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泽纯

作品数:10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子宫
  • 7篇子宫内膜
  • 7篇内膜
  • 7篇宫内
  • 7篇宫内膜
  • 6篇预后
  • 5篇内膜癌
  • 5篇宫内膜癌
  • 4篇肿瘤
  • 4篇子宫内膜癌
  • 4篇浆液
  • 4篇浆液性
  • 4篇浆液性癌
  • 3篇子宫内膜肿瘤
  • 3篇腺癌
  • 3篇病理
  • 2篇低分
  • 2篇低分化
  • 2篇受体
  • 2篇子宫内膜样

机构

  • 10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0篇郑泽纯
  • 9篇李小毛
  • 5篇叶辉霞
  • 3篇杨晓辉
  • 2篇叶敏娟
  • 2篇刘继红
  • 1篇王刚
  • 1篇林仲秋
  • 1篇陈建国
  • 1篇高慧娟
  • 1篇黄珊瑜
  • 1篇王佳
  • 1篇蒋慧云

传媒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国际妇产科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子宫内膜癌中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的意义
2015年
目的探讨单纯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对早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及术后辅助治疗的意义。方法对2000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64家广东省子宫内膜癌防治项目协作医院收集的3 415例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有无高危因素分为低危组(n=2 026)和高危组(n=1 389)。比较两组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与阴性患者预后及术后辅助治疗对阳性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①低危组中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和阴性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7.3%和98.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2.2%和96.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中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和阴性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5.7%和9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6.2%和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单纯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中,低危组行术后辅助治疗和未行术后辅助治疗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7%和95.2%,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2.3%和9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行术后辅助治疗和未行术后辅助治疗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4.4%和88.5%,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1.0%和85.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无合并高危因素的单纯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并不影响患者的预后,若合并其他高危因素提示预后不良,术中常规进行腹水细胞学检查仍是十分必要的。术后辅助治疗对改善无宫外转移的单纯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患者的预后意义不大。
杨晓辉李小毛叶辉霞叶敏娟郑泽纯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腹水细胞学预后
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分型归属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分型归属问题。方法:收集200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广东省妇幼安康工程子宫内膜癌防治项目医院高分化和中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grade 1 and grade 2 endometrioid endometrial carcinoma,G1EEC/G2EEC)4 026例,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grade 3 endometrioid endometrial carcinoma,G3EEC)619例,子宫浆液性腺癌(uterine serous carcinoma,USC)和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carcinoma,CCC)16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探讨G3EEC分型归属问题。结果:1G3EEC组与USC+CCC组的超重/肥胖(40.6%vs.37.7%,P=0.625)以及未产的比例(4.2%vs.2.5%,P=0.323)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低于G1EEC/G2EEC组;G3EEC组与USC+CCC组的绝经患者(64.1%vs.70.5%,P=0.127)、首发症状为腹痛和腹胀(4.7%vs.6.0%,P=0.481)以及手术病理分期为晚期患者的比例(32.8%vs.31.3%,P=0.720)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高于G1EEC/G2EEC组。2G3EEC组与USC+CCC组肿瘤局限于宫腔下部(14.1%vs.18.1%,P=0.279)、深肌层浸润(43.6%vs.39.8%,P=0.372)、淋巴血管间隙受累(9.4%vs.11.4%,P=0.425)、宫颈间质侵犯的比例(23.6%vs.21.7%,P=0.607)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率(24.7%vs.24.3%,P=0.927)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高于G1EEC/G2EEC组。3G3EEC组与USC+CCC组的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544和0.939)。Cox回归分析显示,G3EEC组的生存时间(HR=4.147,95%CI:2.573~6.683,P〈0.001)和无进展生存时间(HR=3.365,95%CI:2.300~4.923,P〈0.001)低于G1EEC/G2EEC组。结论:G3EEC与USC及CCC有相似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而不同于G1EEC/G2EEC,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归为Ⅱ型子宫内膜癌更为合理。
郑泽纯李小毛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组织学临床病理学预后
子宫浆液性癌10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子宫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广东省子宫内膜癌防治项目101例子宫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子宫浆液性癌占同期子宫内膜癌的1.7%,患者的发病平均年龄(56.2±10.3)岁,多发于绝经后妇女(67.3%)。子宫浆液性癌术前的误诊率较高(74.7%),容易与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混淆。术前CA125升高的患者多数为晚期(72.4%)。临床Ⅰ期患者术后分期升级占38.1%。无肌层浸润的患者中发生子宫外转移占38.5%。深肌层浸润占35.6%;淋巴血管间隙受累占16.8%;淋巴结转移占29.7%,其中无/浅肌层浸润占47.4%。86.2%的患者p53呈阳性。术后复发以远处转移为主,占77.3%(17/22)。子宫浆液性癌的5年总体生存率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4.9%和67.9%;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浆液性癌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15,P=0.001)。结论子宫浆液性癌发病年龄较大,多见于绝经后女性,术前病理误诊率高,易于发生子宫外转移,术前CA125升高对预测子宫外转移有一定意义。p53阳性是其重要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复发以远处转移为主,淋巴结转移是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李小毛郑泽纯叶辉霞马利国刘继红林仲秋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浆液性癌淋巴结预后
