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陆望

作品数:114 被引量:747H指数:18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天文地球
  • 33篇矿业工程
  • 33篇建筑科学
  • 6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地下水
  • 18篇煤矿
  • 16篇水化学
  • 16篇突水
  • 16篇含水层
  • 13篇地球化
  • 13篇地球化学
  • 12篇水文地球
  • 11篇数值模拟
  • 11篇水文地球化学
  • 11篇值模拟
  • 10篇水层
  • 10篇同位素
  • 10篇围岩
  • 8篇松散承压含水...
  • 8篇突水水源
  • 7篇隧道
  • 7篇煤层
  • 7篇采动
  • 7篇采动影响

机构

  • 90篇合肥工业大学
  • 33篇中国科学院武...
  • 25篇合肥学院
  • 18篇安徽理工大学
  • 14篇宿州学院
  • 8篇重庆大学
  • 4篇安徽建筑大学
  • 3篇安徽建筑工业...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淮北矿业(集...
  • 2篇教育部
  • 2篇武汉科技大学
  • 2篇淮南矿业集团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淮北矿业集团
  • 1篇安徽惠洲地下...
  • 1篇河北建设勘察...
  • 1篇合肥市建筑质...

作者

  • 117篇陈陆望
  • 26篇桂和荣
  • 25篇刘金龙
  • 21篇殷晓曦
  • 15篇王吉利
  • 8篇赵瑜
  • 8篇白世伟
  • 7篇汪东林
  • 7篇李圣杰
  • 7篇许冬清
  • 6篇宋晓梅
  • 5篇钱家忠
  • 5篇刘鑫
  • 5篇许光泉
  • 4篇孙尚云
  • 4篇韩东亚
  • 4篇赵杰
  • 4篇袁文华
  • 4篇倪建明
  • 4篇曾文

