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刀应用于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110例临床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中使用效果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我院采用超声刀的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70~225 min ,平均205 min;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9~38枚,平均28枚;术中出血量为50~350 mL ,平均150mL ;术后3d腹腔总引流量为20~150mL,平均65mL ;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3~5d,平均4.1d;住院时间为6~9d,平均7.5d。结论超声刀运用于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安全、有效。 黄海啸 陈黎奇 曾长青 陈林昊 黄良祥 李建党关键词:腹腔镜 超声刀 胃癌 经腹膜外结肠造口对腹腔镜辅助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造口旁疝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经腹膜外结肠造口对腹腔镜辅助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APR)患者造口旁疝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74例行腹腔镜辅助APR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造口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经腹膜外结肠造口,44例)和对照组(经腹膜结肠造口,30例),比较两组的造口旁疝、造口皮肤黏膜分离、造口坏死及造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造口皮肤黏膜分离、造口坏死及造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造口旁疝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APR治疗直肠癌患者时采用经腹膜外结肠造口可明显降低造口旁疝的发生率。 陈黎奇关键词:腹腔镜辅助 乙状结肠造口术 造口旁疝 直肠癌 骶前引流联合皮下负压引流在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会阴部切口的处理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福建省立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辅助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治疗的8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采用骶前引流(骶前引流组),45例采用骶前引流联合皮下负压引流(联合引流组)。联合皮下组除放置骶前引流管外,于皮下置引流管一根接负压球,经会阴部切口侧前方另戳孔引出固定。皮下负压引流管置管2周、色清亮且连续3 d量少于15 ml,同时B超未见明显盆腔积液,且切口无红肿、水肿、愈合可,即予拔除。结果 全组男51例,女36例,年龄26~78(56.9 ± 10.8)岁。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骶前引流组放置骶前引流管4~13(8.0 ± 2.5)d;联合皮下组放置骶前引流管4~14(6.7 ± 2.4)d,皮下负压引流管放置14~24(15.8 ± 3.0)d。骶前引流组的一期愈合率为66.7%(28/42),联合皮下组的一期愈合率为91.1%(4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7.911,P= 0.005)。骶前引流组切口感染率为21.4%(9/42),联合皮下组切口感染率4.4%(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674,P=0.017)。结论 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会阴切口一期缝合采用骶前引流联合皮下负压引流对切口愈合的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黎奇 曾长青 池良杰 黄良祥 李建党关键词:直肠肿瘤 腹腔镜 动静脉结合给药的FLEP法治疗难以切除的晚期胃癌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为提高胃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观察动静脉结合的FLEP化疗方法对难以切除局部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选择30例难以切除的晚期胃癌,以FLEP法化疗。FLEP方案:5-FU 370 mg/(m2.d),持续静脉滴注20 h,第1~5天;四氢叶酸钙30 mg/(m2.d),静脉滴注,第1~5天;依托泊苷70 mg/(m2.d)与顺铂70 mg/(m2.d),动脉介入注射到癌肿所在部位,第6、20天。每5周重复一次,2、3个疗程后复查,以CT评价有效率。随访所有接受治疗的病例,总结中位数生存期、1、2、3、5年生存率。结果:30例中CT评价稳定5例,进展3例,均未行手术治疗;部分缓解21例及完全缓解1例,除1例部分缓解者未行手术外,余均行胃次全、全胃或联合脏器切除,淋巴结清扫采取D2、D2加转移淋巴结手术,手术切除率70.0%;CT评价有效率73.3%;中位数生存期18个月,1年生存率为76.7%;2年生存率为33.3%;3年生存率为20.0%;5年生存率为3.3%。结论:动静脉结合的FLEP法可提高晚期胃癌的切除率,使生存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陈黎奇 李国立 曹建民 许建 王绪林 李宁 黎介寿关键词:胃癌 新辅助化疗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不同临床特征的早期胃癌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及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的病例235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分区、肉眼分型、肿瘤大小、肿瘤侵犯深度、肿瘤分化程度、脉管侵犯、淋巴管侵犯以及神经侵犯等临床病理特征,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单因素分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35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1.9%;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侵犯深度、分化程度、脉管侵犯、淋巴管侵犯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02)和肿瘤分化程度(P=0.003)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胃下部癌,第6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8.6%);对于胃中部癌,第3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3.6%);对于胃上部癌,第1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4.8%)。