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子宁

作品数:20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慢性
  • 7篇病毒
  • 5篇乙型
  • 5篇乙型肝炎
  • 5篇中医
  • 5篇祛毒
  • 5篇扶正
  • 5篇肝炎
  • 4篇携带者
  • 4篇病毒携带者
  • 3篇乙肝
  • 3篇乙肝病毒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证候
  • 3篇鼠肝
  • 3篇中医证
  • 3篇中医证候
  • 3篇流感
  • 3篇慢性乙肝
  • 3篇慢性乙肝病毒

机构

  • 16篇北京中医药大...
  • 10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北京市丰台区...

作者

  • 20篇郭子宁
  • 8篇张立平
  • 6篇黄象安
  • 4篇陈燕力
  • 4篇李安德
  • 3篇苌华颖
  • 3篇王晓才
  • 3篇赵洪杰
  • 3篇孙利红
  • 3篇董晓根
  • 3篇张志辰
  • 3篇崔宁
  • 2篇宋莹莹
  • 2篇赵晶晶
  • 2篇刘晶
  • 2篇荣伟
  • 2篇陈丽如
  • 2篇彭龙
  • 2篇宋莹莹
  • 2篇赵晶晶

传媒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环球中医药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中医杂志
  • 1篇福建中医药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云南中医学院...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慢性化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一般导致以下6种结局:(1)HBs Ag自然转阴;(2)HBs Ag携带者;(3)慢性乙型肝炎;(4)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5)乙型肝炎肝硬化;(6)乙型肝炎肝细胞癌。后两者是慢性HBV感染者的主要致死原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是全球需要攻克的医学难题,阐明乙型肝炎慢性化机制是治疗的前提,近年关于其形成机制有许多研究,该文就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综述。
董燕黄象安郭子宁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性免疫应答病毒载量
柴芪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血清TNF-α和IL-6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柴芪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影响,探讨其延缓NAFLD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高脂饲料喂养造模,8周后,空白组与模型组各取8只处死取材,评价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每天给予柴芪汤5.67 g/kg灌胃,8周后,处死各组动物,检测血清AST,A LT,TG,TC,LDL-C,H DL-C,TNF-α及I L-6水平,空腹血糖(fast ing blood glucose,FBG)及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水平,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IRI);取肝组织,镜下观察病理形态。结果:高脂饲养8周后,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FBG,FINS及IRI水平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肝细胞脂肪变性;柴芪汤治疗8周后,大鼠血清ALT,AST,TG,TC,LDL-C,TNF-α及IL-6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较模型组轻,肝细胞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结论:高脂饲养8周后,NAFLD大鼠模型制备成功;柴芪汤可减轻NAFLD大鼠模型肝脏炎症反应和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下调炎性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降低血清TG,TC及LDL-C,改善胰岛素抵抗。
郭子宁张立平陈丽如彭龙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
扶正祛毒法延缓肝纤维化进展的时机探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扶正祛毒法延缓肝纤维化进展的最佳给药时机。方法采用CCl4皮下注射12周的方法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药组给予芪莲纤化汤治疗,并依据给药时间不同分为造模第1周(芪莲1组)、第4周(芪莲2组)、第7周(芪莲3组)3个给药组,西药治疗组(DDB组)从第1周的第1天开始给予联苯双酯滴丸治疗,观察不同组别、不同时期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LB)3项肝脏功能生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结果注射CCl4后,模型组大鼠一般状况逐渐变差,体重较正常组减轻,后期有腹水出现;第6周开始转氨酶显著升高,第9周末血清白蛋白明显下降;在第6周后出现明显的纤维间隔,肝小叶被破坏、紊乱,9周末肝内假小叶广泛形成。芪莲1组与DDB治疗组、模型组大鼠相比较:芪莲1组肝功能明显好于同期的其他各组,纤维化程度轻。芪莲1组与芪莲2组、芪莲3组大鼠相比较:芪莲1组肝功能好于其他2组。芪莲2组以上观测指标均好于芪莲3组。结论具扶正祛毒功用的芪莲纤化汤对CCl4模型大鼠纤维化进展有明显延缓作用,并且干预得越早越好。
张立平郭子宁赵晶晶宋莹莹张志辰郑宏
关键词:肝纤维化干预时机
