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居渊

作品数:79 被引量:153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哲学宗教
  • 22篇历史地理
  • 6篇文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8篇清代
  • 15篇经学
  • 13篇乾嘉
  • 13篇周易
  • 13篇焦循
  • 10篇汉学
  • 10篇《周易》
  • 5篇学术
  • 4篇学术思想
  • 4篇今文
  • 3篇性灵
  • 3篇学术史
  • 3篇乾嘉汉学
  • 3篇乾嘉学术
  • 3篇乾嘉之际
  • 3篇清初
  • 3篇象数
  • 3篇理学
  • 3篇礼学
  • 3篇凌廷堪

机构

  • 59篇复旦大学
  • 19篇安徽大学
  • 4篇山东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74篇陈居渊
  • 1篇刘舫

传媒

  • 10篇周易研究
  • 7篇孔子研究
  • 7篇复旦学报(社...
  • 4篇学术界
  • 4篇中国哲学史
  • 3篇中国典籍与文...
  • 3篇徽学
  • 2篇湖南大学学报...
  • 2篇学术月刊
  • 2篇中共宁波市委...
  • 1篇文学遗产
  • 1篇理论学刊
  • 1篇浙江学刊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河北学刊
  • 1篇哲学研究
  • 1篇自然辩证法通...
  • 1篇文史哲
  • 1篇中国史研究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焦循《孟子正义》的易学诠释被引量:14
2000年
《孟子正义》是清代乾嘉学者焦循晚年的学术名著,自它公开出版以来,深受儒学特别是孟子研究者的重视和关注。本文则从易学的角度,考察、发掘焦循阐述《孟子》思想的易学内涵,认为孟子崇尚的所谓先王之道,是以易学中的通神变化之道,即“时”的观念作为其思想基础的,并藉此对孟子的经权思想作了易学的发挥,指出其具有调适和顺化先王之道的双重特征。焦循认为孟子的性善论也烙有易学"感而遂通之性'伪印痕,但在论证过程中,焦循却摒弃孟子的性善说,成为告子人性论的维护者。至于重塑孟子的理想人格,焦循终究未能翻出儒家在现世社会生活的背景下,以道德实践为根本内容来构建理想人格的旧轨。
陈居渊
关键词:焦循经权思想性善论
《白虎通》与清代经典诠释的礼制化
2017年
《白虎通》在清代被重新唤起与研究,不始于乾嘉学者,而是因为康、雍间学者基于对明清以来科举时艺的不满,所以开始重新研究这部著作,并且随着汉学运动的兴起,才蔚为大观。文章通过清人著名的八部经学著作的抽样调查与分析,论述了清代经典诠释中"礼制化"的基本特征。其特征体现了清代经典诠释回归汉代的经学语境以及对以往经典诠释资源的重新认识与有效的利用,在某种程度上展示出在经典诠释过程中不同经学信仰的重合,消解了长期以来清代有学术无思想的负面形象,不仅使经典本身获得新的意义,而且还使诠释者的视域与思想也获得了新的提升。考察清代经典诠释中"礼制化"的这一重要环节,不仅是我们今天总结古代社会儒学礼制化的得失的需要,同时也是探讨中华礼制文明的起源与形成的题中应有之义。
陈居渊
关键词:《白虎通》清代
清初的黄、吕之争与浙东学术被引量:4
2004年
