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中医
  • 2篇综合征
  • 2篇围绝经
  • 2篇围绝经期
  • 2篇围绝经期综合...
  • 2篇经期
  • 2篇绝经
  • 2篇绝经期
  • 2篇绝经期综合征
  • 1篇医经
  • 1篇证论治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癌术
  • 1篇乳腺癌术后
  • 1篇乳岩
  • 1篇术后
  • 1篇睡眠
  • 1篇睡眠障碍
  • 1篇中医病

机构

  • 4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4篇邵颖
  • 2篇韩玉环
  • 2篇刘冰
  • 2篇郭宗兵
  • 1篇杨际平
  • 1篇贾东辉

传媒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乳腺癌术后放化疗后睡眠障碍40例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放化疗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乳腺癌手术治疗后放化疗后睡眠障碍患者40例,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14d。观察总有效率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80.00%,治疗后PSQI总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放化疗后睡眠障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邵颖杨际平郭宗兵
关键词:睡眠障碍乳腺癌术后放化疗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不寐乳岩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特点探讨被引量:29
2013年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进入围绝经期的女性数量越来越多,而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导致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统计[1]我国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已达1亿之多,严重影响部分女性的生活质量,已逐渐被社会所重视。现代医学以激素替代疗法[2]为主,疗效明确,能够有效改善症状、预防和治疗绝经期后骨质疏松及心血管疾病,但长期应用可以增加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发生;增加血栓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的风险。
韩玉环刘冰邵颖贾东辉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
杨际平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经验撷萃被引量:3
2020年
依据中医理论及临床经验,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用药特点方面概述并分析杨际平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经验,杨师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密切相关。本病总属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治疗首当辨发作期与缓解期,其次辨寒热,进行针对性治疗。并附有病案举例,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期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郭宗兵郭广红邵颖邵小梅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辨证论治名医经验
中医临床证侯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与人体甾体激素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中医绝经前后病位与病性证素表现、情志背景及相关甾体激素的变化。方法:选择87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通过辨证要素数据积分分析法,观察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病位、诊素和情志变化情况,并考察患者甾体激素水平。结果:统计组别中,肝部病位证素频数比例最高,较其他脏器有显著差异性(P<0.05),而肾脏频数比例也明显高于心、肺、脾三脏(P<0.05);在病性证素比较下阴虚频数大于血虚、气虚、热、湿、阳亢(P<0.05);气滞频数高于阳亢、阳虚(P<0.05);血虚频数高于阳虚、阳亢(P<0.05);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情志变化有明显差异性,以悲伤、愤怒与忧郁为多见;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卵泡雌激素、黄体生成激素、FSH/L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位病变涉及腑脏主要为肝、肾;中医临床表现特征为虚证多见、其以血亏、气滞、阴虚等最为常见。而情志背景和相关甾体激素的不同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多种参考。
刘冰韩玉环邵颖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甾体激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