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元超
- 作品数:17 被引量:6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观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对胆囊、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实施的43例(包括EST,ENBD和网篮取石术等)联合治疗的方法和经验。结果手术成功40例,成功率为93%。对胆总管结石内镜取石治疗成功率为95.2%,ERCP并发症2例(4.65%),高淀粉酶血症1例,乳头切开处出血1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ERCP和EST的应用是当前LC手术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最佳手段,对提高LC的成功率和减少LC的并发症,降低胆总管结石开腹手术的比率,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 郑元超夏焱黄明哲姜波健
- 关键词:胰胆管造影术内镜逆行括约肌切开术腹腔镜
- 下肢浅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后是否抗凝的回顾性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对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VLT)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术后是否需要常规抗凝治疗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例CVI病例资料,平均年龄为(52.6±5.52)岁,男性113例,女性89例。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患者79例(设为A组),术后未应用过低分子肝素的患者123例(设为B组)。所有患者随访时间3~12月。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1年以内的随访期间,仅A组有1例发生术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两组所有病例均无肺栓塞发生。A组B组两组间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回顾性临床分析提示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术后是否应用抗凝药物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没有显著性差异,权威结论尚需要进一步多中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结果。
- 杨广林黄晟郑元超
- 关键词: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无白蛋白受体鼠中源于移植肝非实质细胞的肝细胞功能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F344大鼠来源的肝非实质细胞(LNPCs)能否驻存于γ射线全身照射的先天性无白蛋白大鼠(F344alb)的骨髓,进而转化为产白蛋白肝细胞。方法研究分为5组:无细胞移植和γ射线全身照射组(组Ⅰ,n=5);接受γ射线全身照射,无细胞移植(组Ⅱ,n=5);移植1×10^7 LNPCs,无γ射线全身照射(组Ⅲ,n=5);γ射线全身照射后移植1×10^7 LNPCs(组Ⅳ,n=5);γ射线全身照射后移植1×10^7骨髓细胞(BMCs,组Ⅴ,n=5),8周后,处死大鼠。肝脏切片行白蛋白免疫染色,检测呈多于6个白蛋白阳性簇状分布的肝细胞群中提取的DNA和血清中白蛋白的水平。结果(1)生存率:接受LNPCs移植的γ射线全身照射F344alb(组Ⅳ)平均存活率83.3%,而仅γ射线全身照射的F344alb存活率为20.0%(组Ⅱ),同时接受BMCs移植的γ射线全身照射F344alb平均存活率的的达100.0%(组Ⅴ)。(2)白蛋白阳性肝细胞呈多于6个的簇状分布仅发现于γ射线全身照射后接受LNPCs或BMCs移植的肝切片中(组Ⅳ和组Ⅴ)。(3)从F344alb受体(组Ⅳ和组Ⅴ)骨髓细胞及肝脏切片中微切的呈多于6个白蛋白阳性簇状分布的肝细胞群中提取的DNA中可检测到正常的白蛋白基因序列。(4)组Ⅳ和组Ⅴ血清中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结论F344来源的肝非实质细胞能驻存于γ射线全身照射的F344alb的骨髓,进而在肝内转化为产白蛋白肝细胞。
- 夏焱姜波健张彪俞继卫郑元超稻恒光裕葛西真一
- 关键词:肝细胞白蛋白基因
- 综合救治法在重度肝脏创伤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提高重度肝脏创伤救治成功率的综合救治方法及合理救治流程。方法 我院 15年内收治的 46例重度肝脏创伤患者采取院前急救 ,术前多次检查确诊和手术治疗 ,就其院前、院后的综合救治法和救治流程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院前救治时间过长、术前无法明确诊断、伴 /不伴合并伤的严重肝裂伤致大量失血无法控制 ,以上三项与休克持续时间呈多元性线性正相关关系 (r =0 .5 5 ,t =3.38,P <0 .0 0 5 ) ,死亡率随休克持续时间增长而明显增高 (P <0 .0 1)。结论 缩短院前急救时间 ,迅速纠正休克 ,快速明确诊断并采用确定性手术 ,正确处理合并伤 ,是重度肝脏创伤的合理救治流程 。
