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洪兴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2
供职机构:华北石油管理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储层
  • 4篇储集
  • 4篇储集层
  • 3篇砂岩
  • 2篇盆地
  • 2篇饶阳凹陷
  • 2篇二连盆地
  • 2篇凹陷
  • 2篇成岩作用
  • 1篇低渗
  • 1篇低渗透
  • 1篇低渗透砂岩
  • 1篇第三纪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学
  • 1篇岩石学研究
  • 1篇岩心
  • 1篇油藏
  • 1篇油气
  • 1篇油气储层

机构

  • 5篇华北石油管理...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 1篇华北油田

作者

  • 6篇陶洪兴
  • 2篇方少仙
  • 2篇朱连儒
  • 2篇张以明
  • 1篇侯方浩

传媒

  • 4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年份

  • 2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1
  • 1篇198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二连盆地蒙古林砾岩油藏岩石学研究被引量:1
1989年
为搞清蒙古林油田砾岩的含油性,本文对下白垩统阿尔善组砂砾岩进行岩石学研究。通过岩石铸体薄片、岩心观察、扫描电镜、x衍射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初步认识到有两种成因的砾岩:河流冲积成因砾岩和岩流火山角砾岩,组构复杂,有粗、细两种杂基,四种颗粒支撑类型。砾岩在平面上有自北往南展布趋势。根据在镜下识别孔隙标志,把孔隙分为原生、次生两大类12种,储集孔隙以次生溶孔为主。本文较详细地研究了砾岩的成岩后生变化及其对孔隙发育的影响。
陶洪兴
关键词:盆地砾岩油藏岩石学
热液作用与油气储层被引量:20
1994年
本文在列举了岩浆期后热浪、火山热液、变质热液和地下水热液实例后,较全面地总结了热液作用镜下特征、岩矿结构特征和热浪作用与沉积充填物的主要区别;讨论了热液作用对油、气储层的影响,为油、气储层和开发提供直接微观依据。
陶洪兴徐元秀
关键词:热液作用储集层岩心物理性质油气运移
冀中饶阳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第三段砂岩次生孔隙形成机制被引量:18
1994年
沙河街组第三段砂岩在纵向上存在三个次生孔除发育带,借集空间均以长石的次生溶孔为主。有机质脱羧产生的酸性组分、特定成岩环境中矿物相之间的平衡反应和局部有利的孔隙保存条件,是研究区次生孔除发育和保存的主要原因。结合区域沉积环境、构造特点、埋藏成岩史,预测划分出三个有利地带。
张以明侯方浩方少仙朱连儒陶洪兴
关键词:饶阳凹陷沙河街组次生孔隙
晋中南地区下古生界沉积相与储层被引量:1
1993年
在广泛地面调查、井下观测和大量室内资料综合分析基础上,对沉积环境、储层特征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因素等方面作了研究。本区下古生界储层有三大类,6种有效储集空间,以奥陶系为最发育,储层的形成、发育和保存与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关系密切,并由此对有利储层分布作了探讨。经初步研究,有五套储盖组合。
陶洪兴
关键词:下古生代沉积相成岩作用储集层
饶阳凹陷沙三段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研究被引量:2
1991年
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第三段(E_(s3))长石砂岩经历了强烈的成岩作用,己进入晚成岩C的早期阶段。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沙三段长石砂岩的成岩作用,各种自生矿物对储层孔隙性的控制,并探讨了阶状石榴石的自生成因,及各种自生矿物的形成温度与碎屑成岩演化的联系,描绘出该区成岩作用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认为储层孔渗质量与其中自生粘土的发育程度大体呈正相关关系。
张以明方少仙朱连儒陶洪兴
关键词:砂岩储集层第三纪成岩作用
二连盆地阿南油田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
1991年
本文是在阿403等井系统取心基础上,利用岩矿、铸体薄片、粒度、物性、压汞、电测等资料,较详细地分析了阿南油田低渗透砂岩的岩性特征、储层特征及成岩环境、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的影响,并对阿南区储层横向分布和单层砂岩油层储层特点作了典型分析。阿南油田储层发育于巴彦花群地层中部的河湖相碎屑沉积岩中,含油层段处于由砾岩、砾状砂岩向泥岩过渡的水进正旋回层序中。其岩类以岩屑砂岩为主,其次为混合砂岩。油层的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属孔隙型储集类型。储层受沉积、成岩变化控制,引起物性横向变化。含油饱和度与渗透率呈正相关关系。
陶洪兴
关键词:盆地油田砂岩储集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