清初的黄宗羲、吕留良之争,表面上看纯属个人行为,其背后正蕴藏着拥有宋人注疏而获得对经书解 释权的学术史意蕴,而黄宗羲等人的讲求经学活动,实与吕留良的学术意趣不同,这是当时特定的学术背景。
陈居渊
关键词:黄宗羲吕留良
毛奇龄与乾嘉经学典范的重塑被引量:8
2002年
毛奇龄是清初学界一位既极具社会影响而又是颇有争议的学者。自清人全祖望作《萧山毛检讨别传》 ,对他道德文章的抨击可谓不遗余力。乾嘉学者一般都研读其书 ,或暗袭其说 ,而对他的评价却持审慎的态度。乾嘉之际阮元、焦循、凌廷堪等人通过对毛氏学术的重新定位 ,并推尊其为清学的首创者 ,从而导致了乾嘉经学典范的重塑 。
陈居渊
关键词:毛奇龄典范
凌廷堪倡导复归古代礼学思想新探被引量:3
2007年
凌廷堪是清代乾嘉之际的著名经学家。他提倡复归古代礼学,其礼学思想是在由清初至乾嘉学术思想领域理学与礼学之辨、尊孟与崇荀之争、以古礼正今俗的学术氛围中形成的。他采用了考据的方法研究礼学,辨析理礼字义,目的在于剥离宋儒在古代礼学研究中所加进的非儒学的"理"的性质,以维护儒学的纯正。他的礼学思想未能开辟出新的学术规模,反而要退回到原始的礼学那里,其学术气象亦可谓狭而小也。虽然他已越出了乾嘉纯汉学研究的藩篱,但是他对乾嘉新义理学所起的实际作用仍是有限的。
陈居渊
关键词:凌廷堪乾嘉儒学考据
“尊闻”与“裁断”——章太炎论乾嘉学术吴学与皖学之异同被引量:2
2018年
关于清代乾嘉学术吴学与皖学的学术特色,章太炎曾经以"好博而尊闻"和"综形名,任裁断"加以区别,在学界影响很大。事实上,吴学的"好博而尊闻"恰恰是以易学为主体,以礼学为骨干,较为完整地构筑了清代汉学(经学)的研究范型。而皖学虽然"综形名,任裁断",但是走的同样是吴学的路子。过去一直把汉学家批评宋儒的语言视为反对宋学,事实上他们是在比较汉宋学术异同前提下作出的学术评判,辞语虽然激烈,但是不反对宋学本身,宋学在汉学鼎盛时期也未必完全退场,而是仍然具有一定的空间。
陈居渊
关键词:章太炎乾嘉学术
论焦循易学被引量:1
1993年
焦循是清代乾嘉时期的著名学者,他花费几十年的时间,写出《易学三书》。焦循的《易》学研究颇有自己的特色,为清代阮元、王引之等学者推崇,被誉为“石破天惊”之作,引起了当时学术界的震动。此后,皮锡瑞、章太炎也认为其书“独僻畦町”而“足以名其家”。焦循的《易》学究竟独特在哪里?前人往往语焉不详。本文旨在就焦循的《易》学体系和特色,作一些初浅的探讨。
陈居渊
关键词:焦循六十四卦易学研究乾嘉时期皮锡瑞
清代乾嘉之际的“新格物论”
2009年
陈居渊
关键词:乾嘉清代义理之学学术研究学术思潮
道在求其通,解经须性灵——一代通儒焦循的经学思想被引量:2
2007年
文章从“考据不是经学”、“实测与贯通”、“惟经学可以言性灵”三个层面,探讨了乾嘉学者焦循的经学思想。文章指出:焦循对当时“考据”学风的批评,体现了当时经学信仰与学术客体之间的某种紧张。焦循提倡实测与贯通,则开创了一种注重过程研究的经学研究方法。焦循强调无性灵不可言经学,走上了经学与子学的整合之路,为乾嘉以后经学研究转向多元化提供了新的经学诠释理论。
陈居渊
关键词:焦循经学考据性灵
论晚清儒学的“汉宋兼采”被引量:9
1997年
论晚清儒学的“汉宋兼采”陈居渊十九世纪中叶,中国儒学的发展起了急剧的变化,变化之大莫过于恢复西汉以来经今文学的传统,并以公羊今文学的形式和对先秦诸子的研究,打破了乾嘉以来考据学风束缚思想的桎梏。然而作为晚清儒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汉宋兼采”之学,随着晚清...
陈居渊
关键词:《文献通考》今文经学道问学尊德性经学研究古文经学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