结论对于肿瘤大小超过20 mm以及分化程度低的早期胃癌患者,不建议行内镜治疗。 池良杰 许超 王襄瑜 陈黎奇 吴健生 陈鸿源 郑羽关键词:早期胃癌 淋巴结转移 独立危险因素 手术治疗 回肠造口还纳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皮下负压引流球的应用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回肠造口还纳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切口留置皮下负压引流球防治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回肠造口还纳术的283例患者资料,对有可能影响切口感染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切口留置皮下负压引流球组患者与无留置皮下负压引流球组患者在切口感染率、甲级愈合率、换药次数和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术后共26例(9.2%)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5kg/m^2、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100min是回肠造口还纳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切口留置皮下负压引流球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保护性因素(P均<0.05)。切口留置皮下引流球组患者较无留置皮下负压引流球组患者切口感染率低(3.9%vs13.5%)、切口甲级愈合率高(90.6%vs61.5%)、平均换药次数少[(3.6±0.7)次vs(7.0±1.5)次]、平均住院时间短[(7.7±2.1)dvs(12.3±3.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BMI≥25kg/m2、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100min是回肠造口还纳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切口留置皮下负压引流球是防治回肠造口还纳术后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 陈鸿源 陈黎奇 夏浩沄 池良杰 薛芳沁 黄良祥关键词:切口感染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后出血19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后出血的原因,总结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610例。结果 610例患者中并发术后出血19例,其中15例为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出血,4例为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大出血。经保守治疗、手术、介入血管栓塞等综合治疗后,19例均治愈出院,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后出血原因复杂多样,血流动力学稳定可先保守治疗,一旦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必须给予紧急手术或血管栓塞等综合处理,以拯救生命。 黄海啸 陈黎奇 林达佳 池良杰 黄良祥 李建党关键词:腹腔镜辅助 胃癌 术后出血 血管介入栓塞 腹腔镜Roux-en-y吻合重建与毕Ⅱ吻合对减少胃炎、胆汁反流的效果比较 202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Roux-en-y吻合与毕Ⅱ吻合在减少胆汁反流、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82例施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吻合方法不同分为Roux-en-y吻合组48例(A组)和毕Ⅱ吻合组34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胃炎及胆汁反流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电子胃镜检查确定A吻合组胆汁反流、胃炎的发生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远端胃Roux-en-y吻合比毕Ⅱ吻合可明显降低术后胃炎及胆汁反流的发生。 陈黎奇 隋建 黄海啸 黄良祥关键词:胃癌 腹腔镜辅助 胆汁反流 胃炎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26例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术中平均出血量(105.77±33.25)mL、手术时间(148.96±27.96)min、淋巴结清扫数目(15.73±6.58)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64.77±14.98)h、术后进流质饮食时间(86.96±15.41)h、术后住院时间(7.73±0.78)d。1年生存率92.3%,2年生存率76.9%。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肿瘤切除术不仅具有可行、安全、有效,还具有应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黄海啸 陈黎奇 陈林昊 曾长青 黄良祥 李建党关键词:腹腔镜 右半结肠切除术 结肠恶性肿瘤 ERCC1和TS mRNA表达与胃癌化疗近期疗效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ERCC1/TSmRNA表达与胃癌患者术前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方法:对40例T3~4N1~2M0的进展期胃癌,给予动静脉结合的FLEE0X方案行术前化疗。化疗前以胃镜获取足够的新鲜胃癌组织标本以qRT-PCR... 陈黎奇关键词:胃癌 术前化疗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