芪莲纤化汤修复大鼠肝损伤作用机理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芪莲纤化汤修复肝损伤、延缓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50%四氯化碳橄榄油每周2次皮下注射、持续6周的方法制备大鼠肝损伤动物模型,中药组、西药组分别于造模开始时给予芪莲纤化汤12g/kg、联苯双酯滴丸2.25g/kg灌胃,每日1次。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1、2、3、4、5、6周末眶下采血,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并于第3、6周末,PLP液灌流后,取大鼠肝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芪莲纤化组、联苯双酯组大鼠4~6周末SOD含量升高,有显著差异;芪莲纤化组6周末MDA含量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芪莲纤化组大鼠肝组织6周时PCNA(+)细胞数量增加。结论芪莲纤化汤可以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促进肝细胞再生来减轻肝损伤的程度,其效果优于联苯双酯。
张立平赵晶晶王新祥郭子宁刘晶宋莹莹
关键词:肝损伤脂质过氧化肝细胞再生
舌苔与病、证探讨被引量:14
2015年
舌苔是中医诊疗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现代研究也证实了舌苔对疾病,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的提示作用。我们在临床中也体会到舌苔对脾胃功能的提示,总结出部分舌苔所提示的病理基础,并以相应治疗方法验证舌苔与病、证的关系,提出舌苔可以作为疾病早期提示的假设。结合当前对舌苔相关原理和变化机制研究,探讨舌苔与疾病和证候的关系,促进舌诊标准化、客观化,为舌苔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借鉴。
张昕洋郭子宁
关键词:舌苔消化系统疾病脾胃功能
张立平教授临床经验总结之消化系统疾病脾胃论治
张立平教授认为,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均可从脾论治,人体有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在不同年龄阶段脾胃功能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人体气血津液变化和脾胃"弱、实、盛、平均、衰"的变化规律密切相关。脾主肌肉,脾虚括约肌松弛,失去括约...
张嘉琰张立平郭子宁陈丽如
关键词:脾胃疏肝健脾
扶正祛毒法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的应用及展望被引量:2
2017年
慢性HBV携带者由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常隐匿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治疗需求迫切。西医发现其核心机制为免疫耐受但无干预手段,中医认识到其“正虚毒伏”病机关键与免疫耐受机制的相通性,以扶正祛毒立法,为免疫耐受期的慢性HBV携带者带来新的治疗前景。
郭子宁张立平黄象安
关键词:免疫耐受
甲型流感中医证候与体质类型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甲型流感患者中医证候与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甲型流感确诊病例151例,分别进行中医四诊资料的中医证候学调查和中医体质类型问卷调查,进而作出中医证候分析和中医体质类型判定。以各证候为因变量,9种中医体质类型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51例患者中卫分证136例(占90.1%),气分证91例(占60.3%),无营分证、血分证。在气分证中,阳明证52例(占34.4%),肺热证30例(占19.9%),少阳证40例(占26.5%),胸膈证10例(占6.6)%,湿阻证28例(占18.5%)。体质类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血瘀质>平和质>特禀质。回归分析显示,甲型流感气分证与平和质、特禀质呈负相关,与阴虚质呈正相关;阳明证与阴虚质呈正相关;少阳证与气郁质呈正相关;肺热证与痰湿质呈正相关;湿阻证与痰湿质呈正相关,与特禀质呈负相关;卫气合病证与阴虚质呈正相关,与特禀质呈负相关;单卫分证与平和质、特禀质呈正相关,与阴虚质呈负相关(P<0.05)。结论阴虚质、痰湿质、气郁质、平和质、特禀质是影响甲型流感患者中医证候的5种主要中医体质类型,发病时的中医证候与患者中医体质密切相关。
王晓才赵洪杰董晓根李安德陈燕力孙利红崔宁苌华颖郭子宁荣伟
关键词:甲型流感证候体质类型
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4种肝脏细胞对纤溶系统的调节
2010年
目的:探讨在大鼠肝纤维化发展过程中,肝细胞、肝星状细胞(HSCs)、Kupffer细胞和内皮细胞(ECs)对纤溶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1周2次皮下注射50%CCl4、持续12周的方法制备大鼠慢性肝纤维化模型;将肝纤维化不同时期的4种肝脏细胞进行分离;采用Northern印迹法及Western印迹法分别测定大鼠各类肝脏细胞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以及它的抑制物(PAI-1)和受体(uPAR)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Northern印迹法及Western印迹法分析均显示,在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HSCs和ECs均为PAI-1、uPAR的主要产生细胞,相比之下,HSCs产生更多。结论:在大鼠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HSCs和ECs对纤溶系统成分的产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而HSCs则是PAI-1、uPAR最主要的产生细胞。
张立平张志辰宋莹莹郭子宁赵晶晶
关键词: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纤溶系统肝脏细胞
代谢综合征血管内皮损伤炎性机制及中药干预研究
张立平王颖刘晶王红梅郭子宁张志辰姚玉璞陈丽如聂玮张嘉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类由于胰岛素抵抗引发多种物质代谢紊乱的临床症候群,最终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恶性事件的发生,发病率高,中医治疗有一定优势。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通过173...
关键词: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中医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