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占林

作品数:78 被引量:244H指数:8
供职机构:龙岩学院资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天文地球
  • 26篇矿业工程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1篇地质
  • 19篇矿井
  • 18篇水害
  • 12篇电磁法
  • 12篇磁法
  • 11篇瞬变
  • 11篇瞬变电磁
  • 11篇瞬变电磁法
  • 10篇煤矿
  • 9篇矿井瞬变电磁
  • 9篇矿井瞬变电磁...
  • 8篇电阻率
  • 8篇矿井水
  • 8篇矿井水害
  • 7篇地质特征
  • 7篇煤层
  • 6篇地质灾害
  • 6篇水害防治
  • 5篇视电阻率
  • 4篇地质工程

机构

  • 72篇龙岩学院
  • 17篇福建省197...
  • 11篇成都理工大学
  • 9篇福建师范大学
  • 8篇中国地质科学...
  • 7篇中国矿业大学
  • 6篇安徽理工大学
  • 6篇福建省121...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福建省永春煤...
  • 3篇国土资源部
  • 3篇福建紫金铜业...
  • 2篇永春煤矿
  • 2篇安徽惠洲地下...
  • 2篇水发规划设计...
  • 1篇河南大学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韶关学院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作者

  • 77篇邱占林
  • 38篇吴超凡
  • 12篇鲍道亮
  • 10篇罗城
  • 9篇冯金炜
  • 8篇杨为民
  • 8篇许福美
  • 8篇郭新强
  • 7篇周维贵
  • 6篇黄聪明
  • 5篇陈栋
  • 4篇吴志杰
  • 4篇郭玉森
  • 4篇王磊
  • 4篇罗保荣
  • 3篇王世潭
  • 3篇刘耀华
  • 3篇刘明松
  • 2篇邹丹
  • 2篇刘盛东

