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伦 作品数:5 被引量:17 H指数:4 供职机构: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趋化因子配体18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配体18(CCL18)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乳腺外科2009年12月至2012年6月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患者组织标本80例,良性乳腺病患者组织标本40例,另取良性乳腺病患者病灶周边的正常乳腺组织2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入组病例为女性。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方法,对标本检测CCL18的表达,并分析CCL18及Ki67在乳腺癌组的表达情况。结果 CCL18在对照组、良性乳腺病组均无表达,在乳腺癌组阳性率为71.25%(57/80);CCL18在乳腺癌组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个数呈正相关。CCL18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与Ki67无相关性(P=0.091)。结论 CCL18可作为乳腺癌的生物学指标,与乳腺癌的浸润性及转移有一定的关系,但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无关,对认识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张晓申 高进 郑文博 叶熹罡 唐炜 陈伦 潘凌霄 李君关键词:乳腺癌 KI67 miR-21及PDCD4在乳腺癌的表达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miRNA-21(miR-21)和其靶基因程序性细胞死亡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在乳腺癌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实时定量PCR检测8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miR-21和PDCD4的表达,并对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miR-21与PDDCD4的表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_s=-0.631(P<0.01);在远处转移组中miR-21的表达高于非远处转移组(P<0.001),PDCD4则低于非远处转移组(P<0.001);两者表达均与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相关(P<0.05)。miR-21高表达组和PDCD4低表达组患者有较长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miR-21高表达与PDCD4低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相关,可作为乳腺癌恶性程度的预测指标。 唐炜 叶熹罡 高进 陈伦 潘凌霄 郑文博关键词:乳腺癌 实时定量PCR MIR-21 PDCD4 腔镜辅助下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可行性。方法:连续收集2005-05-2008-12于我科行腔镜辅助下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腔镜组,82例)及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均配合直视下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或加做腋窝淋巴结清除术。患者术后定期门诊随诊,美容效果以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在临床分期、肿瘤所在象限、病理类型、前哨淋巴结(SLN)检出个数、SLN检出率、腋窝淋巴结检出个数、无复发生存率,以及总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较对照组的手术用时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总量少,术后引流时间短,腔镜组患者术后对胸部外观的满意度高。结论:腔镜辅助下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用于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美容效果好,而且肿瘤安全性指标与传统手术相当。 郑文博 叶熹罡 潘凌霄 林晓明 高进 陈伦 唐炜 张晓申关键词:前哨淋巴结 趋化因子配体18及微血管密度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配体18(CCL18)、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乳腺外科2009年12月至2012年6月,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患者组织标本51例,良性乳腺病患者组织标本42例,另取良性乳腺病患者病灶周边的正常乳腺组织16例作为对照组,全部入组病例为女性。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方法,检测标本中CCL18、CD34的表达。结果 CCL18在对照组、良性乳腺病组均无表达,在乳腺癌组有38例为阳性,阳性率为74.51%;CCL18在乳腺癌组的表达与对照组及良性乳腺病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在CCL18表达阳性的38例乳腺癌患者中,CCL18的表达水平随乳腺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P=0.02)。MVD在对照组为(5.92±2.76)个/HP,在良性乳腺病组为(7.58±3.53)个/HP,在乳腺癌组为(35.13±15.06)个/HP;MVD在良性乳腺病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95),而在乳腺癌组的表达较对照组以及良性乳腺病组均明显升高(P=0.00)。在乳腺癌患者组中,CCL18表达阳性组较CCL18表达阴性组,MVD表达显著升高(P=0.016)。结论 CCL18、MVD均是乳腺癌的生物学指标,CCL18与肿瘤微血管的形成和肿瘤的浸润性及转移有一定的关系,对认识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指导乳腺癌的诊疗、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高进 唐炜 叶熹罡 陈伦 林晓明 潘凌霄 张晓申 郑文博关键词:乳腺肿瘤 微血管密度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四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病例的临床与病理特点。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提示:突触素及神经元特异性稀醇酶的阳性率为100%;嗜铬颗粒蛋白A、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的阳性率为25.0%;CerbB2的阳性率为50.0%。随访时间为2~1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远处转移率为25.0%(肺部转移),无瘤生存率为75.0%。结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是罕见的乳腺恶性肿瘤之一,合理治疗有助于提高疾病的预后情况,今后还需要大样本量的长期随访试验对其生物学特性进一步研究。 张晓申 潘凌霄 叶熹罡 林晓明 陈伦 郑文博关键词:神经内分泌癌 乳腺肿瘤 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