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生 作品数:42 被引量:162 H指数:7 供职机构: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两种麻醉维持方式对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鼻内窥镜手术出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两种麻醉维持方式对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Ⅰ或Ⅱ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35~54岁,ASA Ⅰ或Ⅱ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 组为全凭静脉麻醉组;B 组为静-吸复合麻醉组。两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气管插管后,A 组麻醉维持以丙泊酚及瑞芬太尼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前5 min 停药;B 组麻醉维持以吸入七氟醚,手术结束前5 min 停药。手术期间维持 BIS 值在40~60。麻醉诱导插管后至手术开始通过调节麻醉深度并辅以硝酸甘油及艾司洛尔适当降低 BP 并进行高容量血液稀释。记录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分别在手术开始前30 min(T0)、手术开始后30 min(T1)、90 min (T2)及手术结束后30 min(T3)采血测动脉血气、静脉血乳酸浓度、凝血功能。结果 A 组手术出血量(175±32)ml 明显少于 B 组(212±41)ml (P 〈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开始前15 min,两组 MAP 逐渐下降、HR 逐渐减慢,未见反跳性心率增快现象。两组患者各时点动脉血 pH、PaCO 2、静脉血乳酸浓度、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有助于减少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鼻内窥镜手术中出血量。 王宏梗 林群 陈东生 黄方 洪育明 黄建强关键词:鼻内窥镜手术 出血量 静脉麻醉 吸入麻醉 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胸段硬膜外阻滞后心功能变化 被引量:13 2002年 目的 观察冠心病心力衰竭 (CHF)病人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 (HTEA)前后脂质过氧化物和左心室舒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 4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均分为HTEA组 (n =2 4)及常规治疗组 (n =2 4) ,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CHF病人心脏舒缩功能的改善 :HTEA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P <0 0 5 ) ;MDA含量HTEA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 (P <0 0 1) ,SOD则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P <0 0 5 )。结论 HTEA治疗CHF病人对心脏舒缩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法 。 陈国忠 李中言 窦元元 王金华 陈东生 林秀真关键词:硬膜外阻滞 心力衰竭 CHF CHO 布托啡诺对癫痫患者颅内电极埋置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对癫痫患者颅内电极埋置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11月于我院神经外科行择期颅内电极埋置手术的癫痫患者10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五组。分别于术毕前30min肌注生理盐水(C组)、布托啡诺0.5mg(B1组)、1mg(B2组)、2mg(B3组)、4mg(B4组),采用VAS记录术后0、0.5、1、2、4、8、24h疼痛程度,并计算布托啡诺的半数有效镇痛剂量(AD50)。记录术后首次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拔管时镇静-躁动(SAS)评分、拔管后15min的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24h内的不良反应。结果 采用非线性拟合模型计算AD50为1.448mg。与C组和B1组比较,B2组、B3组和B4组曲线上面积(AACs)明显减少,术后24h内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或P〈0.05),B3组、B4组自主呼吸出现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1或P〈0.05),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SAS评分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与B2组比较,B3组、B4组AACs明显减少,术后24h内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B3组比较,B4组AACs明显减少,术后24h内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P〈0.01),自主呼吸出现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1);但SAS评分明显低于B2组(P〈0.01)。结论 术毕30min前单次剂量布托啡诺肌注可安全地用于癫痫患者颅内电极埋置术的术后镇痛,减轻患者麻醉恢复期因疼痛应激引起的躁动,其AD50为1.448mg。 高贤伟 吴黄辉 魏大岫 陈东生 陈国忠 卢韬关键词:布托啡诺 癫痫 术后镇痛 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 被引量:5 2004年 陈东生 曾健关键词:氯诺昔康 芬太尼 术后镇痛 静脉镇痛 联合用药 静脉全麻对鼻内镜手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2015年 目的观察综合措施基础上静脉全身麻醉对鼻内镜手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A组为静脉全麻组,B组为吸入全麻组。两组患者诱导气管插管后,A组以丙泊酚及瑞芬太尼持续泵注维持麻醉至手术结束前5 min停药;B组以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5 min停药。