传媒

  • 7篇龙岩学院学报
  • 6篇煤炭技术
  • 4篇中国煤炭
  • 4篇世界有色金属
  • 4篇煤矿安全
  • 3篇江西煤炭科技
  • 2篇地质科学
  • 2篇矿业安全与环...
  • 2篇矿床地质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工业建筑
  • 1篇矿业研究与开...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地质与勘探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15篇2016
  • 5篇2015
  • 9篇2014
  • 10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Levenberg Marquardt反演的福建小煤矿底板富水性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以福建黄土坑煤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并行电法技术,从三维探测数据处理角度阐述了Levenberg Marquardt反演原理及模型构建,并通过引入光滑约束模型以及自适应调节阻尼因子实施电阻率数据反演,由此获取了该矿采煤工作面底板下不同深度探测异常区视电阻率空间分布情况。研究表明:探测区域存在6个相对低阻异常区且富水性强弱参半,其中Dz1、Dz2、Dz6较弱;Dz3、Dz4、Dz5较强,呈现出浅部较深部强、北强南弱的特征,与钻探验证结果吻合,可信度高。
邱占林曾东富吴超凡吴超凡郭玉森刘鑫尧孙轶群
关键词:小煤矿
福建大田某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被引量:3
2016年
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的研究程度事关地质找矿成效的关键性问题.在简述区域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大田某铁矿床地质特征,并从成矿物源、岩性、层位、构造、岩浆岩及岩体后期蚀变作用与矿化关系等方面入手对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铁矿床矿体赋存于林地组与栖霞组之间的不整合面上的灰岩层位中,燕山早期的张地岩体是铁矿矽卡岩化的必要条件,其接触带附近的蚀变带是矿化及矿体赋存的必然条件.矿石类型主要为风化残余型褐铁矿,属热液充填型与接触交代型矿床.该研究可为矿区及外围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指导及技术参考.
邱占林吴超凡郭新强王磊陈万煌黄聪明
关键词:铁矿床地质特征
多方协同育人理念下“3+1”应用型培养模式改革——以龙岩学院地质工程专业为例被引量:6
2019年
"地行企校"多方协同育人作为"3+1"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指引理念,对实践成效起着决定性作用。在阐述多方协同育人理念和"3+1"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工程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改革思路,并以此探索了可供地方高校参考的六种实施举措。改革实践表明: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3+1"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是实现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
邱占林吴超凡吴超凡吴志杰鲍道亮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地方高校地质工程
张地西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原因分析
2014年
<正>福建省张地西铁矿区位于大田县太华镇张地村,距离大田县城约14.2 km。区内地层出露较为简单,由老到新依次为:石炭系林地组(C1l)、二叠系栖霞组(P2q)、童子岩组(P2t)及第四系(Q)。区域上其位于闽西南拗陷带的东北角,大田-龙岩拗陷带的北东端,处于政和-大埔深断裂带与东西间断裂带复合部位,清流-武平复式背斜东翼,永安-晋江断裂的西南侧。本区地质构造较复杂,主要有四条断层发育,且林地组地层总体上为一单斜构造,倾向NW,倾角16~37°。
邱占林吴超凡张剑龙罗城鲍道亮许福美郭新强陈栋
关键词:成矿不整合面栖霞组栖霞阶矽卡岩化矿体赋存
永定高陂煤矿主采煤层顶板特征及类型分析
2022年
顶板灾害作为福建省煤矿安全开采的主要制约因素,对矿井安全生产构成很大威胁。为了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以及优化升级顶板的管理,在分析高陂煤矿主采煤层顶板特征的基础上,从顶板岩性及其组合角度对其工程地质岩组、结构组合、沉积层序类型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总结。结果表明:高陂煤矿主采煤层顶板具有坚硬、较坚硬、软硬相间、软弱四种工程地质岩组类型;直接顶+老顶型、直接顶型、老顶型是该矿主采煤层顶板普遍的结构组合类型,而下软上硬型则是最主要的顶板沉积层序类型,矿压显现不强烈、不明显,来压强度不大、步距较小,是最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的顶板类型。
邱占林吴超凡吴超凡曾东富罗城罗城
关键词:矿压显现主采煤层
天湖山矿区官殊矿井小构造发育特征及其控煤作用
2017年
为研究官殊矿井小构造发育特征和煤层赋存规律及其关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该矿井的现场测量资料的统计和分析,结合应力分析法等综合研究表明:该矿小构造主要有高角度小型逆断层、不协调小褶皱、层间滑动构造,牵引构造等基本类型;小构造控制煤层的赋存,影响煤层的可采性,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组合性、伴生性等特征。
鲍道亮邱占林刘耀华
关键词:褶皱断层
电磁法技术联合探测矿井水害研究
矿井水害是福建煤矿安全生产中遇到的首要灾害,电磁法物探技术作为其有效的探测手段,地质应用效果显著。在简述矿井水害探测中应用比较成熟的直流电法、网络并行电法和瞬变电磁法的基础上,对福建某煤矿+40 m水平巷道迎头进行了上述...
邱占林吴超凡鲍道亮郭玉森刘耀华黄聪明
关键词:矿井水害直流电法矿井瞬变电磁法
北山煤矿地质构造对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在北山煤矿地质构造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矿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北山煤矿主采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受横弯褶皱和纵弯褶皱的双重控制,近SN、EW和NE^NEE向的高角度正断层对37#、39#煤层影响最大,岩浆岩影响程度相对较弱。该研究可为北山煤矿下一步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邱占林郭玉森沈在章许福美罗城陈万煌
关键词:地质构造煤厚
基于“3+1”人才培养模式的地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地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工科专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又具有明显的地方性、行业性和针对性等特点。文章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培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扎实的专业能力和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地质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和模块式实践教学方式。教学实践证明:"3+1"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切实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鲍道亮吴超凡吴志杰邱占林
关键词:地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罗厝山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及水害防治
针对罗厝山煤矿于1999年元月4日三采区+435水平发生透水事故,通过对该矿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重点从充水水源和导水通道两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并总结其发生水害的规律及突水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有针对性的防治水对策,...
周维贵邱占林吴超凡鲍道亮陈万煌
关键词:煤矿工程水害防治水文地质条件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