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露
-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马钱子粉制剂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药剂制备技术领域,是马钱子粉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制马钱子与乳香、没药按质量分数比1:0.25~1.5:0.25~1.5混合,再一起粉碎;或者是将制马钱子与乳香和没药的混合粗粉按比例混合,再一起粉碎;或者...
- 倪力军盖群张立国陈露王媛媛方聪颖王银亮张强祖郭燕子
- 文献传递
- 靶向降解CDK蛋白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异构体、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溶剂化物或前药。本发明的化合物是对CDK蛋白激酶具有优异降解活性的PROTAC分子。本发明的化合物为开发能靶向降解CDK的药物奠定了物质基础,从而具备...
- 李洪林赵振江钱旭红陈卓贺欢刘琪王洁陈露
- 制备工艺对腰痛宁胶囊质量、体外释放及毒理的影响
- 为了研究制备工艺对腰痛宁胶囊质量、体外释放及毒理的影响,本文采用不同方式制备腰痛宁胶囊组方中四味药材(制马钱子、乳香、没药、甘草)的粉末,对所制备粉末的粒径、微观形貌、毒理、活性成分含量及其体外释放进行了考察。主要内容如...
- 陈露
- 关键词:腰痛宁胶囊体外释放
- 本科化学计量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探索
- 2011年
- 本文介绍了我们在本科化学计量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的思考和探索。我们在教材的编写及授课中采用大量实例,演示将化学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并依托所在课题组在化学计量学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将化学计量学基本知识、理论与各类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改革教材内容、编写思路和授课模式,通过课堂思考题、练习题、反例、课下作业和指导大学生课外创新实验活动等方式,实现启发式教学,在课堂内外实现师生互动。上述教学改革和实践措施深受学生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倪力军张立国陈露
- 关键词:化学计量学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 马钱子粉制剂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药剂制备技术领域,是马钱子粉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制马钱子与乳香、没药按质量分数比1:0.25~1.5:0.25~1.5混合,再一起粉碎;或者是将制马钱子与乳香和没药的混合粗粉按比例混合,再一起粉碎;或者...
- 倪力军盖群张立国陈露王媛媛方聪颖王银亮张强祖
- 不同粒径马钱子粉中马钱子碱、士的宁的含量分析与比较被引量:12
- 2012年
- 为考察粒径对马钱子粉中活性(毒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制备了20~200目下的马钱子粉样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各样品的微观形貌,利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各样品进行定性鉴别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各样品中马钱子碱、士的宁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粒径下马钱子粉样品微观形态组成比例存在差异,而且马钱子碱、士的宁含量不同,马钱子碱(或士的宁)在部分样品中的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在马钱子药粉入药时,应严格控制其粒径,结果显示宜将马钱子粉的粒径控制在100~200目之间。
- 倪力军盖群陈露张立国
- 关键词:马钱子马钱子碱SEMTLC
- 作为CDK抑制剂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异构体、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溶剂化物或前药。本发明的化合物对CDK蛋白激酶具有优异的抑制活性,从而为开发靶向抑制CDK的药物奠定了物质基础,从而具备极大的产业化和商品化前景。<I...
- 李洪林赵振江钱旭红陈卓贺欢刘琪王洁陈露
- 两种粉碎方式下腰痛宁粉的毒理学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研究两种粉碎方式下所制备腰痛宁粉(马钱子、苍术、麻黄、土鳖虫、川牛膝、僵蚕、甘草、乳香、没药、全蝎)对小鼠急性毒性及耐受性的反应。方法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分析两种腰痛宁粉的微观形貌特征与粒径;以昆明种小鼠为受试对象,采用Bliss法测定两种腰痛宁粉的口服急毒LD50;对小鼠连续给药10 d后,于第11天给小鼠口服急毒LD50剂量的腰痛宁粉并继续观察7 d,记录体质量。采用显著性t检验分析小鼠17 d间体质量差异。结果马钱子单独粉碎与马钱子混合粉碎方式下的腰痛宁粉小鼠口服的LD50分别为314.00 mg/kg与229.68 mg/kg;前者的平均粒径大于后者。结论马钱子单独粉碎方式下的腰痛宁粉安全性略优。
- 陈露倪力军何婉瑛张立国
- 关键词:急性毒性耐受性小鼠
- 粒径对甘草粉末中甘草酸、甘草苷的影响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研究粒径对常用中药甘草粉末中活性成分(甘草酸、甘草苷)的质量分数及其体外溶出性能的影响,为甘草粉末的制备提供适宜的粒径范围。方法将甘草粉碎、过筛制成7种不同粒径规格的样品并进行其粒度测试和扫描电镜分析,采用TCL法对样品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分析样品中甘草酸、甘草苷的量及其体外溶出性能。结果样品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量随粒径减小而增大。2种成分的量在300~900μm、105~300μm及小于105μm这3种粒径间波动比较平稳,且粒径105~150μm样品有效成分有良好的体外释放度。结论在甘草粉末制备过程中,将粒径控制在105~150μm,可使样品中活性成分甘草酸、甘草苷的量较高、稳定并有良好的体外释放性能。
- 张立国闫志慧陈露倪力军
- 关键词:甘草甘草酸甘草苷粒径体外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