两组均行桡动脉置管测压和采血,综合措施包括:手术开始前15 min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及静脉注射蛇毒类血凝酶1.0单位。观察手术开始前30 min(T0)、手术开始后30 min(T1)、90 min(T2)及手术结束后30 min(T3)4个时间点的动脉血气、静脉血乳酸浓度、凝血功能变化。记录2组患者手术结束时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与T0比较,T1、T2、T33个时间点动脉血气、静脉血乳酸浓度及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综合措施基础上采用静脉全身麻醉有助于减少鼻内镜手术中出血量。 王宏梗 陈东生 林群 黄方 洪育明 黄建强关键词:鼻内镜外科手术 出血量 静脉麻醉 控制性低血压 全身麻醉对剖宫产术中孕妇循环和新生儿Apgar评分及血气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24 2013年 目的比较不同剖宫产麻醉方式对孕妇循环和新生儿Apgar评分及血气分析的影响,以期为优化剖宫产麻醉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在全身麻醉下行剖宫产的孕妇80例(全麻组)与椎管内麻醉失败后行全身麻醉下剖宫产的孕妇6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孕妇血流动力学、麻醉开始至新生儿出生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全麻组与对照组孕妇麻醉前后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与对照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7者的比例分别为96.3%(77/80)和75.0%(4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插管率分别为1.3%(1/80)和13.3%(8/60),新生儿脐动脉pH值分别为7.29±0.41和7.23±0.5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全麻组麻醉开始至新生儿出生时间分别为(8.3±3.2)min和(3.2±2.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身麻醉可安全用于剖宫产手术,合理用药、缩短新生儿出生时间,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王凤玫 许波 陈东生关键词:全身麻醉 剖宫产 APGAR评分 脐动脉血气分析 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 被引量:20 2004年 目的 比较氯诺昔康联合小剂量芬太尼与单纯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 选择行腹部及四肢手术后患者 180例 ,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6 0例 ,均以一次性镇痛泵 (1ml/h)行静脉术后镇痛。F组 :芬太尼 0 2 5 μg·kg 1·h 1;LF组 :氯诺昔康 15 μg·kg 1·h 1+芬太尼 0 1μg·kg 1·h 1;L组 :氯诺昔康 2 0 μg·kg 1·h 1。观察各组患者 6 0h内的镇痛评分 (VAS)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的静息镇痛评分在 12h内 ,LF组明显低于F组和L组 (P <0 0 5 ) ,而在 12h后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LF组和L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注射部位疼痛、头晕、嗜睡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 <0 0 1) ;三组中均无呼吸抑制或胃肠道出血发生。结论 用氯诺昔康复合芬太尼行术后静脉镇痛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的用量 ,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芬太尼或氯诺昔康。 陈东生 王宏梗关键词:氯诺昔康 小剂量 芬太尼 术后镇痛 静脉镇痛 应用输液测压法减少深静脉置管过程中的动脉损伤 2013年 目的深静脉穿刺置管时误置入动脉的发生率约为2%~4.5%,导致动脉损伤的发生率为0.1%-0.5%。使用输液测压法可以成功鉴别穿刺针是否刺人动脉,从而避免动脉置管和动脉损伤。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科5年来所有深静脉置管病例的穿刺过程和结果。结果观察期内共完成12021例深静脉穿刺置管。其中应用输液测压法958例。在5年观察期内,没有患者发生动脉损伤。结论深静脉置管时应用输液测压法可有效确认置管是否于静脉,从而避免动脉置管导致动脉损伤。 王银模 陈国忠 陈东生关键词:深静脉置管 动脉损伤 150例无痛人流术中不同配伍丙泊酚应用比较 2005年 陈东生关键词:无痛人流术 药物配伍 丙泊酚 氯诺昔康 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用于妇科开腹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研究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在妇科开腹患者术后静脉镇痛中的临床效应及副作用的发生率,并探讨氯胺酮的合适剂量。方法将99例在硬膜外麻醉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M组接受吗啡0.02mg/(kg.h),MK1组接受吗啡0.15mg/(kg.h)+氯胺酮0.04mg/(kg.h),MK2组接受吗啡0.15mg/(kg.h)+氯胺酮0.07mg/(kg.h)静脉术后镇痛治疗。分别于手术结束后6、12、24、36、48h记录疼痛、镇静评分、发生的不良反应(瘙痒、恶心呕吐、精神症状)。结果MK2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M组和MK1组在相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P<0.01),而M组和MK1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之间的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M组中恶心、呕吐、皮肤瘙痒(28.5%)明显高于MF2和MF1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中均未出现具有精神症状的病例。结论小剂量氯胺酮[(0.07mg/(kg.h)]在妇科开腹患者静脉术后镇痛中能够增强吗啡的镇痛作用,减少吗啡的用量,减少副作用。 陈东生 高贤伟关键词:氯胺酮 吗啡 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