- 张彪王大铮郑元超夏焱
- 关键词:创伤肝脏休克死亡率
- 慢性胰腺炎误诊为胰腺癌-例报告
- 1995年
- 慢性胰腺炎误诊为胰腺癌-例报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宝钢医院外科(201900)庄惠政,郑元超,王大 ,董立新患者男性,33岁。因反复中上腹疼痛一月余入院。疼痛与进食无关,疼痛有时呈绞痛性质,并出现畏寒、发热并发巩膜皮肤黄染,疼痛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
- 庄惠政郑元超王大董立新
- 关键词:胰腺炎慢性误诊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探讨如何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胆管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LC的6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预防胆管损伤的经验。结果 651例患者完成LC,中转开腹手术6例(0.91%),其中1例(0.15%)因Calot三角致密粘连误伤胆总管。术后胆囊床毛细胆管渗漏2例,每日经腹腔引流管引出胆汁性液体20~50ml,7~10d治愈出院。术后578例(包括中转开腹6例)患者获随访,随访率为87.98%,随访时间为2~24个月,平均14个月。23例患者剑突下隐痛,4个月内均自行消失,其余患者均未发现并发症。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正确仔细地处理Calot三角和适时中转开腹是预防LC术中胆管损伤的关键。
- 郑元超夏焱黄明哲
-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管损伤
- 儿童急性阑尾炎并发肾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张彪王大铮周令芳郑元超
- 关键词:儿童急性阑尾炎肾功能损害并发症
- 胆囊腺肌瘤病的MRI诊断
- 2012年
- 目的:结合临床表现和B超,探讨胆囊腺肌瘤病(GBA)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临床表现和B超检查可疑为GBA行MRI检查。结果:所有病例经手术证实为胆囊腺肌瘤病与MRI检查诊断完全一致,MRI能够发现B超不能检知的病变,且能够清晰显示病灶。结论:MRI能清晰显示GBA的病灶,对术前明确诊断GBA优于CT和B超。
- 郑元超丁小龙吴利忠夏焱杨广林
- 关键词:胆囊腺肌瘤病磁共振成像B超
- 成人钝性脾损伤88例治疗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成人钝性脾损伤处理中保守治疗的选择。方法选取88例成人钝性脾损伤患者,分为手术治疗、保守无效和保守成功3组,回顾性分析其保守治疗的情况并与手术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治疗62例,保守无效7例,保守成功19例。手术组CT检出腹腔积液量、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和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器官损伤分级均显著大于保守成功组(P=0.000、0.026和0.009),手术组的最低舒张压、最快心率、最低血红蛋白浓度和最低红细胞比容与保守成功组差异显著(P=0.044、0.003、0.038和0.008)。结论血液动力学状况稳定的轻中度钝性脾损伤患者适合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期间血液动力学状况不能维持稳定者需中转手术;急诊腹部CT有助于保守治疗的病例选择。
- 苏震东吴巨钢倪晓春黄明哲郑元超姜波健
- 关键词:脾损伤非手术治疗成人
- 骨髓细胞移植改善宿主肝细胞功能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细胞(BMCs)移植能否提高严重肝功能损害合并再生障碍的同种先天性无白蛋白大鼠(F344alb)肝再生和修复能力。方法F344大鼠为供体,F344alb受体鼠接受Retrorsine(RS)1次/2周腹腔注射2次后4周行2/3肝切除(PH)。正常F344alb为组I(n=5);BMCs移植为组Ⅱ(n=8);RS/PH预处理为组Ⅲ(n=8);RS/PH预处理后BMCs移植为组Ⅳ(n=8);RS/PH预处理后肝实质细胞移植为组Ⅴ(n=8)。4周后行各组大鼠肝脏形态学和组化染色研究,检测肝功能,及肝组织和骨髓基因检测。结果(1)生存率:组IV75%,组V50%,组Ⅲ37.5%,组Ⅰ和组Ⅱ100%。(2)4周后组Ⅴ肝再生率(67.38±8.66)%显著高于组Ⅳ、Ⅲ[(55.31±8.69)%,(44.27±6.51)%]。(3)PH后1d,组Ⅲ、Ⅳ、Ⅴ血清TB、ALT显著升高;PH后2d,组Ⅳ血清TB、ALT显著下降。(4)组Ⅳ、Ⅴ肝组织切片白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白蛋白染色阳性肝细胞呈簇状分布。(5)F344来源白蛋白基因片段出现在组Ⅳ、Ⅴ大鼠肝组织内。(6)PH后2、4周,组Ⅳ、Ⅴ血清白蛋白显著升高。结论BMCs移植可提高严重肝损合并再生障碍受体鼠肝再生能力,保护肝功能,促进肝修复。
- 张彪姜波健夏焱郑元超稻恒光裕葛西真一
- 关键词:骨髓细胞肝细胞白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