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舒宁
- 作品数:9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饲料》编辑部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模式创新 瞩望生猪产业未来——访广东瑞昌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建康
- 2010年
- 1987年,24岁的袁建康,任职东莞大领山猪场场长。在他的领导下,大领山猪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中国出口活猪单价最高猪场",商品猪出口数量、经营效益连续多年位居行业前列。2002年,当国企改制的浪潮席卷而来时,大岭山猪场也完成企业改制,组建成广东瑞昌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二十几年来,瑞昌已从单一的原种猪场,发展成拥有种猪、商品猪、饲料、饲料添加剂、生猪屠宰、肉品加工等多个配套产业的综合性农业龙头企业,并在高端的出口肉猪市场创立了品牌。如今,业内对瑞昌模式已是耳熟能详。"养猪业,你们可能不是全省最大的,但是,应该是全省最强的,你们走了两个发展模式,一是公司+基地这种高端产业化发展模式,二是生态养殖模式,这种模式值得推广。"2009年,李容根副省长在视察瑞昌时,对瑞昌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正是这种模式,使瑞昌在养猪产业低迷、养猪户"赔"声一片的时下,却依然能够稳步发展。也许,瑞昌模式将成为养猪产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袁建康董事长低调、务实。采访当日,适逢广西农垦一家猪场老板过来洽谈基地合作事宜,原本定于广州的访谈,只好临时改在东莞,也正因如此,本刊记者才有幸与其一同前往。一路上,从他朴实却不乏激情的叙述中,记者领略到了这位企业家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 杨丽华李利陈舒宁
- 关键词:进出口生猪产业食品董事长原种猪场饲料添加剂
- 黄羽肉鸡的春天———广东黄羽肉鸡业发展现状新闻调查(一)被引量:2
- 2008年
- 说起黄羽肉鸡,它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通常指除白羽快大肉鸡外的全部肉鸡,既包括我国土生土长的地方品种,也包括部分导入外血的仿土鸡。广东历来是养鸡大省,也是鸡肉消费大省,素有“无鸡不成宴”之说。据广东省家禽业协会会长肖智远介绍,自1978年以来,广东省黄羽肉鸡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黄鸡生产一直以较快的速度稳定增长,年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
- 周洪罗宙纶周风珍李利庄捷生陈舒宁
- 关键词:黄羽肉鸡肉鸡业新闻调查仿土鸡
- 猪价不疯狂——生猪产业发展新闻调查(之二)
- 2008年
- 民以食为天,猪粮安天下。从远古人群"拘兽以为畜"开始,我国就开启了拘养、驯化野猪为家猪的历史。丰富的养殖经验和品种资源,使我国养猪数量稳居世界榜首,目前,生猪的饲养量和猪肉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50%左右。仅以广东省为例,2001年至2007年生猪年出栏数就超过3000万头的水平,生猪存栏数则保持在2000万头以上。在经历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等打击之后,中国生猪市场在2006年上半年依然低迷,下半年开始有所起色,2007年后迎来了"牛市"。作为畜牧生产、消费大省的广东,生猪、猪肉食品价格的振动更具代表性。据嘉禾生猪交易批发市场总经理黎桂炳介绍,猪价2006年6月份开涨,8月份涨幅最剧烈;2007年7月中旬广州生猪价格创出了16.6元/公斤的历史新高,12月下旬飙升至17.4元/公斤;2008年3月更是高达19.2元/公斤,一些市民接受媒体采访时已大呼"吃不起猪肉"。猪价的涨跌事关民生大事,牵动着整个社会的心,也引起各级省政府的高度关注。2008年9月在广东省农业厅召开的生猪生产形势分析大会上,陈福林副厅长明确指出,省农业厅为促进生猪生产,平抑物价做了大量工作:一是扎实落实国务院的相关能繁母猪补贴政策;二是出台了《广东省生猪生产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布局》及《广东省办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指南》;三是加强调研,分析形势,引导产业链相关行业降低生产成本,加强技术服务,为生猪生产提供有力支持;四是提供公共性服务,弥补市场不足,构建一个有利于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其实,不止是政府,养猪业、饲料业、动保业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市场"菜篮子"供应,推动生猪市场的稳定发展。为此,本刊集结专门力量,紧紧围绕"种苗—饲料—养殖—动保—加工—菜市"生猪生产消费产业链条进行专项新闻调查,通过对政府、企业、养殖户和个体�
- 周洪罗宙纶周风珍李利庄捷生陈舒宁
- 关键词:生猪新闻调查品种资源养殖经验饲养量
- 做老实人的事业——访加大集团廖方红董事长
- 2009年
- 上世纪90年代初,26岁的廖方红怀揣沉甸甸的创业梦想,在江西赣南这片土地上创建了赣南方大饲料厂(后更名为"加大集团")。企业凭借自创的优质乳猪熟化饲料、"饲料+种猪"的经营模式以及独特的营销策略,闯出加大人自己的道路,在行业内建立了一大优势品牌。短短15年,加大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以高新技术为主导,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畜禽养殖为一体的现代化农牧企业,旗下企业以猪饲料生产为主,并拥有2家国家级原种猪场。在广东、江西、湖南、福建等地有五个大型饲料生产基地。2008年饲料产销80多万吨,出栏加大种猪5万头,实现销售收入20多亿元。加大集团凭借优质的产品,雄厚的企业实力,2005年获得"国家免检产品"证书,2007年加大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值得一提的是,加大1996年研发的"乳猪熟化浓缩料"系列产品,被江西省科委授予"96科技新成果金奖产品",该产品经受住了用户的检验,为养殖户和企业带来了持续的效益。廖方红董事长向来精力充沛,作风干练,时常忙于市场调研,采访一事多次因故推迟,几经周转,人物采访最终还是在广东加大集团总部进行。廖董言语不多,但字字精辟,又不乏风趣幽默,并不像平时所见的那样严肃。其实,这种"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的行为理念恰恰是行业主流文化的一个缩影。在十几年的奋斗历程中,他始终信守着自己的人生箴言:"坦坦荡荡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 陈舒宁
