2010年
- 根据已知的蓝狐MTNR1A基因部分序列和狗的MTNR1A基因序列,借助Primer5.0引物设计软件,结合PCR引物设计优化条件,设计、合成引物。用基于PCR的96孔板筛选方法从蓝狐脾脏cDNA文库中分离获得阳性克隆,其序列与已知的蓝狐MTNR1A基因部分序列有100%的同源性,与已报道的狗、马、猕猴等动物的MTNR1A的cDNA分别有98%、88%、85%以上的同源性,推测该cDNA为MTNR1A的cDNA。蓝狐MTNR1AcDNA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Mel配体-受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生物功能提供了条件。
- 刘琳玲邢秀梅丛波杨福合
- 关键词:蓝狐
- 阿留申病貂表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
- 2019年
- 阿留申病作为水貂一种常见病,影响水貂的繁殖和皮张质量。为了分析表皮生长因子(EGF)基因表达是否与水貂阿留申病存在关系,更好地为品种选育提供依据。试验采用罗氏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对阿留申病貂和正常水貂的EGF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的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EGF基因在不同水貂的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健康水貂不同组织的表达量普遍高于阿留申病水貂,EGF基因在肝脏、脾脏中的相对表达量高,在心脏、肠中的相对表达量低。说明EGF基因表达与水貂阿留申病存在关系,该试验结果可为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 刘乃榕王全凯邢秀梅荣敏
- 关键词:水貂水貂阿留申病表皮生长因子
- 鹿茸间充质细胞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被引量:2
- 2010年
- 解剖梅花鹿鹿茸,取得间充质,经过胰酶消化,体外培养鹿茸间充质细胞。利用TRIZOL提取鹿茸间充质细胞总RNA,利用BD SMART技术构建鹿茸间充质细胞全长cDNA文库,测定该文库初级文库滴度为3.0×105 pfu/mL,扩增文库滴度为6.0×108 pfu/mL。插入片段长度大于500 bp。
- 施安国赵海平邢秀梅杨颖鲁晓平杨福合
- 关键词:鹿茸间充质细胞培养CDNA文库
- 饲粮蛋氨酸水平对繁殖期蓝狐繁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蛋氨酸水平对繁殖期蓝狐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健康雌性初产蓝狐1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蓝狐,均为单笼饲养。Ⅰ、Ⅱ、Ⅲ、Ⅳ和Ⅴ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0%、0.45%、0.70%、0.95%和1.20%蛋氨酸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2014年2月10日至2014年5月31日。结果表明:Ⅱ、Ⅲ和Ⅳ组蓝狐最先开始发情,也最早结束,Ⅰ和Ⅴ组蓝狐发情时间稍晚。受配率、受胎率均以Ⅱ组最高,Ⅱ组受配率分别比Ⅰ、Ⅲ、Ⅳ和Ⅴ组高出17%、3%、10%及14%。窝产仔数和初生个体重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初生窝重随着饲粮蛋氨酸水平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Ⅰ和Ⅱ组显著高于Ⅴ组(P<0.05);Ⅱ组初生成活率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0.45%蛋氨酸,即饲粮中蛋氨酸水平为0.98%时,可满足繁殖期蓝狐对蛋氨酸的需要。
- 郭俊刚张铁涛吴学壮刘志高秀华杨福合邢秀梅岳志刚
- 关键词:蛋氨酸繁殖期蓝狐发情时间繁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