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海
-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北石油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大锥段注气对液-液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针对油田含聚污水处理难度大的问题,利用CFD和多孔介质模型建立了旋流器内部流体的计算模型,数值模拟分析了大锥段注气旋流器内多相流体速度场和压力场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大锥段注气后,在旋流区和大锥段区的径向速度和流向溢流口的轴向速度明显提高,分离性能有所改善;产生的气浮选效应使混合液的分离难度降低,压力降减小,节约了能源。提出旋流器流场分界区的概念,研究表明在分界区注气能更好地改善分离效果,分界区的位置取决于旋流器的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
- 陈德海魏振禄蒋明虎赵立新
- 关键词:旋流器数值模拟
- 突缩突扩圆管内离散油滴运动行为及变形特性
- 2025年
- 离散油滴在变截面管道内的运动及变形特性是揭示两相流动机理的核心问题之一。以突缩突扩圆管内的离散油滴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高速摄像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不同入口雷诺数条件下突缩突扩圆管内的油滴运动行为及变形特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突缩突扩圆管内,当入口雷诺数相同时,随着离散油滴粒径的增大,管内入口端及突缩区压力增大,突扩区压力回升加快,且油滴最大变形量在细管段。当油滴粒径不变时,随着入口雷诺数的增大,管内离散油滴变形量越大,油滴在管道内初始破碎位置越靠近突扩双肩且破碎程度越剧烈。当Re=6.3×10^(3)时,油滴的变形量达到最大值0.84,初始破碎位置在距离突扩双肩33.2mm处。得到了不同入口雷诺数及油滴粒径条件下突缩突扩圆管内离散油滴的运动、变形及破碎规律,为地面原油集输管网中油水两相流混输强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 邢雷周晓庆蒋明虎蒋明虎李新亚赵立新
- 关键词:数值模拟两相流
- 旋流器两级串联用于含油污水深度处理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介绍了油田三次采油污水处理现状,描述了污水处理现场试验工艺流程及主要试验内容。通过水力旋流器的两级串联实现油田含油污水的深度处理,利用试验计算出的分离效率来优选每一级旋流器的结构类型,最终确定两级旋流器的组合方式及操作运行参数。试验表明,两级整体效率最高可达94%左右。
- 陈德海蒋明虎李刚赵立新李枫张勇
- 关键词:水力旋流器油水分离水处理
- 基于CFD的气液固三相分离旋流器结构优选被引量:6
- 2013年
- 根据气—液—固三相分离的物理模型,结合数值模拟分析,进一步开展了三相分离旋流器结构优选设计。通过改变倒锥长度比、倒锥大径、出液孔结构形式及排气口结构角度等研究其对旋流器脱气除砂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倒锥长度比、倒锥大径、出液孔结构形式及排气口结构角度等的变化对脱气除砂效果均有一定的影响。
- 陈德海罗雅君焦臣玉梁文义赵立新
- 关键词:旋流器三相分离数值模拟
- 变螺距式水力旋流器性能分析
- 2025年
- 为了进一步提高井下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性能,结合旋流分离原理与3D打印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变螺距式水力旋流器。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操作参数下的流场分布特性和油水分离效率进行了分析,包括入口速度、含油浓度、分流比。结果表明,变螺距式水力旋流器具有良好的聚结性能,可实现油水两相的高效分离。当水力旋流器分流比为30%,入口速度为0.50 m/s,含油浓度为2%时,其最佳分离效率为99.4%。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验证了变螺距式水力旋流器的结构可行性。
- 邢雷张嫄蒋明虎蒋明虎李新亚陈德海
- 关键词:3D打印聚结
- 高气液比井下气液旋流分离器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针对井下高气液比工况气液高效分离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旋流-重力耦合式井下气液分离器结构。结合实验研究、数值模拟及实验设计方法,对气液分离器结构参数进行显著性分析和优化设计,建立显著性结构参数与气液分离效率间的数学关系模型,确立了结构参数的最佳匹配方案。分析了入口流量、压力及气液比对气液分离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重力沉降与旋流分离的结合设计可以实现高气液比条件下的液相沉积,进而实现气液两相的高效分离。分离器的分离效率随着进液量升高而升高,增幅逐渐趋于平稳。随着气液比增大,分离效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得出该气液分离器的最佳进液量为42m^(3)/d,最佳入口压力2MPa,最佳气液比为700∶1,在最佳工况下分离效率为97%,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将为高气液比条件下气液分离装备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 邢雷关帅蒋明虎蒋明虎蔡萌赵立新陈德海
- 关键词:旋流分离流场特性气液比
- 采油用单螺杆泵排量的优化设计被引量:2
- 2013年
- 目前,大储量油田的螺杆泵采油存在排量局限性问题。建立螺杆泵排量的数学模型,采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对螺杆泵的排量进行优化设计,得到螺杆泵中定子螺距、定子橡胶外径和定子橡胶的最小壁厚(双边)之间的最佳关系式,及螺杆泵螺旋角的最优解。确定了螺杆泵排量的优化设计表达式;分析了螺杆泵的排量与定转子头数比和转子头数之间的关系。转子头数取值并不是越大越好,认为转子头数取6左右为最佳。
- 韩国有徐恒斌宋玉杰陈德海
- 关键词:螺杆泵排量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