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志凤

作品数:136 被引量:1,132H指数:21
供职机构:浙江省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7篇期刊文章
  • 35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5篇农业科学
  • 19篇天文地球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7篇气候
  • 27篇杨梅
  • 23篇气象
  • 20篇茶叶
  • 16篇光合速率
  • 14篇茶树
  • 13篇气候生态
  • 13篇基于GIS
  • 12篇生态因子
  • 11篇气候变化
  • 10篇温室
  • 10篇GIS
  • 9篇冻害
  • 9篇气候生态因子
  • 9篇GIS技术
  • 8篇灾害
  • 8篇日进程
  • 8篇霜冻
  • 8篇气候资源
  • 8篇净光合

机构

  • 131篇浙江省气候中...
  • 34篇南京信息工程...
  • 25篇浙江大学
  • 9篇北京师范大学
  • 9篇中国气象科学...
  • 7篇浙江省气象服...
  • 5篇安徽省气象局
  • 5篇浙江省农业厅
  • 4篇福建省气象局
  • 4篇浙江省农业科...
  • 4篇环境遥感与数...
  • 4篇浙江省气象局
  • 4篇杭州市气象局
  • 3篇南京大学
  • 3篇山东省气象局
  • 3篇江苏省气象科...
  • 3篇上海市气候中...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2篇国土资源

作者

  • 136篇金志凤
  • 29篇李仁忠
  • 17篇景元书
  • 17篇王治海
  • 16篇姚益平
  • 13篇袁德辉
  • 13篇黄敬峰
  • 10篇李波
  • 9篇李永秀
  • 9篇肖晶晶
  • 6篇杨再强
  • 6篇胡波
  • 5篇冯涛
  • 5篇孙睿
  • 5篇杨太明
  • 5篇霍治国
  • 4篇陈惠
  • 4篇朱兰娟
  • 4篇徐伟燕
  • 3篇申双和