- 关键词:大集董事长饲料厂营销策略乳猪
- 发挥科研协作优势 共筑禽病防疫城墙——华南农业大学廖明副校长专访
- 2009年
-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畜牧业的高速崛起,养殖行业已经开始迈向规模化生产阶段。与此同时,畜禽疾病的发生呈现出新的特点,疫情数量也有所增加。据相关部门统计,2008年,全年报告和公布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9起.与2007年相比有所攀升。发病家禽4万多只,死亡家禽1万多只,扑杀家禽70万只。虽然目前是禽病相对平稳的阶段,但禽病防控工作压力依然很大,完善疾病防控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 陈舒宁
- 关键词:禽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副校长城墙防疫
- 与时俱进 推动畜牧产业化发展
- 2009年
-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我国农业快速发展,产业化进程加快。产业化的概念已逐渐清晰,即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各级农政部门认真落实中央和农业部署要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广东作为全国畜牧业大省,其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进程尤为引人关注。2008年预计全省肉类总产量达411.96万吨,比上年增长6.8%;工业饲料产量1645万吨,比上年增长17.1%。生产体系不断完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基本实现,畜牧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但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说:"与有适当地引导和管理的行业相比,(快速成长的行业)有着紧张、脆弱以及隐藏的问题。"其实,随着规模化养殖水平的提高,以及一体化经营的推进,广东的畜牧业已经暴露出一些矛盾,比如产业化基础薄弱、经营运作机制落后、社会化服务体系落后等。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将放大这些矛盾:消费市场增长乏力导致畜牧、水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加大,养殖效益下降,部分企业的经营将陷入困境,甚至面临生死抉择。在形势不容乐观的形势下,如何加强畜牧业的协作联合,齐心协力度过难关?如何提高竞争力,解决畜牧业平衡、协调、健康发展等问题?已经引发了行业人的思考,也引起了政府、企业、农户的共同关注。
- 庄捷生陈舒宁
- 关键词: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猪价不疯狂——生猪产业发展新闻调查
- 2008年
- 民以食为天,猪粮安天下。从远古人群“拘兽以为畜”开始,我国就开启了拘养、驯化野猪为家猪的历史。丰富的养猪经验和品种资源,使我国养猪数量稳居世界榜首,目前,生猪的饲养量和猪肉消费量均占世界总量的50%左右。仅以广东省为例,2001年至2007年生猪年出栏数就超过3000万头的水平,生猪存栏数则保持在2000万头以上。
- 周洪罗宙纶周风珍李利庄捷生陈舒宁
- 关键词:生猪产业新闻调查饲养量存栏数
- 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疾病防控是关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所长吴淑勤研究员专访被引量:2
- 2008年
- 吴淑勤,女,研究员、水产养殖及病害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所长、院首席科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水产学会理事、农业部兽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水产学会鱼病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水生实验动物专委会主任。现主持国家863计划、"十五"国家科技攻关等重大项目多项。
- 陈舒宁
- 关键词: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员可持续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
- 专家献策 谈华南水产发展思路被引量:1
- 2008年
- 2008新年伊始,一场百年不遇的雨雪冻灾袭击华南水产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我们还没有从"5·12"地震灾害中恢复,台风雨水等异常气候又给华南地区水产养殖业者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加之汇率变化给水产出口市场带来的冲击,使得今年的华南地区水产业市场越发显得变幻莫测。作为我国主要水产品养殖基地的广东,在今年气候环境、市场等因素的影响下,水产市场形势一直难有上佳表现。如虾价缓升却供应动力不足,罗非鱼上半年严重减产,鳗鱼出口受阻,水产出口企业多数亏损;饲料原料价格一路疯涨,机械、人工、燃油涨价等造成的池塘费用增加,养殖成本进一步提高。面对这水产业内诸多的焦点,本刊特邀了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温小波教授,以及厦门大学硕士生导师、广州金水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鱼病专家马家好教授,请两位教授就2008年水产品市场加以评论,并对华南地区水产加工业拓展、养殖品种选择、疾病防治、水质改良、健康养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借本期话题引起行业对共通话题的交流和讨论,诚请业内有识之士的广泛参与。
- 陈舒宁
- 关键词:水产业水产养殖业地震灾害异常气候养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