广东省部分医院10081例子宫内膜癌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0年至2010年广东省62家医院确诊的EC病例10 08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C的平均发病年龄(52.8±9.3)岁。≤45岁,>45~60岁及>60岁构成比分别为19.3%,64.2%,16.6%。各年份平均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11=0.097);EC发病例数与年份呈正相关(r=0.964,P<0.001);≤30岁(r=0.857,P=0.001),≤35岁(r=0.866,P=0.001),≤40岁(r=0.952,P<0.001),≤45岁(r=0.952,<0.001)患者发病例数与年份呈正相关;各年份≤30岁(X^2=10.390,P=0.407),≤35岁(X^2=11.651,P=0.309),≤40岁(X^2=17.329,P=0.067),≤45岁(X^2=5:154,P=0.881)患者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份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629,P=0.083)。结论 EC的好发年龄为>45~60岁,其病例数呈逐年增多趋势,但其发病年龄无年轻化趋势。子宫内膜样腺癌为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其比例无明显升高或降低趋势。
李小毛叶辉霞叶敏娟杨晓辉郑泽纯
子宫浆液性癌与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比较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子宫浆液性癌(USC)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G3EE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子宫内膜癌防治项目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收治的101例USC患者和619例G3EEC患者,比较两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结果和预后。结果:1USC组和G3EEC组的发病年龄、未产、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首发症状(异常子宫出血)、临床分期Ⅲ或Ⅳ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病理分期Ⅲ或Ⅳ期、临床Ⅰ期术后分期升高、肿瘤局限于宫腔下部、深肌层浸润、腹水细胞学阳性、宫颈间质浸润、淋巴结转移以及大网膜转移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SC组P53阳性率(86.2%)高于G3EEC组患者(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USC组患者分别为74.9%和67.9%,G3EEC组患者分别为78.4%和7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3EEC患者与US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具有较多相似点,临床上应重视G3EEC的诊治与随访。
郑泽纯李小毛叶辉霞杨晓辉刘继红王刚陈建国
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
CA125在子宫浆液性癌诊断预测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CA125与子宫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广东省子宫内膜癌防治项目的子宫浆液性癌病例,对经术后病理确诊并有术前CA125检查的6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郑泽纯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浆液性癌CA125高危因素预后
糖类抗原125在子宫浆液性癌诊断和预测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与子宫浆液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经术后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的66例子宫浆液性癌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其术前CA125检查结果,分析子宫浆液性癌患者术前CA125阳性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病理分期为Ⅰ~Ⅱ期和Ⅲ~Ⅳ期子宫浆液性癌患者的术前血清CA125阳性率分别为22%(8/37)和72%(21/29)。Ⅲ~Ⅳ期子宫浆液性癌患者的血清CA125阳性率高于Ⅰ~Ⅱ期者(P<0.001)。有深肌层浸润、附件转移、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术前血清CA125阳性率分别高于无或浅肌层浸润、无附件转移、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均<0.05)。术前血清CA125阳性与淋巴血管间隙受累无关(P>0.05)。将病理分期、深肌层浸润、附件转移、淋巴结转移与血清CA125阳性率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期Ⅲ~Ⅳ期是CA125阳性的危险因素(OR=14.476,P=0.001)。术前血清CA125阳性和阴性的子宫浆液性癌患者间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子宫浆液性癌患者的术前血清CA125水平有助于预测其病理分期。
郑泽纯李小毛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浆液性癌糖类抗原125高危因素预后
卵巢肿瘤合并抗NMDAR脑炎——附110例病例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总结卵巢肿瘤合并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以及国内病例报告中的卵巢肿瘤合并抗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110例卵巢肿瘤合并抗NMDAR脑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血清和(或)脑脊液抗NMDAR抗体阳性。发病年龄10~35(24. 6±5. 7)岁; 60. 9%患者以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症状,主要临床症状可分为精神行为异常(97. 3%)、癫痫(83. 6%)、意识障碍(72. 7%)、自主神经功能障碍(64. 5%)、运动障碍(64. 5%)、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54. 5%)、记忆力障碍(31. 8%)。经过免疫治疗及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术后病理示97. 8%为卵巢畸胎瘤。手术组患者预后好于未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侧附件切除术组患者预后好于卵巢肿瘤剔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卵巢肿瘤相关抗NMDAR脑炎发病以精神-神经症状为主,对于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的年轻女性,临床医师应警惕抗NMDAR脑炎可能性,同时须积极对其进行肿瘤筛查;患侧附件切除术联合免疫治疗预后更佳。
蒋慧云李小毛叶辉霞郑泽纯王佳高慧娟黄珊瑜
关键词:卵巢肿瘤
子宫浆液性腺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子宫浆液性腺癌(uterineserouscarcinoma,USC)以往称为“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uterinepapillaryserouscarcinoma,UPSC)。随后病理学家发现.UPSC的结构有一定多样性,除了典型的分支乳头状结构,还可表现为腺管状结构,无论以腺管状或乳头状结构为主,生物学行为均相同;另外,UPSC存在核形态学(核分级高)与结构(分化良好的乳头状或腺管状结构)的不一致。
郑泽纯李小毛
关键词: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浆液性腺癌乳头状结构生物学行为病理学家核形态学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突变和临床意义
2012年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上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对于组织学分级较高或复发性的子宫内膜癌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此类患者5年生存率低,据文献报道,复发性子宫内膜癌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分子靶向药物在子宫内膜癌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
李小毛郑泽纯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突变分子靶向治疗分子靶向药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