传媒

  • 16篇生态学杂志
  • 14篇中国农业气象
  • 9篇中国农学通报
  • 8篇浙江农业科学
  • 7篇农业工程学报
  • 5篇浙江农业学报
  • 4篇浙江气象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气象科技
  • 2篇科技通报
  • 2篇气象科学
  • 2篇气象与环境科...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2篇2006年全...
  • 2篇2008年全...
  • 2篇2010农业...
  • 2篇全国农业气象...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茶叶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8篇2019
  • 6篇2018
  • 8篇2017
  • 9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8篇2012
  • 11篇2011
  • 10篇2010
  • 4篇2009
  • 9篇2008
  • 9篇2007
  • 13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1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园艺作物发育期和采收期模拟模型的最优模拟路径
2023年
为了确定通用性园艺作物发育期和采收期模拟模型的最优模拟路径,该研究获取了9 a 58茬分期播种试验观测数据,分别以黄瓜(‘津优35’和‘津盛206’)、番茄(‘瑞粉882’和‘普罗旺斯’)、芹菜(‘尤文图斯’)、菠菜(‘大叶’)、香芹(‘四季’)、郁金香(‘粉色印象’、‘白日梦’、‘艾斯米’和‘夜皇后’)、茶叶(‘龙井’)为供试材料,依据作物生长发育与关键气象因子(辐射和温度)的关系,基于4类建模方法(温差法、积温法、生理发育时间法和辐热积法)构建了园艺作物发育期和采收期模拟模型,确定了模型关键参数,并以4种方式(平均值、最值均值、中值和逐步回归)集成模拟结果,最终确定模型最优模拟路径。结果表明:1)不同时间尺度发育期和采收期模拟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4.85~17.01 d,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ormalized root mean square error,NRMSE)为10.65%~16.31%;不同作物发育期和采收期模拟模型的RMSE为0.50~17.08 d,NRMSE为4.33%~20.24%,郁金香发育期模拟模型最优,黄瓜采收期模拟模型最优;不同模拟方法发育期和采收期模拟模型的RMSE为0.08~24.37 d,NRMSE为0.18%~54.81%。2)通过比较不同模拟方法的模拟精度,得出逐时优于逐日时间尺度,集成方法优于单一方法模拟,正弦优于线性温度响应模式,叶温优于气温温度形式,温度响应模拟需要考虑下限和上限温度。3)最优模拟路径为先选择逐时尺度、考虑生物学下限和上限温度的正弦温度响应模式和叶温温度形式构建模型,再选择集成法优化发育期(中值集成)和采收期(逐步回归集成)模型。研究结果为指导园艺作物智慧生产管理和高效利用农业资源方面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程陈李春李文明叶晨洋王岳胜赵承森丁枫华金志凤冯利平黎贞发
关键词:作物发育期采收期
华东地区耕作制度对积温变化的响应
根据华东地区1971—2004年农业资料和1961—2004年26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资料,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作物耕作制度和积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961-2004年华东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提前、终日...
李军高苹陈艳春陈惠杨太明黄敬峰金志凤彭代亮
关键词:耕作制度气候变暖
文献传递
茶叶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在采摘期的变化研究——以浙江省绍兴、松阳等产地主要茶树品种为例被引量:7
2015年
以浙江省茶叶产地(绍兴、松阳、龙坞和余杭)的茶树为研究样本,研究在采摘期不同茶树品种(即鸠坑、龙井43、福鼎大白和茂绿)品质成分含量的变化,并根据产茶区以加工绿茶为主的特点,以酚氨比作为茶叶的品质指标,评价了不同时期采摘茶叶的潜在品质。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与品种在采摘期间其主要品质成分变化存在差异,但其酚氨比变化比较相似,在谷雨前后其酚氨比相对较低,表明该时间点采摘的茶鲜叶所加工的绿茶品质较好。
吴婧徐平金志凤王岳飞
关键词:茶叶品质采摘期
杨梅生理生态的适应性被引量:10
2005年
梁森苗戚行江郑锡良饶建民金志凤陈良火孙伟琴包小梅
关键词:杨梅生理特性生态适应性
基于GIS的浙江省杨梅栽培综合气候区划
根据杨梅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确定了杨梅栽培的气候区划指标,并建立了各区划指标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模拟模型。借助浙江省1:25万地形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字高程模型(DEM)、1:5万数字化土壤图,综合考虑气候因...
金志凤邓睿黄敬峰
关键词:加权指数杨梅
文献传递
浙江农业气候资源分布与利用
浙江农业气候资源丰富,光热水组合较好,气候地带性差异较大,小气候类型多样,为浙江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立地环境。九十年代以来,浙江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作物品质,逐渐形成了以粮油为战略产业、蔬菜、茶叶、果品等十大主导...
肖晶晶金志凤李仁忠袁德辉毛裕定
关键词:农业气候资源
基于GIS技术的台风灾害对农业影响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
基于气象与气候学、农业气象学、自然地理学、灾害学和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等基本理论,从台风灾害对农业影响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出发,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构建台风灾害对农业...
胡波金志凤霍治国毛飞吴阳李仁忠
关键词:GIS技术
文献传递
浙江省早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及防御措施被引量:7
2011年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浙江省早稻高温热害的气象指标是日平均气温≥30℃和日最高气温≥35℃连续出现3 d及以上。根据这个指标和全省65个气象站气象数据,分析了浙江省早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及其对早稻产量影响。结果表明:除东部沿海、海岛和浙南部分山区外,其余大部地区高温热害均有发生,高温中心出现在金华地区;高温热害随时间变化呈加重趋势。可采取相对应的防御措施,尽量避免高温热害影响。
李仁忠刘海英李建业叶海龙余久红金志凤
关键词:高温热害防御措施早稻
江南地区茶树高温热害时空分布特征及风险区划被引量:10
2015年
为研究江南茶区茶树高温热害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风险区划。利用江南地区87个气象观测站1957-2007年逐日气象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茶树高温热害致灾的气象指标;利用Matlab,Arc GIS9.3及小波分析法统计并分析了51a高温热害的时空分布与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根据灾害等级发生的频次及强度,构建了高温热害风险指数,并利用该指数对江南地区茶树进行了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江南地区茶树轻度、中度、重度、总热害分布差异显著,基本上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2)分析期内,各级灾害年际变化幅度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3)各等级灾害存在明显的多尺度特征。(4)茶树高温热害发生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浙江金华—龙泉—衢州一带、江西景德镇—樟树—宜春以南大部分地区。该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南方茶树种植布局和气象灾害防御提供参考。
杨菲王学林杨再强金志凤韩冬孙擎
关键词:茶树高温热害风险区划
基于相对湿润指数的浙江省茶叶气象干旱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研究浙江省茶叶气象干旱的演变规律,为茶叶安全生产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浙江省6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50 a(1971—2020年)的逐日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数据,基于相对湿润指数、正交经验函数和小波分析法等分析浙江省茶叶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浙江省茶叶生产夏季干旱的强度和发生频率高于秋季,且均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中西部尤其金衢盆地的干旱强度和频率为全省最强,浙北地区次之,沿海地区最小。茶叶夏季干旱站次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秋季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2000年以后夏秋两季出现极端大范围茶叶气象干旱的年份增多。茶叶夏季和秋季干旱强度的正交经验函数第一模态表现为全省变化一致性,第二模态中沿海局部地区和内陆呈反相位变化,夏秋两季干旱强度的主模态时间序列分别存在2-6、2-4、6-10 a的振荡周期。【结论】浙江省在夏季和秋季出现茶叶气象干旱的频率在下降,但出现极端干旱的概率在增加,应重点加强茶叶主产区干旱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升防旱抗旱能力。
鹿翔韩芙蓉高昕瑜舒素芳陆德彪金志凤
关键词:茶叶气象干旱小波分析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