传媒

  • 10篇合肥工业大学...
  • 9篇岩土力学
  • 7篇煤田地质与勘...
  • 7篇煤炭学报
  • 4篇水文地质工程...
  • 4篇水电能源科学
  • 3篇岩石力学与工...
  • 3篇中国矿业
  • 3篇皖西学院学报
  • 2篇中国煤炭
  • 2篇煤炭技术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矿业安全与环...
  • 2篇煤炭科学技术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2篇地学前缘
  • 2篇地理与地理信...
  • 2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重庆建筑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3
  • 2篇2022
  • 10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1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10篇2013
  • 6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11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应力岩石局部化变形与隧道围岩灾变破坏过程被引量:8
2011年
为了研究深埋隧道围岩变形局部化与渐进破坏现象,运用FLAC3D三维显式有限差分法分析软件,基于摩尔-库仑剪破坏与拉破坏复合的应变软化模型,采用大变形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岩石试件在单轴压缩状态下局部化现象启动、发展直至试件最终破坏的全过程,进一步结合隧道物理模型试验,探讨了高应力条件下隧道围岩变形局部化与渐进破坏的关系,发现岩石材料表现出的软化性状与剪切带形成的结构软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围岩屈服区和软化带的分布规律找到高地应力隧道围岩渐进破坏的突破口,并指出岩体单元的弹性变形和单元屈服后岩体的塑性挤出是隧道开挖后收敛变形的主要原因。
赵瑜张春文刘新荣陈陆望
关键词:应变局部化破坏过程高地应力
基于饱和-非饱和理论的某土石坝渗流及坝坡稳定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土石坝的渗流场实际上是由饱和与非饱和渗流组成的统一体,而在实际工程中一般只考虑饱和渗流,这就使得计算结果与实际有所偏差。基于Geo-studio软件的seep/w和slop/w模块,以某土石坝为研究对象,对仅考虑饱和渗流与考虑饱和-非饱和渗流对坝体渗流及坝坡稳定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虑饱和-非饱和渗流情况下的浸润线位置相较单纯考虑饱和渗流情况下的高,坝体渗流量有所增加,最大渗透比降相对较小,渗透稳定性较好;但与此同时,在渗流计算基础上用极限平衡法求得的结果显示前者稳定系数较小,基于规范规定的饱和渗流计算获得的坝体稳定系数偏于不安全。
杨世武石勇唐昌金陈陆望
关键词:非饱和土饱和-非饱和渗流坝坡稳定分析
基于覆岩结构的近松散层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确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覆岩结构的近松散层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A:确定影响近松散层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的主控因素;步骤B:获取样本矿区地质资料中的主控因素数据;步骤C:根据主控因素数据生成训练样本,并使用...
陈陆望王迎新欧庆华彭智宏陈逸飞
文献传递
FAHP的改进及其在地铁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2021年
在应用传统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进行风险评估时,存在难以保证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要求且精度不高等问题,文章对原有的模糊互补矩阵构造过程进行改进,并通过约束规划解法得出权重后迭代来提高计算精度,以此建立新的模糊层次分析模型;以合肥金寨路地铁站为算例,应用该方法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风险等级评估,得出目标层和各准则层的风险等级,评估结果与现场实际相符合。
周侃东沈银斌胡众陈陆望张杰陈贺欣
关键词:地铁模糊综合评判风险评估
皖北矿区主要含水层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5
2004年
通过现场取样测试和对区域地质背景条件进行调查 ,研究含水层水化学特点与微量元素的相关关系 ,分析了微量元素与常规离子、pH值以及微量元素与地壳岩石中微量元素平均丰度的关系 ,为准确预测和判断突水水源 ,建立突水水源判别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宋晓梅桂和荣陈陆望
关键词:含水层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淮北煤田地下水微量元素贝叶斯多类线性判别分析被引量:11
2005年
在淮北煤田主要含水层水中微量元素及常规离子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微量元素Bayes多类线性判别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以As、Ba、Co、Cr、Cu、Se、V等7种特征微量元素为解释变量的Bayes多类线性判别函数中,Co与Cu对水源判别所起的作用较大,Ba最小。Ca2+、Mg2+、K++Na+、Cl-、SO42-、HCO3-等7种常规离子在判别函数中的系数绝对值相差不大。没有发现判别效果较强的常规离子,但经常规离子修正的微量元素Bayes多类线性判别模型具有很好的判别效果。
宋晓梅桂和荣陈陆望
关键词:微量元素淮北煤田地下水
灰色聚类分析在祁南煤矿综采地质条件综合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3年
从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祁南煤矿C10煤层影响综采地质条件的7个评价指标入手,对C10煤层进行块段划分,采用灰色聚类分析理论综合评价了各块段综采地质条件,得出了各块段的聚类类型。该理论分析的结果与采煤实际有很好的吻合性,该分析方法对今后的煤矿生产有一定的借鉴指导作用。
孙尚云陈陆望
关键词:灰色聚类分析地质条件煤矿综采设备采煤工艺
皖北矿区深层岩溶水微量元素主成分分析被引量:19
2004年
在皖北矿区采取了 2 2个深层地下水水样 ,测试Ag、Al、As、Ba等 2 0种微量元素 ,建立了主成分分析模型。根据元素相关性、特征值与累计方差贡献率 ,进行了地下水的微量元素主成分分析和地下水主成分解释。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皖北矿区主要突水水源 4个主成分的判别表达式 ,从而得出结论 :矿区地下水 ,特别是四含、太灰与奥灰 3个突水含水层微量元素的质量浓度与 4个主成分息息相关 ,可以简单地把第一、二、三、四主成分概括为地下水的溶滤作用、越流作用、河流补给作用、构造裂隙补给作用。
桂和荣陈陆望彭子成
关键词:微量元素主成分水源判别
临涣矿区突水水源标型微量元素及其判别模型被引量:19
2010年
利用示踪不同含水层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标型微量元素捕捉突水预兆期内的水文地球化学信息,建立判别模型分析煤矿重大突水水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课题利用任楼井田及所在临涣矿区其他生产矿井的长观孔、矿井出水点从上而下分别取第四系第四含水层、二叠系煤系砂岩含水层、石炭系太原组岩溶含水层及奥陶系岩溶含水层24个水样,测试了24种微量元素含量。通过分析4类主要突水含水层微量元素含量与聚类规律,得到了Be、Zn、Ga、Sr、U、Zr、Cs、Ba8种主要突水含水层的标型微量元素,建立了以标型微量元素作为解释变量的突水水源Bayes线性判别模型。以24个水样为训练样本,得到模型判别正确率达到了80%,并分析了区域水循环与水文地球化学演化对判别模型效果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
陈陆望桂和荣殷晓曦钱家忠潘乐荀
关键词:地下水突水水源
倾斜软弱地基上路堤的变形特征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基于强度折减有限元法,对倾斜软弱地基填方工程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考察.对比分析表明:水平软弱地基填方工程中地基的侧向位移和竖向沉降基本以中心轴对称分布,而在倾斜软弱地基填方工程中不再按对称分布,明显向路堤下坡脚处快速发展,地基的倾斜对侧向位移的分布影响很大;随着路堤的分层填筑,路堤稳定性逐渐降低,到填筑结束时稳定性达到最小值,且倾斜软弱地基的稳定性明显小于水平软弱地基;与水平软弱地基的向两侧坡脚处破坏不同,倾斜软弱地基为沿地基倾斜方向向下滑裂破坏,具体破坏模式与软弱层的厚度有关.分析还表明,若需要对倾斜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加固位置应位于侧向位移或位移增量为最大值处的下坡脚附近.
刘金龙刘洁群陈陆望
关键词:道路工程强度折减有限元法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